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多铸件共冒口结构及其消失模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多铸件共冒口结构及其消失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5586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铸件共冒口结构,应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铸件浇铸领域,其包括浇铸系统,浇铸系统包括单个共用冒口、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腔模型与内浇道,单个共用冒口设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腔模型的上端中部,共用冒口与内腔模型相连通,铁水通过共用冒口进入内腔模型并在内腔模型形成所述铸件,内浇道包括相互连通且设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腔模型之间的直浇道、横浇道与竖浇道,直浇道、横浇道与竖浇道分别与内腔模型相连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腔模型之间设有用于有效间隔的拉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腔模型的下端设有共用主水道,共用主水道通过进水口给内腔模型注水。本申请有效提高铸件内部质量与产品合格率,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消失模铸造,尤其涉及一种多铸件共冒口结构及其消失模方法


技术介绍

1、消失模铸造(又称实型铸造)是将与铸件尺寸形状相似的石蜡或泡沫模型粘结组合成模型簇,刷涂耐火涂料并烘干后,埋在干石英砂中振动造型,在负压下浇注,使模型气化,液体金属占据模型位置,凝固冷却后形成铸件的新型铸造方法。

2、现有技术中,一些受力构件往往截面变化比较大,对内部缺陷控制非常严格,传统采用单个水平浇注的砂芯铸造及常规的消失模铸造都有部分的收缩缺陷,而且这个缺陷在加工后才能发现,既造成了加工成本的浪费,又会使成出现批量废品时造成交付延期,即便增加冒口也不能完全确保没有缺陷。

3、传统的铸造,大多采用单个水平分型铸造,在铸件上部增加一个大冒口来避免收缩,然而这种方式工艺出品率低,而且后期的工作量也大,成本高。同时,常规传统消失模铸造工艺,也多采用单个铸造,大口朝上便于型砂填充的紧实,然而在高处增加了一个很大的冒口,大大降低了铸件的工艺出品率,无谓的浪费了很多材料和消耗更多的人工,横向放置时,不利于填充,且填充效果较差。

4、针对相关技术中,传统采用单个水平浇注的砂芯铸造及常规的消失模铸造都有部分的收缩缺陷,而且这个缺陷在加工后才能发现,既造成了加工成本的浪费,又会使成出现批量废品时造成交付延期,即便增加冒口也不能完全确保没有缺陷问题,尚缺少较佳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多铸件共冒口结构及其消失模方法,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传统采用单个水平浇注的砂芯铸造及常规的消失模铸造都有部分的收缩缺陷,而且这个缺陷在加工后才能发现,既造成了加工成本的浪费,又会使成出现批量废品时造成交付延期,即便增加冒口也不能完全确保没有缺陷。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铸件共冒口结构,应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铸件,其包括浇铸系统,所述浇铸系统包括单个共用冒口、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腔模型与内浇道,单个所述共用冒口设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内腔模型的上端中部,所述共用冒口与所述内腔模型相连通,铁水通过所述共用冒口进入所述内腔模型并在所述内腔模型形成所述铸件,所述内浇道包括相互连通且设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铸件型腔之间的直浇道、横浇道与竖浇道,所述直浇道、所述横浇道与所述竖浇道分别与所述铸件内腔模型相连通使从所述共用冒口流入的铁水均匀浇铸,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内腔模型之间设有用于有效间隔的拉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内腔模型的下端设有共用主水道,所述共用主水道通过进水口给所述内腔模型注水。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铸件与所述共用冒口的重量比为7∶3。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腔模型的数量为2个内腔模型。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腔模型的数量为4个内腔模型。

