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4002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2
本申请涉及取暖炉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取暖炉,包含支撑组件、炉盘组件与导热件,所述炉盘组件位于所述支撑组件的上部,所述导热件位于所述炉盘组件的外周,所述支撑组件朝向所述炉盘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外凸缘,所述外凸缘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炉盘组件包含火排件、固定轴与固定片,所述火排件连接于所述固定轴的一端,所述固定片连接于所述固定轴的另一端;所述导热件包含第二筒体与下盖,所述下盖活动插接于所述第二筒体,基于此,本申请当炉盘组件取出时,即可进行维护,拆卸或安装过程操作简便,不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整体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取暖炉,尤其是涉及一种取暖炉。


技术介绍

1、取暖炉又叫作采暖炉,是一种用于取暖的设备,一般包含支撑组件、炉盘组件与导热件,支撑组件用于支撑炉盘组件,导热件位于炉盘组件的外周,炉盘组件的高温传导至导热件上,利用导热件实现取暖的过程。当人们在寒冷的季节进行户外集会或者派对时,亦或者在家庭庭院中进行下午茶时,就会使用到取暖炉,现在的取暖炉通常为气炉,利用燃气产生热量从而进行取暖。

2、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炉盘组件在长期使用后存在一定的故障率,需要随时进行维护,而现有的取暖炉需要拆卸时,对应的支撑组件、炉盘组件与导热件之间的连接结构较为复杂,不容易拆卸,拆卸过程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不便于过程维护,因此需要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取暖炉。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取暖炉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取暖炉,包含支撑组件、炉盘组件与导热件,所述炉盘组件位于所述支撑组件的上部,所述导热件位于所述炉盘组件的外周,所述支撑组件朝向所述炉盘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外凸缘,所述外凸缘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炉盘组件包含火排件、固定轴与固定片,所述火排件连接于所述固定轴的一端,所述固定片连接于所述固定轴的另一端;所述导热件包含第二筒体与下盖,所述下盖活动插接于所述第二筒体,所述固定片连接于所述下盖,所述火排件位于所述第二筒体内,所述下盖朝所述外凸缘的一侧设置有内凸缘,所述内凸缘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内凸缘插接于所述外凸缘上,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组件、炉盘组件与导热件三者均可以拆卸成独立安放,拆卸时,内凸缘从外凸缘处由下至上拔开,实现将炉盘组件与支撑组件分离,接下来将导热件与炉热组件实现分离,分离时,将下盖与第二筒体拆卸,然后将固定片从下盖上分离,由此能够取出炉盘组件;当炉盘组件取出时,即可进行维护,拆卸或安装过程操作简便,不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整体实用性强。

5、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含第一筒体与上盖,所述上盖活动插接于所述第一筒体,所述外凸缘设置于所述上盖,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筒体连通。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盖活动插接于第一筒体上,使得上盖可以分离第一筒体,增大拆卸率,便于过程安装和维护。

7、可选的,所述下盖的内壁朝向所述内凸缘的一侧设置有承接边,所述固定片贴合于所述承接边。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设置的承接板,便于固定片与承接边贴合时能够有效的支撑炉盘组件,使得炉盘组件能够稳定的安装于导热件内。

9、可选的,所述第二筒体的周身设置有多个第一透气孔。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开设的第一透气孔,当炉盘组件产生燃气后,燃气烧红第二筒体,第二筒体通过第一透气孔朝外部扩散热量,实现取暖的过程。

11、可选的,还包含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位于所述导热件的外周,所述防护组件包含盖板与防护罩,所述盖板与所述防护罩连接,所述盖板朝向所述第二筒体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插柱,所述第二筒体设置有与所述插柱适配的限位孔。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组件位于导热件的外周,当导热件烧红后,利用防护罩能够与第二筒体形成分层,从而形成保护,防止导热件直接与人体接触产生安全隐患;插柱插接于限位孔内,使得防护组件能够实现快速定位连接,不需要利用其余结构进行限位,过程结构简单。

13、可选的,所述防护罩的周身设置有多个第二透气孔。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罩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透气孔,便于热量从第二透气孔中渗出,便于更好的取暖;同时避免防护罩内因空气不流通,导致热量超温,不利于正常取暖。

