薄断面触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8356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具有第一壳体组件(6)和第二壳体组件(10,8)的模块化壳体组件。第一壳体组件(6)具有安装其上的第一触头。第一触头具有延长的接触部。第二壳体组件(10,8)具有安装其上的第二触头。每个第二触头具有沿着第二触头的纵向轴彼此分隔设置的多个弹性接触部分。当第一壳体组件(6)和第二壳体组件(10,8)相互接合时,每个第二触头的至少一个弹性接触部与第一触头的延长接触部相电气接合。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的这种构造使得即使壳体组件的构造不同而造成第二触头与第二触头的位置高度不同,也允许第一触头和壳体组件的第二触头之间的电气接合。薄断面触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断面触头(Low Profile Contact),其提供两个可匹配壳 体之间的电气接口。特别是,该触头位于第一壳体上,其用于允许不同高度 的第二壳体与之匹配,并仍然保持与位于第二壳体上的匹配接口之间稳固而 可靠的电气连接。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工业中有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电动工具。消费者购买特别的工 具以实现所需的特定的功能。这些电动工具可能很昂贵。额外的,对于普通 消费者来说,由于多种工具的不经常使用,也实际增加了工具的费用。为了制造性价比(cost effective)更高的工具,制造者逐渐采用模块化的解决办法,其中电动机能从一个工具转移到另一个。这就使消费者一次性购买昂贵的电动机。电动机组件在不同的工具之间可以转移。这就使消费者 可以购买一个电动才几组件和两个基座组件——个用于压入式缩;改刻;f莫才几(Plunge router), —个用于固定底座式缩放刻模机(fixed base router )。由于 电动机组件是缩放刻模机最昂贵的部件,模块化或组合器件降低了购买这两 种工具的费用,有利于消费者。尽管如此,相比于非模块化器件,这种组合工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单 独来讲,非模块化的压入式缩放刻模机,装置的整体构造允许将开关设置在 装置的手柄上,由此为操作者提供更多的控制。相反,当缩放刻模机是模块 化形式的,由于生产过程中没有一体集成的电气路径,难以将开关设置在手 柄上。为了在手柄上提供用于开关的电源,将工具设计为能够直接通过模块化 电动机的插头插入到手柄的插座中来给手柄供电。这是个笨拙的方法。现有技术为模块化工具提供一些功能,期望能有这样一种模块化系统, 其内的发动机组件和基座组件具有触头,这些触头在相互匹配时提供发动机类型的触头系统同样也有利于其他需要将两个电气通路连接起来的壳体配 合在一起时能够提供电气通路的应用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气连接两个相互啮合的组件的接触系统。所述接 触系统包括安装在第 一组件壳体上的第 一触头和安装在第二组件壳体上的 第二触头。第一触头具有延长接触部,第二触头具有一个以上弹性接触部, 所述多个弹性接触部沿着第二触头的纵向轴彼此相互隔开,当第 一组件壳体 和第二组件壳体相互啮合时,第二触头的至少一个弹性接触部能够与第一触 头的延长接触部相互电气啮合。弹性接触部为弹性接触悬臂,其在第二横梁部上冲压且由第二横梁部形 成,从而形成的触头具有薄断面的轮廓。另外,由于弹性接触悬臂位于第二 横梁部上且直接由第二横梁部形成,从而减少了制造触头的材料的用量。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在随后的优选实施例中有更详细的描述,结合 相应附图 一 同来以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图1为电动机组件和底座组件相分离的压入式缩放刻模机的三维图。图2为电动机组件和底座组件相分离的固定底座式缩放刻模机的三维图。图3为显示电动机组件触头的部分电动机組件壳体三维示意图。 图4为放在电动机组件触头上的可拆卸盖(trackcover)的三维图。维图。图6为可拆卸盖安装在并与电动机组件触头连接的三维示意图。图7为图2所示的固定其上的底座组件触头的底座组件的三维图。图8为图7所示的悬臂接触部从其上开始延伸的单个底座组件触头的三维图。图9为电动机壳体的顶部透视图,其中底座组件触头安装在电动机组件 触头上,为了易于理解,安装了底座组件触头的底座组件在图中已经被省略 了。图IO为图9所示沿着10-IO线的剖面图,其中底座组件触头与发动机 组件触头相匹配。图11为图IO所示类似的剖面图,其中发动机组件触头与一可替换的底 座组件触头相匹配,所述底座组件与图9中的底座组件的高度不同。 图12为图1所示的底座组件触头固定在其上的底座组件的三维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悬臂接触部从其上开始延伸的单个底座组件触头的 三维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 一种模块化壳体组件系统,其具有第 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 体组件。