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台灯与手电筒两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4644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太阳能台灯与手电筒两用结构,包括:两连杆、一本体部与一照明部。其中,该本体部包括一充电电池、一第一壳体部、一电路板、一迎光面与一太阳能面板,该充电电池与该电路板内设于该本体部内,该太阳能面板与该充电电池导导电连接。该照明部包括一作动开关、一第二壳体部与数个LED灯,该照明部的两枢接侧通过各连杆分别与该本体部的两枢接侧相枢接,各LED灯通过该作动开关分别与该本体部的该电路板的该充电电池进行导导电连接,该本体部与该照明部通过该两连杆的枢转而可定位成台灯型态或手电筒型态。据此,达到使用便利、携带方便、节能且环保的实用功效。(*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一种有关于照明装置结构,尤指一种太阳能台灯与手电筒两用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7所示,常用的太阳能台灯50主要包括一灯座51、一蓄电单元52、一灯 头53与一太阳能面板54。该蓄电单元52设于该灯座51内,该灯头53设于该灯座51上, 该灯头53导电连接该蓄电单元52,该太阳能面板54与该蓄电单元52导电连接,该蓄电单 元52具有数个串联的电池槽与数个装设其内的镍氢电池,该太阳能台灯50可通过设置于 该灯座51上的该太阳能面板54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换成电能供该蓄电单元52使用,以 免于耗费一般市电电源,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然而习用的太阳能台灯50仅具有台灯的 功能,已经无法符合目前现代人多元化的需求且存在体积庞大、不易携带等多种问题,实有 改良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台灯与手电筒两用结构,以解决上述的技 术问题点,提供一种相当便利、携带方便、节能且环保的便携式照明灯具。 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提供一种太阳能台灯与手电筒两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 括 —本体部,该本体部包括一充电电池、一第一壳体部、一电路板、一迎光面与一太 阳能面板,该充电电池与该电路板设于该本体部内,该充电电池设于该电路板上,该太阳能 面板固设于该迎光面上,该太阳能面板与该充电电池导电连接;以及, —照明部,该照明部包括一作动开关、一第二壳体部与数个LED灯,该照明部的两 枢接侧通过各连杆分别与该本体部的两枢接侧相枢接,各LED灯通过该作动开关分别与该 本体部的该电路板的该充电电池进行导电连接,该本体部与该照明部通过用于枢转而可定 位成台灯型态或手电筒型态的两连杆枢转连接。 其中,该数个LED灯设在该照明部异于该两枢接侧的一侧,各LED灯的周围凸设有 呈封闭状的一矩形凸缘。 其中,该照明部包括五个LED灯,各LED灯呈直线状且彼此等距地排列。 其中,该作动开关可为一开关按钮。 其中,该第一壳体部大致呈矩形,该第二壳体部大致呈矩形。 其中,该第一壳体部为一塑胶壳体,该第二壳体部为一塑胶壳体,该充电电池为一 锂电池。 其中,该照明部、该本体部与该两连杆可枢转地定位于同一水平上。 其中,该本体部与该两连杆大致呈直角相交。 其中,该迎光面凹设有一凹槽,该太阳能面板容置固设于该凹槽。 其中,该作动开关设于该照明部异于该两枢接侧的一侧。 通过上述结构,该本体部与该照明部通过该两连杆的枢转而可定位成台灯型态或 手电筒型态。 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 1.本技术通过两连杆的枢转定位设计,使本技术可兼具台灯与手电筒功 能,而且本技术结合利用太阳能的设计,可以使得本技术在使用状态或非使用状 态均可利用光线进行充电,例如一边阅读、一边充电,使用上相当便利、携带方便、节能且环保。 2.本技术通过结合太阳能的两用设计,可以依需求调整照射方向与照射角 度,调整成台灯型态时,该本体部系可定位成台灯的座体,使得本技术不用手持,即可 进行照明动作,本技术可应用于如灾区内使用,尤其是停水停电的灾区,通过本实用新 型可以有效发挥台灯与手电筒功能的照明效果,而且只要在有光线的地方即可进行充电, 可以有效解决灾区停水停电所需照明的问题。 3.本技术通过于各LED灯的周围凸设有一呈封闭状的矩形凸缘,可以有效发 挥保护LED灯的功能,且可用以聚光,来加强LED灯的照明效果。