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4048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车辆用灯具,目的是在现有的车辆用灯具中解决供电部和连接部的铆接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连接器(26)构成为包括:组装在供电部(50)的供电用薄膜(51)的一面的供电用导电性膏(49)上的阳终端(28);铆接了该终端(28)和供电部(50)的扣眼端子板(一次铆接工具)(29);以及铆接了该阳终端(28)和供电部(50)和扣眼端子板(29)的树脂板(二次铆接工具)(27)。其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扣眼端子板(29)的一次铆接的固定和树脂板(27)的二次铆接的固定,从而能够提高供电部(50)和连接器(26)的铆接固定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灯透镜做成融雪(解冻、防水雾)结构的车辆用灯具
技术介绍
这种车辆用灯具一直就有(例如,专利文献1:特开2008-52919号公报)。 以下,对现有的车辆用灯具进行说明。现有的车辆用灯具具备灯透镜;通过 转印设置在上述灯透镜上的线加热器;以及对上述线加热器供电的供电部。以下,对现有的车辆用灯具的作用进行说明。当从供电部对线加热器供电 时,则线加热器发热,通过该热融化或者除去附着在灯透镜上的雪、冰或水雾。 其结果,能够防止从透镜向外部照射的光的损失。尤其是,作为光源,与卣素 灯和白炽灯相比,在使用了从灯透镜照射的光的温度低的光源,例如LED等 的半导体型光源和HID等的放电灯的车辆用灯具中,是有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对上述现有的车辆用灯具的改良这一点上。 本专利技术(涉及方案一)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备通过转印设置在灯透镜中的来自光照射部的光透射的部分上的线加热器; 一体设置在该线加热器上并 对线加热器供给电流的供电部;以及设置在该供电部上并与电源侧的连接器电 连接的连接器,线加热器构成为包括基体薄膜(加热用薄膜);i殳置在该基 体薄膜的一面上的粘接剂;以线图形形成在基体薄膜的另一面上且通过供给电 流从而进行发热的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以覆盖线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的方式 设置在基体薄膜的另一面上的保护膜,且该线加热器是至少基体薄膜切成仿形 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的线图形的图形,使粘接剂粘接在灯透镜上并使线图形的 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转印在灯透镜上的转印式线加热器,供电部构成为包括 一体设置在基体薄膜上的供电用薄膜;以线图形形成在该供电用薄膜的一面上 且一端与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电连接的供电用导电性部件,连接器构成为包 括组装在供电用薄膜的一面的供电用导电性部件上的终端;铆接了该终端和供电部的扣眼端子々反(一次铆接工具);以及铆接了该终端和供电部和扣眼端 子板的树脂板(二次铆接工具)。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方案二)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备通过转印设置在 灯透镜中的来自光照射部的光透射的部分上的线加热器; 一体设置在该线加热 器上并对线加热器供给电流的供电部;设置在该供电部上并与电源侧的连接器 电连接的连接器,线加热器构成为包括基体薄膜(加热用薄膜);设置在该 基体薄膜的一面上的粘接剂;以线图形形成在基体薄膜的另 一面上且通过供给 电流从而进行发热的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以覆盖线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的方 式设置在基体薄膜的另一面上的保护膜,且该线加热器是至少基体薄膜切成仿 形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的线图形的图形,使粘接剂粘接在灯透镜上并使线图形 的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转印在灯透镜上的转印式线加热器,供电部构成为包 括 一体设置在基体薄膜上的供电用薄膜;以线图形形成在该供电用薄膜的一 面上且一端与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电连接的供电用导电性部件,连接器构成为 包括组装在供电用薄膜的一面的供电用导电性部件上的终端;以及铆接了该 终端和供电部的树脂板(铆接工具)。再有,本专利技术(涉及方案三)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线加热器和供电部之 间设有规定长度的延长部,该延长部构成为包括在基体薄膜和供电用薄膜之 间 一体设有规定长度量的延长用薄膜;和以线图形形成于该延长用薄膜的 一面 上并且两端分别与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和供电用导电性部件电连接的延长用 导电性部件。对本专利技术的效果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涉及方案一的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的连接器是通过扣眼端子板的 一次铘接固定终端和供电部,再有,通过树脂板的二次铆接固定该终端和供电 部和扣眼端子板而成。