第一壳体组件具有安装于其上的第一触头。第一触头具有延长接触 部。第二壳体组件具有安装于其上的第二触头。每个第二触头具有多个沿着 第二触头的纵向轴相互隔开的弹性接触部。随着第 一 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 件相互啮合,每个第二触头的至少 一个弹性接触部与第 一触头的延长接触部 相电气接合。第一壳体组件上靠近第一触头处安装有具有触头收纳槽的盖。所述槽的 纵向轴与第 一触头的纵向轴相互隔开并且稍^(敫偏置。第二触头具有第 一横梁部和第二横梁部,第二横梁部沿与第 一横梁部呈大约90度延伸。弹性接触部为位于第二横梁部且沿第二横梁部延伸的弹性 接触悬臂。当弹性接触臂与第一触头的延长接触部电气接合时,第二触头的 第二横梁部位于盖的槽内。延长接触部的外形允许其即使当第 一壳体组件和高度不同的第二壳体 组件匹配时,仍然能和第二触头保持电气连接。弹性接触部沿第二横梁部的纵向轴位于不同的高度,以便即使在第二壳 体组件与高度不同的第 一壳体组件匹配时,仍然保持与第 一触头的延长接触 部的电气连接。图1所示为压入式缩放刻模机2,图2所示为固定底座式缩放刻模机4。 本专利技术由压入式缩放刻模机2和固定底座式缩放刻模机4来展示和说明,但 是这些特定的工具仅仅只是示范性的。如下将更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能用于 任何两个相互匹配,并且其间有电气4妄口的壳体。如图1最清楚的展示,压入式缩放刻模机2包括电动机组件6和底座组件8。电动机组件包括电动机和工业中公知的电枢,其与博世压入式刻模机 型号0601619739 ( Bosch Plunge Router Model 0601619739 )相类似。尽管电 动机和电枢有所类似,但是本专利技术中电动机开关的方式是不同的,下文将详 细描述。如图2最清楚的展示,固定底座式缩放刻模机4包括电动机组件6和底 座组件10。底座组件10的构造与底座组件8有所不同,功能也有所不同, 压入式缩放刻模机2和固定底座式缩放刻模机4中的电动机组件6是相同的。 这就使消费者可以只购买 一个电动机组件,用在不同的底座组件上。参见图3,电动机组件6具有塑料或者其他非导电材料制作的壳体12。 壳体12具有扁平的接触安装区域14。电动机组件触头16以任何方便的方式 安装在安装区域14上。触头16也可以插入或才莫制在壳体12内。在所示的 实施例中,有三个触头16,但是其他应用中可以有更多或更少的触头。如图 3所示,触头16具有沿着触头16的纵向轴的延长的构造,沿着与壳体12 的纵向轴平行的方向延伸。每个触头16具有朝着远离安装区域14方向的接 触表面17。安装区域14上靠近触头16的位置具有安装开口 18。与电动机 连接的电线19穿过壳体12延伸,通过焊接、标准插头端子或其他已知的方 法与触头16连接。如图4所示,可拆卸的盖20具有定位在其上的触头收納槽22。槽22 从第 一边缘表面24朝着盖20的第二边缘表面26延伸。槽22延伸穿过盖20 的整个厚度。槽22具有靠近第一边缘表面24的导入区域27。安装开口 28 位于盖20上。安装开口位于槽22的端部30和第二边缘表面26之间。如图5所示,可拆卸盖20通过位于开口 28 (图4)和18 (图3)处的 螺钉32安装在壳体12上。如图6最清楚的示出,当盖20正确安装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在两组件进行接合时将所述两组件电气连接的接触系统,所述接触系统包括: 第一触头(16),其位于第一组件壳体(6)上,第一触头具有延长的接触部(17); 第二触头(42,68),其位于第二组件壳体(10,8)上,第二触头( 42,68)具有多个沿着第二触头(42,68)的纵向轴彼此隔开设置的弹性接触部(56,82); 当第一组件壳体(6)和第二组件壳体(10,8)接合时,至少一个第二触头(42,68)上的弹性接触部(56,82)与第一触头(16)上的延长 的接触部(17)电气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US 2008-6-11 61/060,557;US 2009-5-7 12/436,9781、一种用于在两组件进行接合时将所述两组件电气连接的接触系统,所述接触系统包括第一触头(16),其位于第一组件壳体(6)上,第一触头具有延长的接触部(17);第二触头(42,68),其位于第二组件壳体(10,8)上,第二触头(42,68)具有多个沿着第二触头(42,68)的纵向轴彼此隔开设置的弹性接触部(56,82);当第一组件壳体(6)和第二组件壳体(10,8)接合时,至少一个第二触头(42,68)上的弹性接触部(56,82)与第一触头(16)上的延长的接触部(17)电气接合。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系统,其中第二触头(42, 68)具有第一 横梁部(52)和第二横梁部(54),第二横梁部(54)从第一横梁部(52) 以大约90度延伸。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卡斯瑟利S达莫德哈兰罗伯特W沃尔克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