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循环水系统太赫兹阻垢缓蚀抑菌工艺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循环水系统太赫兹阻垢缓蚀抑菌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4381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循环水系统阻垢抑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水系统太赫兹阻垢缓蚀抑菌工艺。技术问题:该循环水系统太赫兹阻垢缓蚀抑菌工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除垢成本较高,且除垢后的废水不能直接排放,并且容易对管道产生腐蚀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一种循环水系统太赫兹阻垢缓蚀抑菌工艺,其步骤如下:S1:水通环/生态塔/生态环外表面嵌入非可见光能量吸收薄膜;S2:确定水通环/生态塔/生态环安装方案;S3:挑选安装位置;S4:释放太赫兹声子波。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同频共振声子波的作用下,很难滋生菌藻,阻止管道与设备的腐蚀,阻断了菌藻的快速繁殖通道,不需要付费能源,既节能又环保还减排,不会因为加药而排放含污染性药品的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循环水系统阻垢抑菌,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水系统太赫兹阻垢缓蚀抑菌工艺


技术介绍

1、工业领域中循环水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约用水,随着时间的推移,管道中难免会结垢,形成水垢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水质:水中的杂质、硬度和碱度等因素会影响水垢的生成;(2)循环水系统的水流速度:如果水流速度过小,污染物质容易在管道壁上沉积从而形成结垢;(3)循环水系统的温度:水温越高,产生水垢的可能性越大;(4)其他因素:如系统内水垢过多、水质不稳定、管道通风不良等因素都会导致水垢的形成,为了确保水流的通畅,现有技术一般通过阻垢剂、缓蚀剂或除藻剂等药物对管道进行清理,加药的话,每年大修后,都需要进行酸碱洗钝化预膜,费用高昂,并且清洗后的废水不能直接排放,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负担,并且药剂对管道内部有腐蚀,降低了管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水系统太赫兹阻垢缓蚀抑菌工艺,该循环水系统太赫兹阻垢缓蚀抑菌工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除垢成本较高,且除垢后的废水不能直接排放,并且容易对管道产生腐蚀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循环水系统太赫兹阻垢缓蚀抑菌工艺,其步骤如下:

3、s1:测定不同客户水路中相关物质的分子振动波形,开发256组太赫兹声子波程序,通过集成声路半导体工艺,将这些振波频率储存到水通环/生态塔/生态环内部的芯片模组之中,水通环/生态塔/生态环外表面嵌入非可见光能量吸收薄膜;

4、s2:确定水通环/生态塔/生态环安装方案:循环水系统中包含回水管径dn600一根、上塔分为4根dn300、砂滤器进水管径dn100、出水管线2根dn600、两台泵一开一备、两台进水管径均为dn100的板式换热器用于工艺冷却,两个反应釜进水总管尺寸dn200,分为三路dn80进入反应釜盘管,换热温差5±1℃,一组3个生态塔安装在回水管线出地面的根部,一套4英寸生态环安装在砂滤器进口管线上,在用于工艺冷却的两个反应釜盘管进口总管上安装一套8英寸水通环;

5、s3:挑选水通环/生态塔/生态环的安装位置,安装前,用随货收到的黑胶带在安装位置处缠绕数圈,用水通环/生态塔/生态环试一下贴合度,然后增加或减少黑胶带的圈数,确保水通环/生态塔/生态环和管道紧密贴合,不会移动;

6、s4:水流在管道内流通,非可见光能量吸收薄膜自动吸收周围环境中的微热能,激发芯片模组释放出太赫兹声子波,声子波透过管壁传入水中,与水分子团流体产生同频共振,激活流体并迅速传播到水流下方10公里范围,从而阻垢、抑制菌藻和避免生物粘泥积聚:

7、s41:在同频共振声子波的作用下,水的活性得到极大加强,水中的化合物及结晶物的物理特性发生改变,设备管道中存留的铁锈、硬垢逐步被溶解脱落,并最终在换热器、管道内壁形成保护性钝化膜,阻止管道与设备的腐蚀;

8、s42:太赫兹声子波的振荡使得菌藻难以积聚,阻断了菌藻的快速繁殖通道,抑制了水中菌藻微生物的爆发式繁殖;

