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机制砂淤泥再利用的带式压滤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6308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制砂淤泥再利用的带式压滤机,包括基座、位于基座上侧的进料管、位于基座上侧的第一压滤带、位于第一压滤带下侧的第二压滤带、位于第一压滤带和第二压滤带上的导向辊、两根呈上下分布的出料辊,第一压滤带内具有位于进料管下方的重力分离部,第一压滤带和第二压滤带重合的位置处设置有弯折挤压部,弯折挤压部内侧设置有挤压辊,第一压滤带还包括位于出料辊上侧位置的回转传输部、一侧与回转传输部连接且另一侧与重力分离部连接的竖直传输部,回转传输部的位置处设置有冲洗水槽,冲洗水槽内侧设置有带动第一压滤带浸没入水面以下的第一冲洗辊,竖直传输部的内侧设置有朝向第一压滤带一侧喷射高压气流的第一喷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压滤机设计,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机制砂淤泥再利用的带式压滤机


技术介绍

1、机制砂淤泥是指在化学沉淀和生化处理后残留下来的污泥,因其淤泥细粒度、粘性大、浓度高,使其难以脱水和固化处理。目前,对于机制砂淤泥的脱水处理一般需要利用带式压滤机,机制砂淤泥在通过带式压滤机内时,利用压力挤压出机制砂淤泥内的水分,实现机制砂淤泥的泥水分离,从而有利于机制砂淤泥的再利用。

2、目前,公告号为cn219136631u,公开日为2023年6月6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降低污泥含水率的系统,包括带式压滤机和污泥输送机,带式压滤机中包括重力浓缩段、楔形挤压段、压滤辊、出泥辊和出泥口;压滤辊包括低压辊、高压辊及高压挤压辊。当含水污泥进入到带式压滤机后,通过倾斜的重力浓缩段进行重力脱水。楔形挤压段与低压辊之间设置了挤压顶板,增加压滤带的张紧力使污泥脱水;高压辊与高压挤压辊相向转动,通过挤压使污泥中水进一步的脱出。若进入出泥口时,污泥中的含水率仍高于要求时,通过污泥回管将污泥回送至污泥输送机,再次进入到带式压滤机中重新进行压滤去水。

3、该种降低污泥含水率的系统通过增加挤压强度或挤压时间大大降低脱水后污泥含水率,节约污泥脱水药剂;其中带式压滤机内的压滤带在传输过程中对淤泥进行压滤,由于压滤带表面与淤泥进行挤压,故而压滤带的网孔内会附着微小的淤泥颗粒,此时这部分的淤泥颗粒就会堵塞压滤带,当压滤带在重力浓缩段进行重力脱水时就会影响压滤带的脱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机制砂淤泥再利用的带式压滤机,能够对一次压滤后的第一压滤带和第二压滤带进行表面清理。

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于机制砂淤泥再利用的带式压滤机,包括基座、位于基座上侧的进料管、位于基座上侧的第一压滤带、位于第一压滤带下侧的第二压滤带、位于第一压滤带和第二压滤带上的导向辊、两根呈上下分布的出料辊,所述第一压滤带内具有位于进料管下方的重力分离部,所述第一压滤带和第二压滤带重合的位置处设置有弯折挤压部,所述弯折挤压部内侧设置有挤压辊,所述第一压滤带还包括位于出料辊上侧位置的回转传输部、一侧与回转传输部连接且另一侧与重力分离部连接的竖直传输部,所述回转传输部的位置处设置有冲洗水槽,所述冲洗水槽内侧设置有带动第一压滤带浸没入水面以下的第一冲洗辊,所述竖直传输部的内侧设置有朝向第一压滤带一侧喷射高压气流的第一喷嘴。

3、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座上且位于第一压滤带和第二压滤带的下方设置有接水槽,所述接水槽的截面呈v字形。

4、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水槽内设置有带动第二压滤带浸没入水面以下的第二冲洗辊。

5、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压滤带的内侧且位于接水槽的上方设置有朝向第二压滤带一侧喷射高压气流的第二喷嘴。

6、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水槽的一端处设置有收纳箱,所述收纳箱与接水槽之间设置有溢流板。

7、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纳箱上设置有用于给冲洗水槽内供水的回用泵。

8、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重力分离部和多个挤压辊的下方均设置有通过管道与接水槽连接的引流槽。

9、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1.当第一压滤带传输至出料辊的位置后即可完成一次压滤过程,随后第一压滤带即可进入回转传输部的位置处,其中利用回转传输部的位置处设置的冲洗水槽,通过冲洗水槽内的第一冲洗辊即可将第一压滤带浸没入水面以下,此时第一压滤带经过水流后表面的淤泥颗粒即可被湿润软化,随后当第一压滤带传输至竖直传输部的位置处后,利用第一喷嘴即可对第一压滤带进行高压气流喷射,从而利用高速气流将第一压滤带表面的淤泥颗粒冲落,最终即可实现对一次压滤后的第一压滤带进行表面清理;

