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磁化人工椎间盘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磁化人工椎间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4097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磁化人工椎间盘,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工椎间盘无法有效诱导椎体接触部位骨生长,无法与人体骨骼有效整合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第一终板和\或第二终板进行磁化,产生的磁场能直接作用于椎体,从而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以促进接触区骨生长以及人工椎间盘与椎体的整合。羟基磷灰石涂层与椎体直接接触,能够有效椎体表面诱导新骨的生成,进一步促进接触区域骨组织的长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磁化人工椎间盘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改变。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长期伏案工作人员和“低头一族”增多,颈椎病成为了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当前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该病症在年轻化群体中发病率也逐渐提高。对于众多患者而言,药物治疗,中医药传统治疗,甚至康复理疗等相关保守治疗方式并不能有效缓解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手术治疗成为了此类患者的重要治疗方式。

2、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cda)是目前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恢复椎间隙高度,缓解颈椎病症状。与传统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相比,椎间盘假体的植入还可以保留手术节段活动度,延缓甚至避免手术节段邻近节段退行性变,是一种脊柱外科应用广泛的颈椎前路术式。

3、目前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手术中,存在如下问题:患者的骨性终板是穹隆形,且不同患者的穹隆形态各异,穹窿顶高度、位置均有所差异。标准化的人工椎间盘仅有几种型号,难以应对穹隆及其多样的变化,也就难以与穹隆形的骨性终板整合。这给手术操作提出了一个决策难题。如果术中保留穹窿形态,会导致人工椎间盘和终板的接触面积减小,导致即刻稳定性下降,容易发生假体移位等术后并发症。如果为了改变穹隆形态、使终板变平而过度打磨终板,虽然可以增大接触面积,但也可导致支撑不足造成终板前缘塌陷、假体移位和下沉风险,及假体姿态不佳、运动受限等问题。因此,由于现有人工椎间盘设计的不足,目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手术中对终板穹隆的应对过于依靠术者的打磨经验,骨性终板的去除过量或不足,都影响人工椎间盘与骨性终板的骨整合,增加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

4、因此,寻找一种能够诱导人工椎间盘植入部位局部骨生长,强化植入接触部位骨整合的方式刻不容缓。

5、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化人工椎间盘,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工椎间盘无法有效诱导椎体接触部位骨生长,无法与人体骨骼有效整合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磁化人工椎间盘,包括第一终板和第二终板,所述第一终板和所述第二终板的材质为马氏体不锈钢,所述第一终板和所述第二终板的表面分别镀着有钛层,所述第一终板的第一椎体接触面和所述第二终板的第二椎体接触面上涂覆有羟基磷灰石涂层。

4、优选地,所述钛层通过真空镀膜的方式镀着在所述第一终板和所述第二终板的表面;

5、优选地,所述第二终板的第二相对面上设有凸起件,所述第一终板的第一相对面向内凹陷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凸起件的容纳腔;

6、优选地,所述凸起件具有凸弧面,所述容纳腔具有与所述凸弧面相适配的凹弧面;

7、优选地,所述第一椎体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椎体接触面上分别设有凸起块,所述凸起块的数量为多个且沿垂直于椎间盘的方向延伸;

8、优选地,所述凸起块的外表面为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

9、优选地,所述第一终板的外侧缘设有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终板的外侧缘设有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分别与椎体的外侧面相抵接;

10、优选地,所述第一抵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终板的外侧缘上,所述第二抵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终板的外侧缘上。

11、本专利技术优选技术方案至少还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12、本专利技术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工椎间盘无法有效诱导椎体接触部位骨生长,无法与人体骨骼有效整合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磁化人工椎间盘,包括第一终板和第二终板,第一终板和第二终板的材质为马氏体不锈钢,第一终板和第二终板的表面分别镀着有钛层,第一终板的第一椎体接触面和第二终板的第二椎体接触面上涂覆有羟基磷灰石涂层。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马氏体不锈钢制作第一终板和第二终板,然后,在第一终板和第二终板的表面包覆钛层,第一椎体接触面和第二椎体接触面上涂覆羟基磷灰石涂层以得到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且可在外加磁场下磁化并维持磁场的人工椎间盘。马氏体不锈钢具有优良的磁导率和优异的矫顽力,使得第一终板和第二终板在外加磁场下产生较好的磁场强度,且不太容易消磁,能在离开外加磁场后维持一段时间的磁场,磁场能直接作用于椎体,从而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以促进接触区骨生长以及人工椎间盘与椎体的整合,且人工椎间盘采用不借助表面涂覆磁性涂层的磁化方式,对椎体不会产生副作用,安全性好。钛层可以提供足够的力学强度,生物相容性更佳,也更耐腐蚀,不会引起过敏。羟基磷灰石涂层易于与椎体结合,能够有效椎体表面诱导新骨的生成,进一步促进接触区域骨组织的长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化人工椎间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终板和第二终板,所述第一终板和所述第二终板的材质为马氏体不锈钢,所述第一终板和所述第二终板的表面分别镀着有钛层,所述第一终板的第一椎体接触面和所述第二终板的第二椎体接触面上涂覆有羟基磷灰石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化人工椎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钛层通过真空镀膜的方式镀着在所述第一终板和所述第二终板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磁化人工椎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板的第二相对面上设有凸起件,所述第一终板的第一相对面向内凹陷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凸起件的容纳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磁化人工椎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件具有凸弧面,所述容纳腔具有与所述凸弧面相适配的凹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磁化人工椎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椎体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椎体接触面上分别设有凸起块,所述凸起块的数量为多个且沿垂直于椎间盘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磁化人工椎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块的外表面为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磁化人工椎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板的外侧缘设有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终板的外侧缘设有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分别与椎体的外侧面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磁化人工椎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终板的外侧缘上,所述第二抵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终板的外侧缘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化人工椎间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终板和第二终板,所述第一终板和所述第二终板的材质为马氏体不锈钢,所述第一终板和所述第二终板的表面分别镀着有钛层,所述第一终板的第一椎体接触面和所述第二终板的第二椎体接触面上涂覆有羟基磷灰石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化人工椎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钛层通过真空镀膜的方式镀着在所述第一终板和所述第二终板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磁化人工椎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板的第二相对面上设有凸起件,所述第一终板的第一相对面向内凹陷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凸起件的容纳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磁化人工椎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件具有凸弧面,所述容纳腔具有与所述凸弧面相适配的凹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贝宇姚明鹤吴廷奎黄康康刘浩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