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海浪与风力高效整合发电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中生专利>正文

海浪与风力高效整合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6076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润滑脂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海浪与风力高效整合发电系统,包括:一固定浮体固定有一发电平台,一气体加压装置于该固定浮体处固定有至少一往复缸、至少一接管及一储气桶,该往复缸伸延有一活塞杆,并以该活塞杆连接一活动浮体,该接管连通于该往复缸与该储气桶之间,一海浪发电机固定于该发电平台,该海浪发电机连接有一第一风扇,且该第一风扇包覆有一罩体,又该罩体以一进气口相通该储气桶,一风力发电机固定于该发电平台,且该风力发电机对准该罩体之该出气口设置有一第二风扇,又该风力发电机朝上设置有一第三风扇,且该第三风扇与该第二风扇为同轴设置,藉此能低建置成本与高发电率的整合海浪发电与风力发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海上发电机设备,具体为一种兼具低建置成本与高发电效能的海浪与风力高效整合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波浪发电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波浪运动之位能差、冲击力或浮力差转换为机械能,再驱动发电机进行发电。虽然波浪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面广等优点,是一种取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但波浪能也是可再生能源中最不稳定的能源,波浪无法定期生产,且具有能量强但速度慢、周期变化的特点,使得现有的技术困境在于采能的效率低、被转换的二次能不稳定、对海域环境的适应性差,这导致波浪发电在实际应用上不符合建置成本,因此如何在低成本条件下建置高发电效率的发电系统,即是本专利技术所欲克服的技术问题点,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海浪与风力高效整合发电系统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海浪与风力高效整合发电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浪与风力高效整合发电系统,包括:

3、一固定浮体一端固定有一固定支架,且该固定支架延伸设置有一配重,而该固定浮体的另一端固定有一发电平台,一活动浮体一端朝向该固定支架方向固定有一活动支架,一气体加压装置于该固定浮体处固定有至少一往复缸、至少一接管及一储气桶,该往复缸伸延有一活塞杆,并以该活塞杆连接该活动支架,该接管连通于该往复缸与该储气桶之间,且该接管于邻近该储气桶处装设有一单向出气阀,又该接管另分流有一入气管,且该入气管处装设有一单向进气阀,另该储气桶装设有一释压阀,一海浪发电机固定于该发电平台,该海浪发电机连接有一第一风扇,且该第一风扇包覆有一罩体,又该罩体开设有一进气口与一出气口,且该进气口相通该储气桶之该释压阀,一风力发电机固定于该发电平台,并位于该海浪发电机的上方,该风力发电机对准该罩体之该出气口设置有一第二风扇,又该风力发电机朝上设置有一第三风扇,且该第三风扇与该第二风扇为同轴设置。

4、优选的,第三风扇固定于一转轴上,且该转轴处枢设有能罩合该第三风扇的一风罩,又该风罩形成有扩大开口的一入风口与缩小开口的一出风口,且该出风口处延伸设置有一转向板。

5、优选的,第三风扇的每个叶片皆形成有一迎风面与一背风面,且该风罩于该入风口处朝内斜挡有一导流板,而该导流板相对阻挡于该第三风扇的该背风面处。

6、优选的,气体加压装置之该接管的数量为二,两该接管分别连接于该往复缸的上、下两端,该往复缸上行时形成上端该接管的该单向出气阀导通出气,以及形成下端该接管的该单向进气阀导通进气。

7、优选的,固定浮体为二半圆柱体所对合而成,两该半圆柱体对合该往复缸与该接管而形成保护与固定。

8、优选的,固定支架以复数个立柱固定于该固定浮体,且该活动支架以复数个柱体穿设连结该活动浮体,上述柱体之间固定有一底板,并由该底板连接该往复缸之该活塞杆,而该立柱与该底板互相交叉闪避。

