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频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805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多频天线,包含:接地面、介质基板及辐射金属部。介质基板位于接地面的侧边边缘处;辐射金属部位于介质基板的表面上,其包含:第一金属部及第二金属部。其中,第一金属部实质上为L形,第一金属部的一端邻近接地面的侧边边缘处,第一金属部的该端为天线的馈入点,其连接至信号源,第一金属部的另一端为开口端;第二金属部,其包括U形部分,第二金属部具有第一开口端及第二开口端,第一开口端及第二开口端分别位于第一金属部的开口端的两侧,且第一开口端与第一金属部的开口端之间具有第一耦合间距,第二开口端与第一金属部的开口端之间具有第二耦合间距,且第二金属部通过短路线短路至接地面。故该多频天线可产生两个宽频共振模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天线,特别涉及一种可多频操作的天线,适合应用于行动通讯装 置中。
技术介绍
随着行动通讯技术与市场的快速发展,相关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在笔记本电 脑上的应用除了传统的无线区域网路(WLAN)之外,更加入了行动通讯,如无线广域网路 (WWAN)等应用。在这些行动通讯装置的应用中,天线的性能为影响行动通讯接收信号品质 的重要关键。目前内藏于笔记本电脑中的传统行动通讯天线大都应用于无线区域网路。相关的现有技术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第1293215号“一种双频倒F形天线”,其 揭示一种在笔记本电脑液晶屏幕支撑金属背板所形成的接地面上设计双频天线的例子。不 过该天线仅适用于无线区域网路,若直接应用上述天线来设计一种应用在行动通讯系统的 多频天线时,会发现天线尺寸过大或是需要折叠成立体结构,均不易置放于具有薄形外观 的行动通讯装置中。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多频天线,以改善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频天线,其可产生两个宽频共振模态,并且达到天 线体积缩小化的功效。本专利技术多频天线包括接地面、介质基板及辐射金属部。介质基板位于接地面的侧 边边缘处,并且介质基板实质上平行接地面且朝外延伸。辐射金属部包含第一金属部及第 二金属部,其中第一金属部实质上呈L形,第一金属部的一端邻近接地面的侧边边缘处,其 中第一金属部的该端为天线的馈入点,其连接至信号源,第一金属部的另一端为一开口端。 而第二金属部包括一 U形部分,第二金属部具有第一开口端及第二开口端,第一开口端及 第二开口端分别位于第一金属部的开口端的二侧,且第一开口端与第一金属部的开口端之 间具有第一耦合间距,第二开口端与第一金属部的开口端之间具有第二耦合间距,第二金 属部通过短路线短路至接地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该多频天线可产生两个宽频共振模态,并且达到天 线体积缩小化的功效。由于本专利技术构造新颖,能提供产业上利用,且确有增进功效,故依法申请专利技术专 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多频天线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多频天线第一实施例的实测返回损失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多频天线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及3图4为本专利技术多频天: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女1、3、4多频天线101侧边边缘11、41介质基板12第一金属部13、33第二金属部132、332第二开口端15信号源17、37第二耦合间距22高频频带481侧边边缘這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图。 下 10接地面 102、133、333、402 短路点 111、411 表面 121开口端 131,331第一开口端 14短路线16、36第一耦合间距 21低频频带 48天线接地面 482电气连接点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能使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更易于了解,特举三个较佳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以下请一并参考图1与图2,其涉及本专利技术多频天线的第一实施例。图1为本专利技术 多频天线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多频天线第一实施例的实测返回损失图。请参考图1,其为本专利技术多频天线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多频天线1主要包括接地 面10、介质基板11及辐射金属部。