附图说明 图1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本技术可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本技术可行实施例的另一立体外观示意图。本技术可行实施例的手电筒型态使用示意图。本技术可行实施例的台灯型态使用示意图。本技术可行实施例的开会环境灯型态侧视示意图。本技术可行实施例的又一特定角度照明侧视示意图.习用太阳能台灯的台灯型态侧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l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台灯与手电筒两用结构,包 括两连杆10、一本体部20与一照明部30。其中,该本体部20包括一充电电池、一第一壳 体部21、一电路板、一迎光面与一太阳能面板22,该充电电池与该电路板内设于该本体部 20内,该充电电池设于该电路板上,该太阳能面板22固设于该迎光面上,该太阳能面板22 与该充电电池导电连接,该太阳能面板22可吸收太阳能并转换为电能,该充电电池可储存 该太阳能面板22所转换而成的电能,可让供应电源给该照明部30进行照明动作。该照明 部30包括一作动开关31、一第二壳体部32与数个LED灯33,该照明部30的两枢接侧通过 各连杆10分别与该本体部20的两枢接侧相枢接,各LED灯33通过该作动开关31分别与 该本体部20的该电路板的该充电电池进行导电连接,各LED灯33通过一传输线与该本体 部20的该充电电池进行导电连接,该传输线可隐藏于该连杆10内,该本体部20与该照明 部30通过该两连杆10的枢转而可定位成台灯型态或手电筒型态。 其中,该照明部30异于该两枢接侧的一侧设有该数个LED灯33,各LED灯33的周围凸设有一呈封闭状的矩形凸缘34。 其中,该照明部30包括五个LED灯33,各LED灯33呈直线状且彼此等距地排列。 其中,该作动开关31可为一开关按钮,通过按压该开关按钮可控制各LED灯33进 行开启或关闭的动作。 其中,该第一壳体部21大致呈矩形状。 其中,该第二壳体部32大致呈矩形状。 其中,该第一壳体部21为一塑胶壳体。 其中,该第二壳体部32为一塑胶壳体。 其中,该充电电池可为一锂电池。 其中,该照明部30、该本体部20与该两连杆10可枢转定位于同一水平上。 其中,该本体部20与该两连杆10大致呈直角相交。 其中,该迎光面凹还可设一凹槽,用以容置固设该太阳能面板22。 其中,该照明部30异于该两枢接侧的一侧设有该作动开关31。 本技术通过结合太阳能的两用枢转定位设计,可以依需求调整照射方向与照射角度,调整成手电筒型态、台灯型态或开会环境灯型态等多种型态(如图3-6所示)。 总结而言,首先,本技术通过两连杆的枢转定位设计,使本技术可兼具台灯与手电筒功能,而且本技术结合利用太阳能的设计,可以使得本技术在使用状态或非使用状态均可利用光线进行充电,例如一边阅读、一边充电,使用上相当便利、携带方便、节能且环保。再者,本技术通过结合太阳能的两用设计,可以依需求调整照射方向与照射角度,调整成台灯型态时,该本体部系可定位成台灯的座体,使得本技术不用手持,即可进行照明动作,本技术可应用于如灾区内使用,尤其是停水停电的灾区,通过本技术可以有效发挥台灯与手电筒功能的照明效果,而且只要在有光线的地方即可进行充电,可以有效解决灾区停水停电所需照明的问题。另外,本技术通过于各LED灯的周围凸设有一呈封闭状的矩形凸缘,可以有效发挥保护LED灯的功能,且可用以聚光,来加强LED灯的照明效果。权利要求一种太阳能台灯与手电筒两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部,该本体部包括一充电电池、一第一壳体部、一电路板、一迎光面与一太阳能面板,该充电电池与该电路板设于该本体部内,该充电电池设于该电路板上,该太阳能面板固设于该迎光面上,该太阳能面板与该充电电池导电连接;以及,一照明部,该照明部包括一作动开关、一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台灯与手电筒两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部,该本体部包括一充电电池、一第一壳体部、一电路板、一迎光面与一太阳能面板,该充电电池与该电路板设于该本体部内,该充电电池设于该电路板上,该太阳能面板固设于该迎光面上,该太阳能面板与该充电电池导电连接;以及,一照明部,该照明部包括一作动开关、一第二壳体部与数个LED灯,该照明部的两枢接侧通过各连杆分别与该本体部的两枢接侧相枢接,各LED灯通过该作动开关分别与该本体部的该电路板的该充电电池进行导电连接,该本体部与该照明部通过用于枢转而可定位成台灯型态或手电筒型态的两连杆枢转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松岳
申请(专利权)人:全成制帽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