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温室气体分析仪的温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温室气体分析仪的温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4854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室气体分析仪的温控装置,包括设置有第一空间的箱体、设置于第一空间中的气体分析装置、第一控温模块和第二控温模块;所述气体分析装置包括设置有第二空间的壳体、光源组件、检测器组件和气室管,光源组件、检测器组件和气室管均设置于第二空间中;所述第一控温模块设置于第一空间中;所述第二控温模块设置于第二空间中;通过第一控温模块和第二控温模块的设置,分别对设置气体分析装置的第一空间和设置检测器组件的第二空间进行温度控制,降低第二空间受到外部环境温度影响,以提升第二空间中检测器组件的检测稳定性和检测准确性;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检测结构更为准确和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体检测仪器的设计制造领域,更具体的说,其涉及一种温室气体分析仪的温控装置


技术介绍

1、温室气体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检测大气中温室气体的仪器,例如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等;温室气体分析仪的核心部件是红外气体分析装置,其采用非分散红外(ndir)检测原理,检测气体的浓度值;该检测技术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环境温度的波动会影响检测准确性;因此,如果要实现高精度的气体检测,则需要对该红外气体分析装置进行温度控制,从而提升平台检测精度。

2、为了提升平台检测精度,人们会在温室气体分析仪上设置控温装置,进而降低温室气体分析仪所受到的温度方面的影响,以提升气体检测的准确性;而通常情况下,当前市面上的温室气体分析仪只在气体分析装置的内部设置控温的装置,并且该控温装置也只能进行加热工作;当气体分析装置外部的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时,还是会对气体分析装置内的温度造成影响;同时当气体分析装置整体处于高温环境下时,只能进行加热工作的控温装置也无法对气体分析装置内的温度进行一定的降温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不容故意受到外界温度影响、即使处于高温环境下也可以对气体分析装置内的温度进行稳定控制的一种温室气体分析仪的温控装置。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温室气体分析仪的温控装置,包括设置有第一空间的箱体、设置于第一空间中的气体分析装置、第一控温模块和第二控温模块;

4、所述气体分析装置包括设置有第二空间的壳体、光源组件、检测器组件和气室管,光源组件、检测器组件和气室管均设置于第二空间中;

5、所述第一控温模块设置于第一空间中;所述第二控温模块设置于第二空间中;在第一空间中和第二空间中设置有测温模块;

6、第一控温模块和第二控温模块均包括具有发热功能的控温元件;第一控温模块的控温元件和/或第二控温模块的控温元件还具有制冷功能;进而通过第一控温模块和第二控温模块分别对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进行温度控制。

7、进一步的,第一控温模块的控温元件采用tec制冷片;第一控温模块还包括散热器、散热片和风扇;所述散热片包括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分别设置于tec制冷片的两端;所述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第一散热器与第一散热片连接,第二散热器与第二散热片连接;风扇包括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第一风扇设置于第一散热器上,第二风扇设置于第二散热器上;

8、tec制冷片、第一散热片、第一散热器和第一风扇设置于第一空间中;第二散热片、第二散热器和第二风扇设置于箱体外部;

9、在箱体上设置有豁口,所述tec制冷片设置于豁口处;第二散热片与箱体外表面贴合,并将豁口封闭。

10、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和壳体上均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箱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上分别设置第一进气接头和第一出气接头,壳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上分别设置第二进气接头和第二出气接头;第一进气接头与第二进气接头通过管路连接,第一出气接头与第二出气接头通过管路连接;气室管的两端分别为进气端和出气端,进气端与第二进气接头配合且相通,出气端与第二出气接头配合且相通;光源组件设置于气室管靠近进气端的一端,检测器组件设置于气室管靠近出气端的一端;

11、箱体上设置有第一插接件,壳体上设置有第二插接件;光源组件、检测器组件、第二控温模块、第二插接件、第一控温模块和测温模块通过第一插接件、第二插接件和线束的配合实现与外部进行数据传输。

12、进一步的,第二空间内设置有安装底板;所述光源组件、检测器组件和气室管均设置于安装底板上,光源组件和检测器组件设置于安装底板的不同端;

13、所述气室管呈圆柱状,气室管中设置有将其两端贯穿的通孔,并通过该通孔形成气室;进气端设置进气孔,出气端设置出气孔,进气孔和出气孔分别位于气室两端;

14、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安装板、光源和光源安装座;所述光源安装板装配于安装底板上;光源和光源安装座均装配于光源安装板上,并处于光源安装板朝向检测器组件的表面;所述光源安装座内设置有光源安装空间,光源安装座装配于光源安装板上时,光源处于光源安装空间中;光源安装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光源安装空间相通的第一装配开孔和第一安装开孔,光源通过第一装配开孔进入光源安装空间;在第一安装开孔处安装有镜片;

15、所述检测器组件包括检测器安装板、检测器和检测器安装座;所述检测器安装板装配于安装底板上;检测器和检测器安装座均装配于检测器安装板上,并处于检测器安装板朝向光源组件的表面;所述检测器安装座内设置有检测器安装空间,检测器安装座装配于检测器安装板上时,检测器处于检测器安装空间中;检测器安装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检测器安装空间相通的第二装配开孔和第二安装开孔,检测器通过第二装配开孔进入检测器安装空间;在第二安装开孔处安装有镜片;

16、气体分析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安装套和第二密封安装套,第一密封安装套和第二密封安装套内均设置有密封的内空间,并且第一密封安装套和第二密封安装套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开口、第二安装开口和第三安装开口;

