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型刹车盘抓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5395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4
本技术涉及刹车盘技术领域,且公开了防滑型刹车盘抓合结构,包括刹车盘抓盒连接架,所述刹车盘抓盒连接架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的外侧传动连接有移动套,所述移动套的内侧滑动连接有限位组件,所述刹车盘抓盒连接架的顶端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移动孔,所述移动孔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外侧与移动孔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另一端与移动套的外侧固定连接的调节组件。该防滑型刹车盘抓合结构,具备采用托举限位抓合的方式,有效的防止了刹车盘在转移的过程中发生脱落,提高了刹车盘转移的稳定性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刹车盘,具体为防滑型刹车盘抓合结构


技术介绍

1、刹车盘,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圆的盘子,车子行进时它也是转动的;制动卡钳夹住刹车盘而产生制动力的,踩刹车时就是它夹住刹车盘起到减速或者停车的作用;刹车盘制动效果好,且比鼓形刹车更易维护。

2、现有的刹车盘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将刹车盘从一个工序转移到另一个工序上,而大多数情况下是使用人工搬运的方式,对刹车盘的位置进行转移,但是人工搬运的过程费时费力,且在进行搬运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手滑,导致刹车盘脱落损坏,较为不便,故而提出防滑型刹车盘抓合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防滑型刹车盘抓合结构,具备采用托举限位抓合的方式,有效的防止了刹车盘在转移的过程中发生脱落,提高了刹车盘转移的稳定性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刹车盘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将刹车盘从一个工序转移到另一个工序上,而大多数情况下是使用人工搬运的方式,对刹车盘的位置进行转移,但是人工搬运的过程费时费力,且在进行搬运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手滑,导致刹车盘脱落损坏,较为不便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防滑型刹车盘抓合结构,包括刹车盘抓盒连接架,所述刹车盘抓盒连接架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的外侧传动连接有移动套,所述移动套的内侧滑动连接有限位组件,所述刹车盘抓盒连接架的顶端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移动孔,所述移动孔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外侧与移动孔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另一端与移动套的外侧固定连接的调节组件,所述移动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刹车盘抓合箱,所述刹车盘抓合箱的箱内顶壁固定连接有上端抓合组件。

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6、该防滑型刹车盘抓合结构,具备采用托举限位抓合的方式,有效的防止了刹车盘在转移的过程中发生脱落,提高了刹车盘转移的稳定性的优点。

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8、进一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连接板顶端的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的输出轴底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与刹车盘抓盒连接架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传动组件可以使得移动套可以上下移动。

10、进一步,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连接板与刹车盘抓盒连接架之间的限位杆,所述移动套的顶端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杆的外侧通过限位孔与移动套的内侧滑动连接。

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限位组件可以对移动套的移动进行位置限制。

12、进一步,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移动块顶端的第一铰支座,所述移动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支座,所述第一铰支座外侧与第二铰支座的外侧均与调节杆转动连接。

13、进一步,所述上端抓合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刹车盘抓合箱箱内顶壁的抓合气缸,所述抓合气缸的输出轴底端固定连接有上端限位板。

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上端抓合组件可以将刹车盘的顶端位置进行限制。

15、进一步,所述刹车盘抓合箱的箱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滑垫,所述上端抓合组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垫。

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防滑垫配合第二防护垫可以提高刹车盘的防滑效果。

17、进一步,两个所述移动孔呈左右对称分布在刹车盘抓盒连接架的内侧,所述限位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组件呈前后对称分布在移动套的内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滑型刹车盘抓合结构,包括刹车盘抓盒连接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盘抓盒连接架(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传动组件(3),所述传动组件(3)的外侧传动连接有移动套(4),所述移动套(4)的内侧滑动连接有限位组件(5),所述刹车盘抓盒连接架(1)的顶端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移动孔(6),所述移动孔(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滑动杆(7),所述滑动杆(7)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移动块(8),所述移动块(8)的外侧与移动孔(6)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另一端与移动套(4)的外侧固定连接的调节组件(9),所述移动块(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刹车盘抓合箱(10),所述刹车盘抓合箱(10)的箱内顶壁固定连接有上端抓合组件(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型刹车盘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3)包括固定连接于连接板(2)顶端的传动电机(31),所述传动电机(31)的输出轴底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32),所述螺纹杆(32)的底端与刹车盘抓盒连接架(1)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3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型刹车盘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5)包括固定连接于连接板(2)与刹车盘抓盒连接架(1)之间的限位杆(51),所述移动套(4)的顶端开设有限位孔(52),所述限位杆(51)的外侧通过限位孔(52)与移动套(4)的内侧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型刹车盘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9)包括固定连接于移动块(8)顶端的第一铰支座(91),所述移动套(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支座(92),所述第一铰支座(91)外侧与第二铰支座(92)的外侧均与调节杆(93)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型刹车盘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抓合组件(11)包括固定连接于刹车盘抓合箱(10)箱内顶壁的抓合气缸(111),所述抓合气缸(111)的输出轴底端固定连接有上端限位板(1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型刹车盘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盘抓合箱(10)的箱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滑垫(12),所述上端抓合组件(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垫(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型刹车盘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移动孔(6)呈左右对称分布在刹车盘抓盒连接架(1)的内侧,所述限位组件(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组件(5)呈前后对称分布在移动套(4)的内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滑型刹车盘抓合结构,包括刹车盘抓盒连接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盘抓盒连接架(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传动组件(3),所述传动组件(3)的外侧传动连接有移动套(4),所述移动套(4)的内侧滑动连接有限位组件(5),所述刹车盘抓盒连接架(1)的顶端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移动孔(6),所述移动孔(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滑动杆(7),所述滑动杆(7)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移动块(8),所述移动块(8)的外侧与移动孔(6)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另一端与移动套(4)的外侧固定连接的调节组件(9),所述移动块(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刹车盘抓合箱(10),所述刹车盘抓合箱(10)的箱内顶壁固定连接有上端抓合组件(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型刹车盘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3)包括固定连接于连接板(2)顶端的传动电机(31),所述传动电机(31)的输出轴底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32),所述螺纹杆(32)的底端与刹车盘抓盒连接架(1)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3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型刹车盘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5)包括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飞跃张庆会徐殿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悦锐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