其中,接地面10可以为笔记本电脑液晶屏幕的支撑金属 背板,然而接地面10的类型并不限于此。介质基板11位于接地面10的侧边边缘101,并大致平行接地面10且朝外延伸。 接地面10与介质基板11未有任何一部分呈叠加,且于本实施例中,接地面10与介质基板 11实质上为共平面。其中,接地面10与介质基板11之间呈平行,以配合实务上的安装方 式,然而接地面10与介质基板11之间的角度关系并不限于此。辐射金属部包含第一金属部12与第二金属部13。举例来说,辐射金属部可以使用 印刷或蚀刻技术形成于介质基板11的表面111上。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部12实质上呈L形,第一金属部12的一端为天线的馈入 点,该端直接连接至信号源15,而非直接连接至接地面10的侧边边缘101,换句话说,第一 金属部12的该端仅邻近接地面10的侧边边缘101。第一金属部12的另一端为开口端121。请继续参考图1,第二金属部13包括一 U形部分。于本实施例中,第二金属部13 由两个U形部分所组成,其经四次连续向内弯折所形成。其中较小的U形部分用于延伸金 属部的所需长度。因此,第二金属部13的形状并不限于此。第二金属部13具有第一开口端131及第二开口端132,第一开口端131及第二开 口端132分别位于第一金属部的开口端121的两侧,以使第一金属部的开口端121位于第 一开口端131及第二开口端132之间。第一金属部的开口端121与第二金属部13的第一开口端131、第二开口端132的 耦合间距与耦合长度为本专利技术的重要特征,此配置方式有助于激发第二金属部13的两端 支路形成共振模态。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端131、第二开口端132与第一金属部的开口 端121略呈平行,其目的在于有助于天线的小型化,然而三者之间并非一定要相互平行。第一开口端131与第一金属部的开口端121具有第一耦合间距16,第二开口端 132与第一金属部的开口端121则有第二耦合间距17,且第二金属部13通过短路线14短 路至接地面10。其中,第一耦合间距16及/或第二耦合间距17小于2mm。进一步来说,无 论第二开口端132、第一开口端131与第一金属部12的开口端121等三者是否相互平行,必 须至少有一耦合间距小于2mm。但须注意的是,第一金属部12及/或第二金属部13亦可非垂直弯折。举例来说, 其亦可改以其他夹角(例如V形)弯折或呈圆弧状弯曲等,但第一耦合间距16及/或第二 耦合间距17仍须保持在小于2mm。另外,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部12及与第二金属部13位于介质基板11的相同 平面。但须注意的是,第一金属部12及与第二金属部13亦可分别位于介质基板11的不同接着请参考图2,其为本专利技术多频天线第一实施例的实测返回损失图。在本实施 例中,考虑笔记本电脑液晶屏幕的支撑金属背板的接地面环境,选择接地面10的长度约为 260mm、宽度约为200mm ;而辐射金属部以印刷或蚀刻技术形成于一长度约为65mm、宽度约 为IOmm及厚度约为0. 8mm的介质基板11上。信号源15将能量馈入至第一 金属部12,再经由第一耦合间距16 (其宽度小于 2mm)将能量耦合至第二金属部13,形成一近似环圈路径至短路线14。同样地,可经由第二 耦合间距17 (其宽度小于2mm)将能量耦合至第二金属部13,形成另一近似环圈路径至短 路线14,此两个近似环圈路径可各自激发一个二分之一波长共振模态合成天线的低频频 带21,同时亦可各自激发一个全波长共振模态合成高频频带22。实验结果可知,在6dB返 回损失定义下,低频频带21约有155MHz (815 970MHz)的操作频宽,可涵盖GSM850/900 的两个操作频带;而高频频带22约有695MHz (1655 2350MHz)的操作频宽,可同时涵盖 GSM1800/1900及UMTS的三个操作频带。请参考图3,其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多频天线3主要包括接地面10、 介质基板11及辐射金属部,辐射金属部包括第一金属部12及第二金属部33。与上述第一 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二金属部33经过多次弯折(于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频天线,包含:一接地面,包括一侧边边缘;一介质基板,包括一表面,该介质基板连接该接地面的该侧边边缘,并且该介质基板实质上平行该接地面且朝外延伸;及一辐射金属部,位于该介质基板的该表面上,该辐射金属部包含:一第一金属部,其实质上呈L形,该第一金属部的一端邻近该接地面的该侧边边缘,其中该第一金属部的该端为天线的馈入点,其连接至一信号源,该第一金属部的另一端为一开口端;及一第二金属部,其包括一U形部分,该第二金属部具有一第一开口端及一第二开口端,该第一开口端及该第二开口端分别位于该第一金属部的该开口端的两侧,且该第一开口端与该第一金属部的该开口端之间具有一第一耦合间距,该第二开口端与该第一金属部的该开口端之间具有一第二耦合间距,且该第二金属部通过一短路线短路至该接地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金辂李丽君
申请(专利权)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