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咬合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5375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咬合桩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桩和素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桩与素混凝土桩相互间隔咬合形成咬合桩结构,钢筋混凝土桩内设有钢筋笼,钢筋笼的部分段位于钢筋混凝土桩与素混凝土桩之间的咬合区域内;钢筋笼包括螺旋筋、主筋和加劲箍,加劲箍连接主筋的内侧,螺旋筋连接主筋的外侧。本技术结构新颖,强度可靠,刚度大,承载能力强,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咬合桩,尤其涉及一种咬合桩结构


技术介绍

1、咬合桩结构是一种桩与桩之间形成相互咬合排列的基坑围护结构。目前的咬合桩结构为由一根不配钢筋笼的素桩和一根配合钢筋笼的荤桩间隔布置而成,存在以下缺陷:荤桩与素桩之间仅依靠咬合区域的混凝土连接,连接强度不够,该处结构强度较低,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甚至塌陷等现象;钢筋笼的结构强度也有待提高。现有专利文献(公告号:cn211898321u)公开了“一种咬合桩”,同样存在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咬合桩结构,结构新颖,强度可靠,刚度大,承载能力强,使用寿命长。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咬合桩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桩和素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桩与素混凝土桩相互间隔咬合形成咬合桩结构,其特征在于:钢筋混凝土桩内设有钢筋笼,钢筋笼的部分段位于钢筋混凝土桩与素混凝土桩之间的咬合区域内;钢筋笼包括螺旋筋、主筋和加劲箍,加劲箍连接主筋的内侧,螺旋筋连接主筋的外侧。该咬合桩结构结构新颖,强度可靠,刚度大,承载能力强,使用寿命长。

4、进一步,加劲箍的一端与另一端搭接,搭接长度为l,100mm<l<120mm,保证了搭接端充足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连接可靠性,不易脱开。

5、进一步,加劲箍的搭接端采用双面焊接固定,保证了搭接端的连接强度,且成型好,焊缝质量高。

6、进一步,上下相邻加劲箍的间距为2-2.2m,提高了钢筋笼吊装的刚度,防止吊装过程中局部段发生变形。

7、进一步,加劲箍上设有交叉筋,交叉筋对加劲箍起到加固作用,稳定了加劲箍的形状,不易变形,使得加劲箍的结构更加稳定,从而提高了钢筋笼的结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进而提高了咬合桩结构的力学性能。

8、进一步,交叉筋具有延伸段,延伸段连接主筋与螺旋筋,加劲箍通过交叉筋提高了其与主筋、螺旋筋的连接强度,使得钢筋笼的结构更加稳定,耐用而结构不易破坏。

9、进一步,上下相邻交叉筋之间设有支撑筋,上下交叉筋连成一体,相互牵制,使得交叉筋更难脱离加劲箍,交叉筋与支撑筋形成竖向结构体系,提高了钢筋笼的结构强度,使得钢筋混凝土桩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

10、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1、螺旋筋配合加劲箍将主筋内外夹固,固定了主筋的位置,使得钢筋笼的结构稳定,整体刚度大而不易变形,具有良好的抗拉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了钢筋混凝土桩的结构强度、韧性和承载能力,使用寿命长。

12、2、交叉筋对加劲箍起到加固作用,稳定了加劲箍的形状,不易变形,使得加劲箍的结构更加稳定,从而提高了钢筋笼的结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进而提高了咬合桩结构的力学性能;加劲箍通过交叉筋的延伸段连接主筋与螺旋筋,提高了加劲箍与主筋、螺旋筋的连接强度,使得钢筋笼的结构更加稳定,耐用而结构不易破坏。

13、3、上下相邻交叉筋之间设有支撑筋,上下交叉筋连成一体,相互牵制,使得交叉筋更难脱离加劲箍,交叉筋与支撑筋形成竖向结构体系,提高了钢筋笼的结构强度,使得钢筋混凝土桩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咬合桩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咬合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箍的一端与另一端搭接,搭接长度为L,100mm<L<12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咬合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箍的搭接端采用双面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咬合桩结构,其特征在于:上下相邻所述加劲箍的间距为2-2.2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咬合桩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咬合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箍的一端与另一端搭接,搭接长度为l,100mm<l<120mm。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超顾丽娜曹银凤钱盛杰沈烨俞家明吴凯朱梦婷徐晨栋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市水利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