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系统及叉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5445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5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震系统及叉车。该系统应用于叉车,包括:框架;承载支架,所述承载支架滑动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所述承载支架适于安装在所述叉车的站立区的下方;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弹性件和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所述调节结构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承载支架连接;以及压力感测装置,所述压力感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承载支架上,所述压力感测装置适于感测的承载支架的承载力,所述调节结构适于根据所述承载支架的承载力调节所述弹性件的阻尼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减震,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震系统及叉车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叉车,例如站立式叉车,设置有悬浮式的减震踏板。通过操作者站立、离开该减震踏板实现站立式叉车的启动、关机。然而,不同的操作者的体重不同,该减震踏板无法根据不同的操作者调整减震效果。

2、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系统的新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减震踏板无法根据不同的操作者调整减震效果的技术问题。

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减震系统。该系统应用于叉车,包括:

3、框架;

4、承载支架,所述承载支架滑动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所述承载支架适于安装在所述叉车的站立区的下方;

5、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弹性件和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所述调节结构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承载支架连接;以及

6、压力感测装置,所述压力感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承载支架上,所述压力感测装置适于感测的承载支架的承载力,所述调节结构适于根据所述承载支架的承载力调节所述弹性件的阻尼系数。

7、可选地,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调节杆和调节支架,所述调节支架与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调节杆与所述调节支架螺纹配合,所述调节杆能相对于所述调节支架转动,以调节所述调节支架在所述调节杆上的位置,进而调节所述弹性件的阻尼系数。

8、可选地,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所述转动装置与所述调节杆连接,所述转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调节杆转动。

9、可选地,所述弹性件包括至少一个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支架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承载支架连接,所述弹簧的长度可随调节支架的位置而改变,进而改变所述弹簧的阻尼系数。

10、可选地,所述弹簧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相对于所述调节支架的轴线对称设置。

11、可选地,所述承载支架包括滑动部和承载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承载部连接,所述滑动部滑动设置于所述框架,所述承载部凸出于所述框架,所述承载部设置有所述压力感测装置。

12、可选地,所述滑动部包括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在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的第一端,所述承载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的第二端。

13、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有通孔,所述调节结构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框架连接。

14、可选地,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连接杆连接,所述滑动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二连接杆构成的空间内,所述调节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

15、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元件。

16、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的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相背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件连接。

17、可选地,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杆连接,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杆或者所述第二杆连接。

18、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一杆中的任意一个上设置有滚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一杆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滚轮与所述第一滑槽上下滑动配合。

19、可选地,在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二杆中的任意一个上设置有滚轮,在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二杆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滚轮与所述第一滑槽上下滑动配合。

20、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杆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21、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架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杆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22、可选地,所述承载部包括第三杆、第四杆和承托板,所述第三杆与所述第一杆连接,所述第四杆与所述第二杆连接,所述承托板连接在所述第三杆和所述第四杆之间,在所述承托板上设置有所述压力感测装置。

23、可选地,所述承载部还包括踏板本体,所述压力感测装置的感测部与所述踏板本体相抵。

24、可选地,所述第三杆和/或所述第四杆设置有导向孔,所述踏板本体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孔内。

25、可选地,所述承载部具有承载面,所述承载部的背离所述承载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缓冲元件。

26、可选地,所述框架适于与所述承载支架相抵,以使所述调节结构能够拉伸或者压缩所述弹性件。

27、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叉车。该叉车包括上述的减震系统。

28、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压力感测装置能够感测的承载支架的承载力,从而为调节结构提供参考。调节结构根据承载力的大小来调节弹性件的阻尼系数,从而使得减震系统能够根据不同载荷调整减震效果,这使得减震系统的适配性、舒适性显著提高。

