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丰辉专利>正文

油水混合燃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5167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油水混合燃烧系统,其包括一油水比例装置、一油水混合装置、一高压泵、一第一油水混合加热装置、一第二油水混合加热装置,以及一燃烧器。藉由油品及水先经油水比例装置取得油品与水的比例,再至油水混合装置搅拌混合,混合的油水经高压泵送入第一油水混合加热装置,该第一油水混合加热装置是一金属螺卷管路再包覆电热装置全面加热,因此混合的油水进入金属螺卷管路能快速达到所需温度,且油水在金属螺卷管路中受高温加热会有不断冲击、搅拌而获致更佳混合效果,又该油水再进入与第一油水混合加热装置相同设计的第二油水混合加热装置再次加热混合,因此混合的油水即能快速达到所需提供燃烧的温度以供燃烧器燃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水混合燃烧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在管路中处理油水的加 热与混合,以快速提供燃烧使用的油水混合燃烧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燃料油与水融合是将乳化剂加入混合,以提供燃烧使用,而混合后的混 合油必需尽速使用无法长期放置,而乳化剂的使用又是成本的提高,相对要达节省的目的 有限。因此,业界为改良上述不佳状况,于是研发出一种油水混合不须加入乳化剂的油 水混合燃烧系统1,其系统流程请参阅图1所示,是将油品A(例如柴油、重油等等可燃烧的 油类)先进入一油品缓冲槽B及再进入一油品加热槽C,该油品A经电热装置加热至所需温 度,一则先将一部份提供燃烧器小火D点燃,以准备点燃燃烧器大火E,另一部份再回至油 品缓冲槽B让其内的油品温度提高,以便再进入油品加热槽C时较快加热至所需温度;二则 提供与水F按照所需比例进入一油水比例装置G,再送至一油水混合装置H搅拌混合,该混 合后的油水再进入一油水缓冲槽I ;由于油水混合后的温度不足以提供燃烧器大火使用, 所以必须再经由一油水混合加热槽J将混合的油水以电热装置加热至可燃烧温度,一则提 供替换原先使用油品加热槽C提供小火燃烧之用;二则提供燃烧器大火燃烧使用,另一部 份再回至油水缓冲槽I让其内的油水混合温度提高,以便再进入油水混合加热槽J时较快 加热至所需温度。但是,现有的该油水混合燃烧系统1经使用后,亦产生有下列各项缺弊一、当系统刚启动时,需将油品加热槽C中的油品以电热装置加热至所需温度必 须耗费较长时间,以及油水混合后进入油水混合加热槽J,利用电热装置加热至所需温度亦 耗费较长时间,所以该系统启动提供油水混合燃烧所使用时间较长,且相当浪费电,在节约 能源的努力即大打折扣。二、当系统停机过久,尤其是油水缓冲槽I及油水混合加热槽J中油水均为冷却而 分离,要再启动系统,无法将油水缓冲槽I及油水混合加热槽J已分离的油水直接加热形成 足以提供燃烧的油水混合状态,所以必须先处理油水缓冲槽I与油水混合加热槽J的油水 排放另做处理,相当麻烦。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油水混合燃烧系统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 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 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 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油水混 合燃烧系统,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油水混合燃烧系统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 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 一种新型结构的油水混合燃烧系统,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油水混合燃烧系统,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 的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水混合燃烧系统,以改良传统燃烧系统无法达到 较快加热至所需温度,以及系统停机后油水分离无法直接启动等缺弊,使其可以在管路中 处理油水的加热与混合,让油水混合快速加热至所需温度,进而快速启动提供燃烧达节约 能源的经济价值。