11、2.利用基座上且位于第一压滤带和第二压滤带的下方设置的接水槽,接水槽即可对从第一压滤带和第二压滤带上下落的水进行收集,其中利用接水槽的截面呈v字形,当水中含有杂质时,杂质下沉后即可沿着接水槽的底壁滑落至中心处,从而有利于对杂质进行收集;

12、3.利用第二冲洗辊即可带动第二压滤带浸没入水面以下,从而使得第二压滤带经过水流后表面的淤泥颗粒即可被湿润软化;

13、4.当第二压滤带从接水槽内传输出来后,第二压滤带即可经过第二喷嘴,第二喷嘴即可对第二压滤带进行高压气流喷射,从而利用高速气流将第二压滤带表面的淤泥颗粒冲落,最终即可实现对一次压滤后的第二压滤带进行表面清理;

14、5.接水槽内的杂质向下沉积后,接水槽上层的清液即可满溢过溢流板后进入收纳箱内,从而有利于对接水槽内的水进行回收;

15、6.而收纳箱内干净的水即可通过回用泵输送入冲洗水槽内,从而用于对第一压滤带的表面冲洗;

16、7.利用引流槽设置在重力分离部和多个挤压辊的下方,从而通过引流槽对挤压下落的水进行收集,避免下落的水又重复落在第一压滤带或第二压滤带上,最终即可有利于对挤压出来的水进行高效收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机制砂淤泥再利用的带式压滤机,包括基座(1)、位于基座(1)上侧的进料管(2)、位于基座(1)上侧的第一压滤带(3)、位于第一压滤带(3)下侧的第二压滤带(4)、位于第一压滤带(3)和第二压滤带(4)上的导向辊(11)、两根呈上下分布的出料辊(12),所述第一压滤带(3)内具有位于进料管(2)下方的重力分离部(31),所述第一压滤带(3)和第二压滤带(4)重合的位置处设置有弯折挤压部(5),所述弯折挤压部(5)内侧设置有挤压辊(1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滤带(3)还包括位于出料辊(12)上侧位置的回转传输部(32)、一侧与回转传输部(32)连接且另一侧与重力分离部(31)连接的竖直传输部(33),所述回转传输部(32)的位置处设置有冲洗水槽(6),所述冲洗水槽(6)内侧设置有带动第一压滤带(3)浸没入水面以下的第一冲洗辊(61),所述竖直传输部(33)的内侧设置有朝向第一压滤带(3)一侧喷射高压气流的第一喷嘴(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制砂淤泥再利用的带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且位于第一压滤带(3)和第二压滤带(4)的下方设置有接水槽(8),所述接水槽(8)的截面呈V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制砂淤泥再利用的带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槽(8)内设置有带动第二压滤带(4)浸没入水面以下的第二冲洗辊(8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制砂淤泥再利用的带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滤带(4)的内侧且位于接水槽(8)的上方设置有朝向第二压滤带(4)一侧喷射高压气流的第二喷嘴(9)。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制砂淤泥再利用的带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槽(8)的一端处设置有收纳箱(10),所述收纳箱(10)与接水槽(8)之间设置有溢流板(1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制砂淤泥再利用的带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箱(10)上设置有用于给冲洗水槽(6)内供水的回用泵(10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制砂淤泥再利用的带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分离部(31)和多个挤压辊(13)的下方均设置有通过管道与接水槽(8)连接的引流槽(8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机制砂淤泥再利用的带式压滤机,包括基座(1)、位于基座(1)上侧的进料管(2)、位于基座(1)上侧的第一压滤带(3)、位于第一压滤带(3)下侧的第二压滤带(4)、位于第一压滤带(3)和第二压滤带(4)上的导向辊(11)、两根呈上下分布的出料辊(12),所述第一压滤带(3)内具有位于进料管(2)下方的重力分离部(31),所述第一压滤带(3)和第二压滤带(4)重合的位置处设置有弯折挤压部(5),所述弯折挤压部(5)内侧设置有挤压辊(1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滤带(3)还包括位于出料辊(12)上侧位置的回转传输部(32)、一侧与回转传输部(32)连接且另一侧与重力分离部(31)连接的竖直传输部(33),所述回转传输部(32)的位置处设置有冲洗水槽(6),所述冲洗水槽(6)内侧设置有带动第一压滤带(3)浸没入水面以下的第一冲洗辊(61),所述竖直传输部(33)的内侧设置有朝向第一压滤带(3)一侧喷射高压气流的第一喷嘴(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制砂淤泥再利用的带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且位于第一压滤带(3)和第二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裘卫明王玉臻应森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清大建筑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