17、第一密封安装套设置于光源安装座上,并处于光源安装座朝向检测器组件的一侧;光源安装座设置第一安装开孔的一端通过第一密封安装套的第一安装开口进入第一密封安装套的内空间;气室管的进气端通过第二安装开口进入第一密封安装套的内空间;第二进气接头通过第三安装开口进入第一密封安装套的内空间;在光源安装座、气室管和第二进气接头进入内空间处设置有密封圈;

18、第二密封安装套设置于检测器安装座上,并处于检测器安装座朝向光源组件的一侧;检测器安装座设置有第二安装开孔的一端通过第二密封安装套的第一安装开口进入第二密封安装套的内空间;气室管的出气端通过第二安装开口进入第二密封安装套的内空间;第二出气接头通过第三安装开口进入第二密封安装套的内空间;在检测器安装座、气室管和第二出气接头进入内空间处设置有密封圈;

19、光源、进气孔、气室、出气孔和检测器处于同一直线上;

20、待检测气体从第一进气接头流向第二进气接头,再从第二进气接头进入第一密封安装套的内空间,随后通过进气孔从第一密封安装套的内空间进入气室管的气室管内;气室管内的待检测气体通过出气孔离开气室,进入第二密封安装套的内空间,并在该过程中收到检测器的检测;完成检测后的气体在通过第二出气接头流向第一出气接头,最后流出设备外部。

21、进一步的,设置有温控系统;所述温控系统包括集成电路板、供电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电压基准模块和流量检测模块;所述供电模块与集成电路板连接,并向集成电路板供电;集成电路板与电源管理模块、电压基准模块、第一控温模块、第二控温模块、流量检测模块和测温模块连接,集成电路板向电源管理模块、电压基准模块、第一控温模块、第二控温模块、流量检测模块供电,集成电路板对第一控温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室气体分析仪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第一空间的箱体、设置于第一空间中的气体分析装置、第一控温模块和第二控温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气体分析仪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控温模块的控温元件采用TEC制冷片;第一控温模块还包括散热器、散热片和风扇;所述散热片包括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分别设置于TEC制冷片的两端;所述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第一散热器与第一散热片连接,第二散热器与第二散热片连接;风扇包括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第一风扇设置于第一散热器上,第二风扇设置于第二散热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气体分析仪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和壳体上均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箱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上分别设置第一进气接头和第一出气接头,壳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上分别设置第二进气接头和第二出气接头;第一进气接头与第二进气接头通过管路连接,第一出气接头与第二出气接头通过管路连接;气室管的两端分别为进气端和出气端,进气端与第二进气接头配合且相通,出气端与第二出气接头配合且相通;光源组件设置于气室管靠近进气端的一端,检测器组件设置于气室管靠近出气端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温室气体分析仪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空间内设置有安装底板;所述光源组件、检测器组件和气室管均设置于安装底板上,光源组件和检测器组件设置于安装底板的不同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气体分析仪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温控系统;所述温控系统包括集成电路板、供电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电压基准模块和流量检测模块;所述供电模块与集成电路板连接,并向集成电路板供电;集成电路板与电源管理模块、电压基准模块、第一控温模块、第二控温模块、流量检测模块和测温模块连接,集成电路板向电源管理模块、电压基准模块、第一控温模块、第二控温模块、流量检测模块供电,集成电路板对第一控温模块、第二控温模块、流量检测模块和测温模块进行控制;电源管理模块与流量检测模块和第一控温模块连接,并向流量检测模块和第一控温模块输出调整后的电压,以满足不同电压需求;电压基准模块与流量检测模块和测温模块连接,并向其两者提供稳定的参考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温室气体分析仪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供电模块与集成电路板P12的1号端、集成电路板P12的5号端和集成电路板P12的9号端连接,进而向集成电路板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温室气体分析仪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控温模块包括光电耦合器IC2、加热片P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9、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LED1和场效应管Q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气体分析仪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具体温度控制采用PID控制模块,其将采集到的当前温度值,与目标温度进行对比,通过PID控制模块得到相应的输出量;PID控制模块的计算公式如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温室气体分析仪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环境温度引入PID控制模块中,实现根据环境温度不同而自动进行调整,从而保障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控温性能,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室气体分析仪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第一空间的箱体、设置于第一空间中的气体分析装置、第一控温模块和第二控温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气体分析仪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控温模块的控温元件采用tec制冷片;第一控温模块还包括散热器、散热片和风扇;所述散热片包括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分别设置于tec制冷片的两端;所述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第一散热器与第一散热片连接,第二散热器与第二散热片连接;风扇包括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第一风扇设置于第一散热器上,第二风扇设置于第二散热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气体分析仪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和壳体上均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箱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上分别设置第一进气接头和第一出气接头,壳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上分别设置第二进气接头和第二出气接头;第一进气接头与第二进气接头通过管路连接,第一出气接头与第二出气接头通过管路连接;气室管的两端分别为进气端和出气端,进气端与第二进气接头配合且相通,出气端与第二出气接头配合且相通;光源组件设置于气室管靠近进气端的一端,检测器组件设置于气室管靠近出气端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温室气体分析仪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空间内设置有安装底板;所述光源组件、检测器组件和气室管均设置于安装底板上,光源组件和检测器组件设置于安装底板的不同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气体分析仪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温控系统;所述温控系统包括集成电路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月周云解智杨效王凡唐海宇丁宗英马浩黄倩苏龙辉李书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浙大鸣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