由此,本专利技术(涉及方案一的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与 通过扣眼端子板(铆接工具)的铆接固定终端和供电部而成的连接器、或者通 过扣眼端子板(铆接工具)的铆接固定树脂制的基体和终端和供电部而成的连 接器相比,通过扣眼端子板的一次铆接固定和树脂板的二次铆接固定,从而能 够提高供电部和连接器的铆接固定强度。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方案二的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由于连接部是通过树脂板(铆接工具)的铆接固定终端部和供电部而成的,所以与通过金属制的扣 眼端子板(铆接工具)的铆接固定终端部和供电部而成的连接器相比,能够提 高供电部和连接器的铆接固定强度。并且,本专利技术(涉及方案二的专利技术)的车 辆用灯具,由于通过树脂板(铆接工具)的铆接固定终端部和供电部而成,所 以与通过扣眼端子板(铆接工具)的铆接固定树脂制的基体和终端和供电部而 成的连接器相比,能够减轻部件数量,这样,能够使制造成本廉价。再有,本专利技术(涉及方案三)的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由于在线加热器和供电 部的之间设有由延长用薄膜以及延长用导电性部件构成的延长部,所以不要电 气配线。其结果,本专利技术(涉及方案三)的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与供电部由电气 配线构成的车辆用灯具相比,能够使制造成本廉《介。另外,在转印在灯透镜上 的线加热器因电气配线的重量从灯透镜剥离或者负载施加在线加热器上,或者 因电气配线使灯透镜损坏等的耐久性方面没有问题。而且,本专利技术(涉及方案三)的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利用i殳于线加热器和 供电部之间的延长部,能够将线加热器和供电部维持电连接的同时,分别设置 在灯透镜的别个的分离的位置上。其结果,本专利技术(涉及方案三)的专利技术的车 辆用灯具能够将线加热器设置在灯透镜中的光照射的部分上,将供电部设置在 灯透镜中的不显眼的部分(即、不照射光的部分、无需设有线加热器的部分, 例如安装在灯壳体上的侧壁和立壁等)上。由此,本专利技术(涉及方案三)的发 明的车辆用灯具由于无需将供电部设置在灯透镜中的显眼的部分上,所以能够 解决美观方面不佳和外观方面不佳等的问题,另夕卜,由于无需将线加热器设置 到灯透镜中的不显眼的部分上,所以还能够解决制造成本和耗电方面的问题。而且,本专利技术(涉及方案三)的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由于通过设于线加热 器和供电部之间的延长部,从而能够将线加热器和供电部分别固定在灯透镜的 别个的分离的位置上,因而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将线加热器转印在灯透镜上。即、 将线加热器和具有宽度比该线加热器的宽度宽的供电部邻接并转印在灯透镜 上是困难的。但是,本专利技术(涉及方案三)的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由于无需将 线加热器和具有宽度比该线加热器的宽度宽的供电部邻接并固定在灯透镜上, 所以能够将线加热器可靠且容易地转印在灯透镜上。 附图说明图1表示涉及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的实施例,是用在汽车的头灯上的状态 的说明图。图2同样是头灯的垂直剖视图(纵向剖视图)。图3同样是用在头灯上的灯单元的垂直剖视图(纵向剖视图)。图4同样是表示用在头灯上的灯透镜的立体图。图5同样是图4中的V部放大图。图6同样是图5中的VI - VI线剖视图。图7同样是表示灯透镜的一部分尤其是供电部和电源側的布线状态的水平剖视图(横向剖视图)。图8同样是表示线加热器和延长部和供电部的俯视图。图9同样是表示线加热器和延长部和供电部和连接器的俯视图。图10同样是表示延长部的一部分以及供电部以及连接器的俯视图。图11同样是表示延长部的一部分和供电部和连接器的阳终端以及扣眼端子板的立体图。图12同样是表示延长部的一部分和供电部和连接器的阳终端以及扣眼端 子板的剖视图。图13同样是表示利用扣眼端子板铆接固定供电部和阳终端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4同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灯具,灯透镜做成融雪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划分灯室的灯壳体以及上述灯透镜; 配置在上述灯室内且将光通过上述灯透镜照射到外部的光照射部; 通过转印而设置在上述灯透镜中的来自上述光照射部的光透射的部分上的线加热器; 一体设置在上述线加热器上并对上述线加热器供给电流的供电部; 设置在上述供电部上并与电源侧的连接器电连接的连接器, 上述线加热器构成为包括:基体薄膜;设置在上述基体薄膜的一面上的粘接剂;以线图形形成在上述基体薄膜的另一面上且通过供给电流从而进行发热的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以覆盖上述线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基体薄膜的另一面上的保护膜,且该线加热器是至少上述基体薄膜切成仿形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的线图形的图形,使上述粘接剂粘接在上述灯透镜上并使线图形的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转印在上述灯透镜上的转印式线加热器, 上述供电部构成为包括:一体设置在上述基体薄膜上的供电用薄膜;以线图形形成在上述供电用薄膜的一面上且一端与上述加热器用导电性部件电连接的供电用导电性部件, 上述连接器构成为包括:组装在上述供电用薄膜的一面的上述供电用导电性部件上的终端;铆接了上述终端和上述供电部的扣眼端子板;以及铆接了上述终端和上述供电部及上述扣眼端子板的树脂板。...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寿佳村桥克广德永裕人
申请(专利权)人: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