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秀英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中药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3582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药是由下列原料药:太子参250g、黄连100g、制半夏250g、陈皮100g、茯苓200g、大黄400g、丹参700g、牛膝200g、红花100g、甘草100g等通过以下方法制成的固体剂型;其中丹参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成稠膏;渗漉后的的丹参药渣与其余太子参等八味,加水煎煮三次,醇沉提取精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 方法。
技术介绍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以下简称CRF)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 迁延,终使肾单位严重受损,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而引起 的全身多器官、多系统损害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中医药在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方面 有着独特的优势。目前西医对于CRF的治疗主要有降压、利尿、纠正酸碱平衡、 抗感染等对症治疗;血液、腹膜透析及肾脏移植等。但对症治疗并不能祛除CRF发 病的根本原因且常因西药副反应大、疗效不满意或患者不能坚持长期用药而中止, 透析治疗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且不能改善肾组织病理损害,而肾移植的肾源缺乏、 排斥反应及昂贵费用又限制了其应用。因此,如何有效防治CRF—直是全球关注的 难点和热点。CRF属于中医学中水肿、淋证、瘾闭、血证和关格等范畴,中医药在 预防和治疗CRF方面不仅疗效确切,同时毒副作用小,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中药肾衰宁胶囊为临床常用治疗CRF的药物之一,但是临床用法为每日三次, 每次4-6粒,用量较大,患者难于吸收,提取工艺不甚合理,生物利用度不高。中 药肾衰宁胶囊中含有大黄,性苦寒,有清利湿热、攻积破滞、行血通经的功效。据 现代研究证明,生大黄粉口服易于吸收,2小时在肝脏浓度最高,然后从大便及尿 中排出。该药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消炎抗过敏、行血凉血和止血的广泛用途,现 己被广泛用于慢性肾炎、尿毒症的治疗。在治疗肾病时,发现大黄的有效成份能中 和介质,改善肾病的代谢,诱生干扰素,调节机体兔疫,抑制介质释放,改善毛细 向管的脆性,降低其通透性,减少兔疫复合物在基膜上沉着,同时还抑制向小板、 红血球之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栓形成,加快肾血流,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所以,大黄分生粉与提取入药符合本方用药特点,应予保留。如何在这种条件下改 进制剂工艺,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需要。 专利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肾衰宁制剂提取方法为太子参250g、黄连100g、制半夏250g、陈皮100g、茯苓200g、大黄400g、 丹参700g、牛膝200g、红花100g、甘草100g等通过以下方法制成的固体剂型 取大黄200g粉碎成细粉;另200g大黄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縮成稠膏;其余太子参等九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 第三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縮至适量(l : 1),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0%, 充分搅拌,静置72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縮成稠膏,与上述大黄、丹参稠膏及 粉末混匀。本专利技术的肾衰宁颗粒剂制法为太子参250g、黄连100g、制半夏250g、陈皮100g、茯苓200g、大黄400g、 丹参700g、牛膝200g、红花100g、甘草100g等通过以下方法制成的固体剂型 取大黄200g粉碎成细粉;另200g大黄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 缩成稠膏;渗漉后的大黄、丹参药渣与其余太子参等九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 3小时,第二次2小时,第三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縮至适量(l : 1), 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0%,充分搅拌,静置72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縮成稠膏, 与上述大黄、丹参稠膏及粉末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分装,即得。本专利技术的肾衰宁片制法为太子参250g、黄连100g、制半夏250g、陈皮100g、茯苓200g、大黄400g、 丹参700g、牛膝200g、红花100g、甘草100g等通过以下方法制成的固体剂型 取大黄200g粉碎成细粉;另200g大黄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 縮成稠膏;渗漉后的大黄、丹参药渣与其余太子参等九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 3小时,第二次2小时,第三次l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縮至适量(l : 1), 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0%,充分搅拌,静置72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縮成稠膏, 与上述大黄、丹参稠膏及粉末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片,即得。 本专利技术的肾衰宁胶囊制法为太子参250g、黄连100g、制半夏250g、陈皮100g、茯苓200g、大黄400g、 丹参700g、牛膝200g、红花100g、甘草100g等通过以下方法制成的固体剂型 取大黄200g粉碎成细粉;另200g大黄用70y。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 縮成稠膏;渗漉后的大黄、丹参药渣与其余太子参等九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 3小时,第二次2小时,第三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縮至适量(l : 1), 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0%,充分搅拌,静置72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縮成稠膏, 与上述大黄、丹参稠膏及粉末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填充胶囊,即得。以上提取过程中,优选大黄用3 10倍量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 缓缓渗漉,渗漉速度为1 10ml/Kg.min,收集渗漉液,浓縮成20 3(TC相对密度 为l. 15 1.35的稠膏。以上提取过程中,其余太子参等九味,优选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时, 第二次2小时,第三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9(TC以下减压浓縮至1500 3000ml 后加乙醇沉淀除杂。本专利技术也优选采用以下实施方法太子参250g、黄连100g、制半夏250g、陈皮100g、茯苓200g、大黄400g、 丹参700g、牛膝200g、红花100g、甘草100g等通过以下方法制成的固体剂型 取大黄200g粉碎成细粉;另200g大黄及丹参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 漉液,浓縮成稠膏;大黄及丹参药渣与其余太子参等八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 3小时,第二次2小时,第三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縮至适量(l : 1), 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0%,充分搅拌,静置72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縮成稠膏, 与上述大黄、丹参稠膏及粉末混匀,制成片剂、胶囊、颗粒或其他适当的剂型。本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方案不同于现有技术,现有技术为现有技术为取大黄200g粉碎成细粉,另200g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 漉法(附录IO),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 縮成稠膏;其余太子参等九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第 三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縮至适量(l : 1),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0%, 充分搅拌,静置72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縮成稠膏,与上述大黄稠膏及粉末混 匀,制成颗粒,干燥,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其中大黄一味,分生粉与乙醇提取物分别入药制剂,符合临床使用大黄的习惯, 故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丹参提取不尽合理,本专利技术丹参700g用量最大,为君药, 富含阿魏酸、丹参酮、丹参素等有效成分,均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提高纤溶酶 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能改善血瘀患者血液流变学特性,改善微循环,调节组 织的修复与再生的有效成分,但现有技术采用群药共煎,有效成分提取不充分,保 留不完全,故肾衰宁组方原工艺未能充分发挥该方的潜在疗效。本专利技术制剂的药理对比试验 1实验动物封闭群清洁级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7周龄,体重180 200g,分笼饲养 于清洁级鼠类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药是由下列原料药: 太子参250g、黄连100g、制半夏250g、陈皮100g、茯苓200g、大黄400g、丹参700g、牛膝200g、红花100g、甘草100g等通过以下方法制成的固体剂 型: 1)取大黄200g粉碎成细粉; 2)另200g大黄与丹参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成稠膏;渗漉后的大黄、丹参药渣与其余太子参等八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第三次1小时 ,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适量(1∶1),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0%,充分搅拌,静置72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稠膏,与上述大黄、丹参稠膏及粉末混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秀英
申请(专利权)人:刘秀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