9、优选的,立柱于远离该固定浮体一端固定有一盘体,且该盘体与该配重之间连接有一阻尼器与复数个连接柱。

10、优选的,连接柱于两端皆形成有至少一环槽,两该连接柱之间以头尾端互相抵触,并以二盖体合抱锁固两该连接柱,又该盖体内缘形成有复数个凸条,且由该凸条置入该环槽形成固定。

11、优选的,海浪发电机与该风力发电机电性连接有一储能电池,复数个该储能电池以一海底电网连接至岸上发电厂。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专利技术通过风力发电机对准该罩体之该出气口设置有一第二风扇,让压缩空气于驱动该第一风扇后能再次驱动该第二风扇,又该风力发电机朝上设置有一第三风扇,且该第三风扇受到风力直接吹动,而该第三风扇与该第二风扇为同轴设置,让该第三风扇与该第二风扇能同步驱动该风力发电机进行发电,即先由该海浪发电机形成发电后,再透过压缩空气的残压驱动该第二风扇,进而提高该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效率,藉此不仅能低成本的整合建置海浪发电与风力发电,更是兼具有高效发电之功效;

14、2.本专利技术通过入风口呈扩大状能提高入风量,使风力聚能吹动该第三风扇,又该风罩于该入风口处朝内斜挡有一导流板,而该导流板相对阻挡于该第三风扇的该背风面处,藉此让风力不会吹向该第三风扇的背风面,就能有效的降低逆向受风所产生的旋转阻力,更透过该导流板的风力引导,让更多的风力吹向该第三风扇之迎风面,俾以有效提升风力发电之发电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海浪与风力高效整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浪与风力高效整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风扇固定于一转轴上,且该转轴处枢设有能罩合该第三风扇的一风罩,又该风罩形成有扩大开口的一入风口与缩小开口的一出风口,且该出风口处延伸设置有一转向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浪与风力高效整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风扇的每个叶片皆形成有一迎风面与一背风面,且该风罩于该入风口处朝内斜挡有一导流板,而该导流板相对阻挡于该第三风扇的该背风面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浪与风力高效整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加压装置之该接管的数量为二,两该接管分别连接于该往复缸的上、下两端,该往复缸上行时形成上端该接管的该单向出气阀导通出气,以及形成下端该接管的该单向进气阀导通进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浪与风力高效整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浮体为二半圆柱体所对合而成,两该半圆柱体对合该往复缸与该接管而形成保护与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浪与风力高效整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以复数个立柱固定于该固定浮体,且该活动支架以复数个柱体穿设连结该活动浮体,上述柱体之间固定有一底板,并由该底板连接该往复缸之该活塞杆,而该立柱与该底板互相交叉闪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浪与风力高效整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于远离该固定浮体一端固定有一盘体,且该盘体与该配重之间连接有一阻尼器与复数个连接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浪与风力高效整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于两端皆形成有至少一环槽,两该连接柱之间以头尾端互相抵触,并以二盖体合抱锁固两该连接柱,又该盖体内缘形成有复数个凸条,且由该凸条置入该环槽形成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浪与风力高效整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浪发电机与该风力发电机电性连接有一储能电池,复数个该储能电池以一海底电网连接至岸上发电厂。

...

【技术特征摘要】

1.海浪与风力高效整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浪与风力高效整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风扇固定于一转轴上,且该转轴处枢设有能罩合该第三风扇的一风罩,又该风罩形成有扩大开口的一入风口与缩小开口的一出风口,且该出风口处延伸设置有一转向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浪与风力高效整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风扇的每个叶片皆形成有一迎风面与一背风面,且该风罩于该入风口处朝内斜挡有一导流板,而该导流板相对阻挡于该第三风扇的该背风面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浪与风力高效整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加压装置之该接管的数量为二,两该接管分别连接于该往复缸的上、下两端,该往复缸上行时形成上端该接管的该单向出气阀导通出气,以及形成下端该接管的该单向进气阀导通进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浪与风力高效整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浮体为二半圆柱体所对合而成,两该半圆柱体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中生
申请(专利权)人:赖中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