9、s43:菌藻与水分子的持续共振,使菌藻尸体与分泌物失去了积聚粘连的基础,从而不再有生物粘泥沾附于设备及管道的内表面,共振分散的生物粘泥随水流流出。

10、作为优选,s1中相关物质包括但不限于水分子团、水垢、铁锈和有机物大分子。

11、作为优选,s2中对于管径大于dn400的优先选择使用生态塔。

12、作为优选,s3中水通环/生态塔/生态环塔室外使用时用防水塑料袋或者胶带进行保护。

13、作为优选,s3中满足安装位置的条件为水通环/生态塔/生态环的位置方圆1米以内无大型电器,且水通环/生态塔/生态环安装位置离出水口的距离为3的倍数,最优距离为6米或9米,最近3米。

14、作为优选,s3中水通环/生态塔/生态环和管道紧密贴合的标准为黑胶带上有压印。

15、作为优选,s3中安装了水通环/生态塔的管道10米范围及水通环安装位置方圆5米范围内,动电焊时必须拆下水通环、生态塔和水通环,电焊完成后按原来方向重新安装好。

16、作为优选,s41中水中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钙、镁、铁。

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同频共振声子波的作用下,水的活性得到极大加强,水中的钙、镁、铁等化合物及结晶物的物理特性发生改变,安装水通环/生态塔/生态环后的设备管道难以结垢、生锈,很难滋生菌藻,而设备管道中存留的铁锈、硬垢等也将逐步被溶解脱落,并最终在换热器、管道内壁形成保护性钝化膜,阻止管道与设备的腐蚀,菌藻主要靠团聚快速繁殖而扩大,太赫兹声子波的振荡使得菌藻难以积聚,阻断了菌藻的快速繁殖通道,抑制了水中菌藻等微生物的爆发式繁殖,使其难以爆发式扩散,而形成多样性共生,菌藻与水分子的持续共振,使菌藻尸体与分泌物失去了积聚粘连的基础,从而不再有生物粘泥沾附于设备及管道的内表面,共振分散的生物粘泥随水流流出,不再产生危害,全部替代阻垢剂、缓蚀剂,绝大部分替代杀菌除藻剂,为循环水系统改善阻垢、防锈、抑制菌藻效果,为客户改善水处理不当引发的工艺质量问题与停产停机损失,简化工艺管理难度,改善生产质量,锈蚀垢阻导致的易损设备故障减少、换修周期延长,水通环/生态塔/生态环不需要付费能源,既节能又环保还减排,不会因为加药而排放含污染性药品的水,客户也不会因为采用传统的水处理药剂而使工厂引入危险化学品增加安全阻垢缓蚀杀菌灭藻流体处理领先技术风险,水通环/生态塔/生态环装卸简单,不必拆改原管道设施,无需派人管理,零风险零维护,水通环/生态塔/生态环投入产出比极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水系统太赫兹阻垢缓蚀抑菌工艺;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系统太赫兹阻垢缓蚀抑菌工艺,其特征在于:S1中相关物质包括但不限于水分子团、水垢、铁锈和有机物大分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系统太赫兹阻垢缓蚀抑菌工艺,其特征在于:S2中对于管径大于DN400的优先选择使用生态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系统太赫兹阻垢缓蚀抑菌工艺,其特征在于:S3中水通环/生态塔/生态环塔室外使用时用防水塑料袋或者胶带进行保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系统太赫兹阻垢缓蚀抑菌工艺,其特征在于:S3中满足安装位置的条件为水通环/生态塔/生态环的位置方圆1米以内无大型电器,且水通环/生态塔/生态环安装位置离出水口的距离为3的倍数,最优距离为6米或9米,最近3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系统太赫兹阻垢缓蚀抑菌工艺,其特征在于:S3中水通环/生态塔/生态环和管道紧密贴合的标准为黑胶带上有压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系统太赫兹阻垢缓蚀抑菌工艺,其特征在于:S3中安装了水通环/生态塔的管道10米范围及水通环安装位置方圆5米范围内,动电焊时必须拆下水通环、生态塔和水通环,电焊完成后按原来方向重新安装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系统太赫兹阻垢缓蚀抑菌工艺,其特征在于:S41中水中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钙、镁、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水系统太赫兹阻垢缓蚀抑菌工艺;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系统太赫兹阻垢缓蚀抑菌工艺,其特征在于:s1中相关物质包括但不限于水分子团、水垢、铁锈和有机物大分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系统太赫兹阻垢缓蚀抑菌工艺,其特征在于:s2中对于管径大于dn400的优先选择使用生态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系统太赫兹阻垢缓蚀抑菌工艺,其特征在于:s3中水通环/生态塔/生态环塔室外使用时用防水塑料袋或者胶带进行保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系统太赫兹阻垢缓蚀抑菌工艺,其特征在于:s3中满足安装位置的条件为水通环/生态塔/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立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鑫火聚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