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及具有该轴承的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5659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6
本技术涉及一种轴承及具有该轴承的驱动器,包括外圈和内圈,外圈对应内圈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倾斜部,内圈对应外圈的一面设置有第二倾斜部,第一倾斜部与第二倾斜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储油槽,第一储油槽两侧设置有第二储油槽和第三储油槽,第二储油槽设置于第一储油槽的斜上端,第三储油槽设置于第一储油槽的斜下端,第二储油槽和第三储油槽皆设置于外圈和内圈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整体斜面圆锥配合,能自动校准径向跳动,增加整体同心度;三条储油槽可以锁住润滑脂减少接触面积,增加滑动摩擦力,同时三条储油槽呈三点倾斜设置,使得外圈与内圈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更平衡;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轴承无需滚珠,更加方便组装,同时稳定性更高,轴承运转的流畅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轴承,具体涉及到一种轴承及具有该轴承的驱动器


技术介绍

1、轴承是广泛应用于各类机械中起支承作用的重要基础元件。其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轴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造成磨损,需要添加润滑油来降低磨损,现有的轴承一般在外圈、保持架或者内圈上设置润滑油孔,每间隔一段时间后从外部将润滑油添入到润滑油孔来保持轴承运转的流畅性,需要设置专门的润滑油放置地点,由于润滑油孔一般很小,对准不便,添加时较为费劲。同时现有技术中轴承保持架采用了铆接技术固定成型,润滑效果不佳,并且长时间的运转后保持架容易发生松动,导致滚珠容易发生窜动,造成严重磨损,减少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综上所述,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成型质量高、操作简单且效率高的轴承。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包括外圈和内圈,所述外圈对应内圈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倾斜部,所述内圈对应外圈的一面设置有与第一倾斜部相适配的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一倾斜部与第二倾斜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储油槽,所述第一储油槽两侧设置有第二储油槽和第三储油槽,所述第二储油槽设置于第一储油槽的斜上端,所述第三储油槽设置于第一储油槽的斜下端,所述第二储油槽和第三储油槽皆设置于外圈和内圈之间。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倾斜部与第二倾斜部之间呈凹凸状配合,即当第一倾斜部为圆台状凹槽时,第二倾斜部为圆台状凸台,当第一倾斜部为圆台状凸台时,第二倾斜部为圆台状凹槽,整体斜面圆锥配合,能自动校准径向跳动,增加整体同心度;设置三条储油槽,可以锁住润滑脂减少接触面积,增加滑动摩擦力,同时三条储油槽呈三点倾斜设置,使得外圈与内圈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更平衡;相较于现有的推力轴承多采用滚珠,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轴承无需滚珠,更加方便组装,同时稳定性更高,轴承运转的流畅性高。

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倾斜部、第二倾斜部的两端皆设置有上加强部与下加强部,所述内圈外侧面的上加强部、下加强部分别与外圈内侧面的上加强部、下加强部平行设置。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外圈的斜面的两端皆做了独立加强加厚的设计,有效支撑轴承侧向力。

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储油槽设置于外圈或内圈的上加强部上,所述第三储油槽设置于外圈或内圈的下加强部上,所述第二储油槽对应相邻上加强部的一面开口设置,所述第三储油槽对应相邻下加强部的一面开口设置。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即当第二储油槽设置于外圈上,其开口朝向内圈,当第二储油槽设置于内圈上,其开口朝向外圈,第三储油槽同上,

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外圈或内圈采用pom材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om有自润滑作用,配合三条储油槽,可以锁住润滑脂减少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滑动摩擦力。

10、一种轴承制成的驱动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回转轴线与水平参考面平行的输出轴和用于带动输出轴转动的动力端,所述动力端的回转轴线垂直于水平参考面,所述输出轴包括本体和设置于本体两端的连接端,所述动力端包括输出齿轮,所述本体上设置有与输出齿轮啮合的驱动齿轮,所述壳体上设有两个轴承安装位,所述输出轴的连接端通过轴承安装于轴承安装位上。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驱动器,其运转更流畅,稳定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1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圈和内圈,所述外圈对应内圈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倾斜部,所述内圈对应外圈的一面设置有与第一倾斜部相适配的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一倾斜部与第二倾斜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储油槽,所述第一储油槽两侧设置有第二储油槽和第三储油槽,所述第二储油槽设置于第一储油槽的斜上端,所述第三储油槽设置于第一储油槽的斜下端,所述第二储油槽和第三储油槽皆设置于外圈和内圈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部、第二倾斜部的两端皆设置有上加强部与下加强部,所述内圈外侧面的上加强部、下加强部分别与外圈内侧面的上加强部、下加强部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油槽设置于外圈或内圈的上加强部上,所述第三储油槽设置于外圈或内圈的下加强部上,所述第二储油槽对应相邻上加强部的一面开口设置,所述第三储油槽对应相邻下加强部的一面开口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或内圈采用POM材质。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轴承制成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回转轴线与水平参考面平行的输出轴和用于带动输出轴转动的动力端,所述动力端的回转轴线垂直于水平参考面,所述输出轴包括本体和设置于本体两端的连接端,所述动力端包括输出齿轮,所述本体上设置有与输出齿轮啮合的驱动齿轮,所述壳体上设有两个轴承安装位,所述输出轴的连接端通过轴承安装于轴承安装位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圈和内圈,所述外圈对应内圈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倾斜部,所述内圈对应外圈的一面设置有与第一倾斜部相适配的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一倾斜部与第二倾斜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储油槽,所述第一储油槽两侧设置有第二储油槽和第三储油槽,所述第二储油槽设置于第一储油槽的斜上端,所述第三储油槽设置于第一储油槽的斜下端,所述第二储油槽和第三储油槽皆设置于外圈和内圈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部、第二倾斜部的两端皆设置有上加强部与下加强部,所述内圈外侧面的上加强部、下加强部分别与外圈内侧面的上加强部、下加强部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油槽设置于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保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业远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