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 的一种油水混合燃烧系统,其包括一油水比例装置,其一侧分别连接一油槽与一水槽,另 一侧连接一第一管路;一油水混合装置,其一侧与第一管路连接,另一侧连接一第二管路; 一高压泵,其一侧与第二管路连接,另一侧连接一第三管路;一第一油水混合加热装置,包 含有一金属螺卷管路及一包覆金属螺卷管路的电热装置,其中金属螺卷管路入口端与第三 管路连接,金属螺卷管路出口端连接一第四管路;一第二油水混合加热装置,包含有一金属 螺卷管路及一包覆金属螺卷管路的电热装置,其中金属螺卷管路入口端与第四管路连接, 金属螺卷管路出口端连接一第五管路,该第五管路上连接一第六管路,第六管路最后连接 至第二管路上;以及一燃烧器,其由第五管路最后进入,以第五管路提供小火燃烧的油水, 该第五管路上另连接一第七管路,第七管路最后连接至第六管路上,该第七管路上连接一 第八管路,第八管路最后进入燃烧器提供大火燃烧的油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油水混合燃烧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管路有一第一单向阀,该第一单向阀为 防止油水倒流进入油水比例装置;其中第三管路有一第二单向阀,该第二单向阀为防止油 水倒流进入高压泵;其中第五管路近燃烧器有一第三单向阀,该第三单向阀为防止提供小 火燃烧的油水倒流;其中第六管路近第二管路有一第四单向阀,该第四单向阀为防止油水 由第二管路倒流进入第六管路。前述的油水混合燃烧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单向阀与第二油水混合加热装置的金属 螺卷管路入口端间有一压力表,该压力表超过设定压力即停止高压泵。前述的油水混合燃烧系统,其中所述第四管路有一第一温控装置,该第一温控装 置检知第四管路的油水超过设定温度即停止第一油水混合加热装置继续加热;其中第五管 路近第二油水混合加热装置的金属螺卷管路出口端有一第二温控装置,该第二温控装置检 知第五管路的油水超过设定温度即停止第二油水混合加热装置继续加热,同时通知开启位 于其后相同设置于第五管路一第一控制阀,以提供小火燃烧使用的油水;其中第八管路有 一第三温控装置,该第三温控装置检知第八管路的油水到达可燃烧温度即通知开启位于第 七管路一第二控制阀,以提供一部分高温油水经由第七管路进入第六管路,同时通知开启 位于第三温控装置其后相同设置于第八管路一第三控制阀,以提供大火燃烧使用的油水。前述的油水混合燃烧系统,其中所述第六管路近第五管路有一压力阀,该压力阀 达到所设定压力即开启让高温油水经第六管路进入第二管路。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可知,为达到上述目 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水混合燃烧系统,主要包含一油水比例装置、一油水混合装置、一高压泵、一第一油水混合加热装置、一第二油水混合加热装置,以及一燃烧器。藉由油品及 水先经油水比例装置取得油品与水的比例,再至油水混合装置搅拌混合,混合的油水经高 压泵送入第一油水混合加热装置,该第一油水混合加热装置是一金属螺卷管路再包覆电热 装置全面加热,因此混合的油水进入金属螺卷管路能快速达到所需温度,且油水在金属螺 卷管路中受高温加热会有不断冲击、搅拌而获致更佳混合效果,又该油水再进入与第一油 水混合加热装置相同设计的第二油水混合加热装置再次加热混合,因此混合的油水即能快 速达到所需提供燃烧的温度以供燃烧器燃烧。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种油水混合燃烧系统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 果一、本专利技术利用第一油水混合加热装置及第二油水混合加热装置的金属螺卷管路 直接包覆电热装置加热方式,使金属螺卷管路中的油水全面接触热源,快速达到所需温度 以提供燃烧,不只省时更省电。二、本专利技术利用第一油水混合加热装置及第二油水混合加热装置可对混 合的油水 再次混合,以取得较佳的油水混合效果并提供较高燃烧效率。三、本专利技术即使停机一段时间致使位于第一油水混合加热装置及第二油水混合加 热装置内的油水冷却分离,在重新启动时再利用第一油水混合加热装置及第二油水混合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水混合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油水比例装置(3),其一侧分别连接一油槽(90)与一水槽(91),另一侧连接一第一管路(30);  一油水混合装置(4),其一侧与第一管路(30)连接,另一侧连接一第二管路(40);  一高压泵(5),其一侧与第二管路(40)连接,另一侧连接一第三管路(50);  一第一油水混合加热装置(6),包含有一金属螺卷管路(60)及一包覆金属螺卷管路(60)的电热装置(61),其中金属螺卷管路(60)入口端与第三管路(50)连接,金属螺卷管路(60)出口端连接一第四管路(62);  一第二油水混合加热装置(7),包含有一金属螺卷管路(70)及一包覆金属螺卷管路(70)的电热装置(71),其中金属螺卷管路(70)入口端与第四管路(62)连接,金属螺卷管路(70)出口端连接一第五管路(72),该第五管路(72)上连接一第六管路(76),第六管路(76)最后连接至第二管路(40)上;以及  一燃烧器(8),其由第五管路(72)最后进入,以第五管路(72)提供小火燃烧的油水,该第五管路(72)上另连接一第七管路(80),第七管路(80)最后连接至第六管路(76)上,该第七管路(80)上连接一第八管路(82),第八管路(82)最后进入燃烧器(8)提供大火燃烧的油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丰辉朱忠日
申请(专利权)人:吕丰辉朱忠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