29、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系统,应用于叉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调节杆(14)和调节支架(15),所述调节支架(15)与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调节杆(14)与所述调节支架(15)螺纹配合,所述调节杆(14)能相对于所述调节支架(15)转动,以调节所述调节支架(15)在所述调节杆(14)上的位置,进而调节所述弹性件的阻尼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所述转动装置与所述调节杆(14)连接,所述转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调节杆(14)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至少一个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支架(1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承载支架连接,所述弹簧的长度可随调节支架的位置而改变,进而改变所述弹簧的阻尼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包括第一弹簧(161)和第二弹簧(16),所述第一弹簧(161)和所述第二弹簧(16)相对于所述调节支架(15)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支架包括滑动部(130)和承载部(1300),所述滑动部(130)与所述承载部(1300)连接,所述滑动部(130)滑动设置于所述框架,所述承载部(1300)凸出于所述框架,所述承载部(1300)设置有所述压力感测装置(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130)包括第一杆(13)、第二杆(131)和第一连接杆(134),所述第一杆(13)和所述第二杆(13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杆(13)和所述第二杆(131)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杆(134)连接在所述第一杆(13)和所述第二杆(131)的第一端,所述承载部(1300)连接在所述第一杆(13)和所述第二杆(131)的第二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34)设置有通孔(1341),所述调节结构穿过所述通孔(1341)与所述框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支架(12)、第二支架(122)和第二连接杆(10),所述第一支架(12)与所述第二支架(122)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10)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12)和所述第二支架(122)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架(12)和所述第二支架(122)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连接杆(138)连接,所述滑动部(130)位于所述第一支架(12)、所述第二支架(122)和所述第二连接杆(10)构成的空间内,所述调节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杆(1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0)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0)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元件(11)。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杆(13)和所述第二杆(131)的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相背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杆(135),所述第三连接杆(135)上设置有固定件(19),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件(19)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9)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杆(135)连接,所述固定件(1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杆(13)或者所述第二杆(131)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架(12)和所述第一杆(13)中的任意一个上设置有滚轮,在所述第一支架(12)和所述第一杆(13)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滚轮与所述第一滑槽上下滑动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122)和所述第二杆(131)中的任意一个上设置有滚轮,在所述第二支架(122)和所述第二杆(131)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滚轮与所述第一滑槽上下滑动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2)设置有第二滑槽(121),所述第一杆(13)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二滑槽(121)内。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122)设置有第二滑槽(121),所述第二杆(131)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二滑槽(121)内。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1300)包括第三杆(132)、第四杆(133)和承托板(136),所述第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系统,应用于叉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调节杆(14)和调节支架(15),所述调节支架(15)与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调节杆(14)与所述调节支架(15)螺纹配合,所述调节杆(14)能相对于所述调节支架(15)转动,以调节所述调节支架(15)在所述调节杆(14)上的位置,进而调节所述弹性件的阻尼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所述转动装置与所述调节杆(14)连接,所述转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调节杆(14)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至少一个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支架(1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承载支架连接,所述弹簧的长度可随调节支架的位置而改变,进而改变所述弹簧的阻尼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包括第一弹簧(161)和第二弹簧(16),所述第一弹簧(161)和所述第二弹簧(16)相对于所述调节支架(15)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支架包括滑动部(130)和承载部(1300),所述滑动部(130)与所述承载部(1300)连接,所述滑动部(130)滑动设置于所述框架,所述承载部(1300)凸出于所述框架,所述承载部(1300)设置有所述压力感测装置(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130)包括第一杆(13)、第二杆(131)和第一连接杆(134),所述第一杆(13)和所述第二杆(13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杆(13)和所述第二杆(131)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杆(134)连接在所述第一杆(13)和所述第二杆(131)的第一端,所述承载部(1300)连接在所述第一杆(13)和所述第二杆(131)的第二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34)设置有通孔(1341),所述调节结构穿过所述通孔(1341)与所述框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支架(12)、第二支架(122)和第二连接杆(10),所述第一支架(12)与所述第二支架(122)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10)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12)和所述第二支架(122)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架(12)和所述第二支架(122)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连接杆(138)连接,所述滑动部(130)位于所述第一支架(12)、所述第二支架(122)和所述第二连接杆(10)构成的空间内,所述调节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杆(1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0)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东良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