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再灌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5018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再灌溉装置,涉及农业灌溉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蓄水槽、隔板,所述隔板等间距固设在所述蓄水槽的内侧壁之间;出水管,等间距连通在所述蓄水槽的两侧;缓流件,设置在所述出水管远离蓄水槽的一端,用于降低水的流出速度;L型板,对称固设在所述蓄水槽内侧壁上方,且其两端与隔板相连接,所述L型板的底部与蓄水槽的内壁之间固设有挡网。本技术能够有效利用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浪费,降低农业灌溉成本,并提高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同时它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既可以自动收集雨水进行灌溉,也可以通过人工控制来实现灌溉,这样的装置对于农田灌溉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业灌溉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雨水收集再灌溉装置


技术介绍

1、在农业生产中,土壤保湿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非常重要,然而,由于水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预测性,如何实现高效利用雨水并解决农作物灌溉的问题成为农业领域的一大挑战。

2、传统的农田灌溉系统通常通过地下管道、喷灌头等方式将水源直接引入田地,这种方式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连续的水源供应和大量的水浪费,会导致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其次,管道的铺设,水泵等用电设备的损耗,会加大农业灌溉的成本,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雨水收集再灌溉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2、一种雨水收集再灌溉装置,包括:

3、蓄水槽、隔板,所述隔板等间距固设在所述蓄水槽的内侧壁之间;

4、出水管,等间距连通在所述蓄水槽的两侧;

5、缓流件,设置在所述出水管远离蓄水槽的一端,用于降低水的流出速度;

6、l型板,对称固设在所述蓄水槽内侧壁上方,且其两端与隔板相连接,所述l型板的底部与蓄水槽的内壁之间固设有挡网;

7、吸水海绵,所述吸水海绵呈t型,且嵌设在所述l型板之间;

8、压板,设置在所述吸水海绵的上方,且其两侧与l型板滑动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缓流件包括连通在出水管端部的安装管,所述安装管的内部嵌设有吸水绳。

10、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管的管体中部贯穿有插桩,所述吸水绳位于安装管内部的一端与插桩相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压板的两侧均等间距构造有引流槽。

12、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两测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压板两端滑动穿插在所述限位槽的内部。

13、进一步地,所述压板的顶部中间等间距固设有踏板。

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5、本技术能够有效利用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浪费,降低农业灌溉成本,并提高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同时它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既可以自动收集雨水进行灌溉,也可以通过人工控制来实现灌溉,这样的装置对于农田灌溉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水收集再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再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件(4)包括连通在出水管(3)端部的安装管(401),所述安装管(401)的内部嵌设有吸水绳(4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再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管(401)的管体中部贯穿有插桩(403),所述吸水绳(402)位于安装管(401)内部的一端与插桩(403)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再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7)的两侧均等间距构造有引流槽(7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再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的两测均开设有限位槽(201),所述压板(7)两端滑动穿插在所述限位槽(201)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再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7)的顶部中间等间距固设有踏板(70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收集再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再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件(4)包括连通在出水管(3)端部的安装管(401),所述安装管(401)的内部嵌设有吸水绳(4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再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管(401)的管体中部贯穿有插桩(403),所述吸水绳(402)位于安装管(401)内部的一端与插桩(403)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晨
申请(专利权)人:巴里坤卧龙水利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