6、一种基于上述的多铸件共冒口结构的消失模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单次浇铸所述铸件的个数,若单次浇铸所述铸件的个数为2个,则形成2个所述内腔模型;(2)设置单个所述共用冒口,将单个所述共用冒口设置在2个所述内腔模型的中间且与2个所述铸件型腔相连通;(3)设置所述内浇道,通过所述内浇道使2个所述内腔模型之间相互连通;(4)设置共用主水道,将共用主水道分别与2个所述内腔模型的底部相连通;(5)设置拉筋,有效将2个所述内腔模型间隔开;(6)浇铸,将按所述2个所述铸件与单个所述共用冒口的重量比为7∶3的铁水从所述共用冒口注入,通过所述直浇道、所述横浇道与所述竖浇道使铁水均匀流入各个所述内腔模型,在负压状态下,使所述内腔模型气化,铁水占据所述内腔模型的位置,凝固冷却后形成2个所述铸件。

7、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本申请设计合理,结构新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铸件共用单个浇冒口,在满足补缩要求的同时,可以节省大量的铁水,减轻整体模重,以及中间共用冒口较原有铸件单侧冒口要大,有更高的防冲刷能力,可以更好的保护铸件,提高铸件的出品率,通过本工艺方案得到的出品率可达到75%左右,而且使用中间共用冒口,砂芯无须造出内置冒口形状,降低了制芯难度,也节省了生产成本,也提高了单冒口补缩效率,提高整体流程的避渣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铸件共冒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铸件,其包括浇铸系统,所述浇铸系统包括单个共用冒口、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腔模型与内浇道,单个所述共用冒口设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内腔模型的上端中部,所述共用冒口与所述内腔模型相连通,铁水通过所述共用冒口进入所述内腔模型并在所述内腔模型形成所述铸件,所述内浇道包括相互连通且设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铸件型腔之间的直浇道、横浇道与竖浇道,所述直浇道、所述横浇道与所述竖浇道分别与所述铸件内腔模型相连通使从所述共用冒口流入的铁水均匀浇铸,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内腔模型之间设有用于有效间隔的拉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内腔模型的下端设有共用主水道,所述共用主水道通过进水口给所述内腔模型注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铸件共冒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铸件与所述共用冒口的重量比为7: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铸件共冒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模型的数量为2个内腔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铸件共冒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模型的数量为4个内腔模型。

5.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4所述多铸件共冒口结构的消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单次浇铸所述铸件的个数,若单次浇铸所述铸件的个数为2个,则形成2个所述内腔模型;(2)设置单个所述共用冒口,将单个所述共用冒口设置在2个所述内腔模型的中间且与2个所述铸件型腔相连通;(3)设置所述内浇道,通过所述内浇道使2个所述内腔模型之间相互连通;(4)设置共用主水道,将共用主水道分别与2个所述内腔模型的底部相连通;(5)设置拉筋,有效将2个所述内腔模型间隔开;(6)浇铸,将按所述2个所述铸件与单个所述共用冒口的重量比为7:3的铁水从所述共用冒口注入,通过所述直浇道、所述横浇道与所述竖浇道使铁水均匀流入各个所述内腔模型,在负压状态下,使所述内腔模型气化,铁水占据所述内腔模型的位置,凝固冷却后形成2个所述铸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铸件共冒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铸件,其包括浇铸系统,所述浇铸系统包括单个共用冒口、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腔模型与内浇道,单个所述共用冒口设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内腔模型的上端中部,所述共用冒口与所述内腔模型相连通,铁水通过所述共用冒口进入所述内腔模型并在所述内腔模型形成所述铸件,所述内浇道包括相互连通且设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铸件型腔之间的直浇道、横浇道与竖浇道,所述直浇道、所述横浇道与所述竖浇道分别与所述铸件内腔模型相连通使从所述共用冒口流入的铁水均匀浇铸,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内腔模型之间设有用于有效间隔的拉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内腔模型的下端设有共用主水道,所述共用主水道通过进水口给所述内腔模型注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铸件共冒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铸件与所述共用冒口的重量比为7: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铸件共冒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模型的数量为2个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海军肖海波周晨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华泰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