15、可选的,所述第一筒体内设置有燃气瓶与打火开关,所述燃气瓶与所述打火开关连接,所述打火开关与所述炉盘组件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燃气瓶与打火开关连接,便于通过打火开关控制气体流量进入至炉盘组件中,打火开关与炉盘组件连接,一方面将气输送至炉盘组件中,同时利用打火开关内部的热电偶将炉盘组件中的燃气点燃,从而实现供火的过程,燃气瓶与打火开关位于第一筒体内,采用隐蔽式结构安装,结构更安全。

17、可选的,所述第一筒体位于所述燃气瓶的底部设置有承接架,所述承接架包含两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支撑环,所述燃气瓶抵接于所述支撑环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环位于两根支撑杆之间,整体结构稳固,能够有效的支撑燃气瓶,能够防止燃气瓶产生倾斜或晃动。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0、1.支撑组件、炉盘组件与导热件三者均可以拆卸成独立安放,拆卸时,内凸缘从外凸缘处由下至上拔开,实现将炉盘组件与支撑组件分离,接下来将导热件与炉热组件实现分离,分离时,将下盖与第二筒体拆卸,然后将固定片从下盖上分离,由此能够取出炉盘组件;当炉盘组件取出时,即可进行维护,拆卸或安装过程操作简便,不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整体实用性强,具有较大的市场推广价值;

21、2.利用设置的承接板,便于固定片与承接边贴合时能够有效的支撑炉盘组件,使得炉盘组件能够稳定的安装于导热件内;

22、3.防护组件位于导热件的外周,当导热件烧红后,利用防护罩能够与第二筒体形成分层,从而形成保护,防止导热件直接与人体接触产生安全隐患;插柱插接于限位孔内,使得防护组件能够实现快速定位连接,不需要利用其余结构进行限位,过程结构简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暖炉,其特征在于:包含支撑组件(100)、炉盘组件(200)与导热件(300),所述炉盘组件(200)位于所述支撑组件(100)的上部,所述导热件(300)位于所述炉盘组件(200)的外周,所述支撑组件(100)朝向所述炉盘组件(200)的一端设置有外凸缘(121),所述外凸缘(12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00)包含第一筒体(110)与上盖(120),所述上盖(120)活动插接于所述第一筒体(110),所述外凸缘(121)设置于所述上盖(120),所述第一通孔(122)与所述第一筒体(11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320)的内壁朝向所述内凸缘(321)的一侧设置有承接边(323),所述固定片(230)贴合于所述承接边(3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体(310)的周身设置有多个第一透气孔(3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暖炉,其特征在于:还包含防护组件(400),所述防护组件(400)位于所述导热件(300)的外周,所述防护组件(400)包含盖板(410)与防护罩(420),所述盖板(410)与所述防护罩(420)连接,所述盖板(410)朝向所述第二筒体(310)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插柱(411),所述第二筒体(310)设置有与所述插柱(411)适配的限位孔(3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420)的周身设置有多个第二透气孔(42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110)内设置有燃气瓶(111)与打火开关(112),所述燃气瓶(111)与所述打火开关(112)连接,所述打火开关(112)与所述火排件(21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110)位于所述燃气瓶(111)的底部设置有承接架(113),所述承接架(113)包含两根支撑杆(114),所述支撑杆(114)的两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筒体(110)的内壁,两根所述支撑杆(114)之间设置有支撑环(115),所述燃气瓶(111)抵接于所述支撑环(115)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暖炉,其特征在于:包含支撑组件(100)、炉盘组件(200)与导热件(300),所述炉盘组件(200)位于所述支撑组件(100)的上部,所述导热件(300)位于所述炉盘组件(200)的外周,所述支撑组件(100)朝向所述炉盘组件(200)的一端设置有外凸缘(121),所述外凸缘(12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00)包含第一筒体(110)与上盖(120),所述上盖(120)活动插接于所述第一筒体(110),所述外凸缘(121)设置于所述上盖(120),所述第一通孔(122)与所述第一筒体(11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320)的内壁朝向所述内凸缘(321)的一侧设置有承接边(323),所述固定片(230)贴合于所述承接边(3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体(310)的周身设置有多个第一透气孔(3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暖炉,其特征在于:还包含防护组件(400),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能杰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易辰达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