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及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585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3
本申请属于内变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及自行车。本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设置有扭矩借助机构,在降挡过程中,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产生相对转动,第一复位件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逐渐靠拢,第一复位件被压缩,此时第一连接件的第一挡块离开第一借助棘爪的避让区域,解除对第一借助棘爪的阻挡,第一借助棘爪在第二复位件的作用力下被顶起,卡入扭矩约束件的第一连接槽内,使得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跟随扭矩约束件沿着同一方向旋转,从第二传动件的扭矩通过扭矩约束件依次传递到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操纵装置,从而克服换挡棘爪与太阳齿轮的锁止槽产生的咬合力,使换挡棘爪顺利收起,顺利完成降挡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内变速器,特别涉及一种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及自行车


技术介绍

1、内变速花鼓由于是封闭式的结构,基本是不受外界的雨水、灰尘、油垢影响,具有故障率小、免维护的特点。

2、中国专利文献cn116353248a公开了一种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及自行车,具体包括在驱动机构与操纵机构之间连接有缓冲结构,通过设置有缓冲结构,控制器获取换挡执行齿轮的挡位信息和换挡保护件的挡位信息并对比两者的挡位信息,当挡位信息同步时表示上一次换挡正常,正常执行下一次换挡,当挡位信息不一致时表示出现卡滞现象,则控制器需要调用特定程序控制驱动装置以消除卡滞现象,再执行下一次换挡,在卡滞的时候保护驱动机构。

3、然而缓冲结构能够消除卡滞现象,但挡位会复位到换挡前的挡位,并不能成功换挡。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及自行车,通过设置有扭矩借助机构,在卡滞的时候将驱动机构以外的传动机构的扭矩输入到操纵机构的操纵装置,以克服换挡棘爪与太阳齿轮之间的咬合力,达到顺利换挡的目的的同时防止驱动装置堵转。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包括芯轴、传动机构、驱动机构、操纵机构、输入件和输出件,所述芯轴固定于车架,所述驱动机构、所述操纵机构和所述传动机构依次连接且均安装在所述芯轴上;

3、所述输入件与所述传动机构固定连接,用于将扭矩输入至传动机构;

4、所述输出件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用于将扭矩输出至车轮;

5、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具有第一旋转方向的扭矩;

6、所述传动机构具有至少一个传动比;

7、所述驱动机构为电力驱动,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手动和/或自动的方式驱动所述操纵机构转动到特定角度,改变所述传动机构中各部件的传动关系,实现所述传动机构变更传动比,

8、还包括扭矩借助机构,所述扭矩借助机构一端与所述操纵机构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传动件和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扭矩借助机构包括相互旋转连接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以及第一复位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传递所述驱动机构输出的扭矩,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有扭矩传递结构,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至所述操纵机构,用于输出扭矩;

9、所述第一复位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复位件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复位件提供第一预紧扭矩,所述第一连接件沿着第一旋转方向旋转,在所述第一连接件输入的扭矩超过第一预紧扭矩,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三连接件产生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一复位件发生形变,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产生相对转动,所述第一挡块不再阻挡扭矩传递结构,使所述挡扭矩传递结构与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以传递所述第二传动件的扭矩到所述第三连接件。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件之间设置有第三复位件,所述第三复位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三复位件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复位件提供第二预紧扭矩,所述第三连接件沿着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在第一连接件输入的扭矩超过第二预紧扭矩,且第一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产生相对转动时,第三复位件发生形变,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发生相对转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和所述第二旋转方向相反。

11、进一步的,所述扭矩传递结构包括弹性铰接在第二连接件的借助棘爪,所述借助棘爪具有收起状态和张开状态,所述借助棘爪在张开状态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所述借助棘爪在收起状态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脱离。

12、进一步的,所述扭矩传递结构包括第二复位件,所述第二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所述第二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借助棘爪抵接。

13、进一步的,所述借助棘爪的一侧设置有锁止部,另一侧设置有避让区域,所述避让区域和所述锁止部之间衔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三接触面。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有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挡块在第一旋转方向运动时与所述第一接触面分离,所述第一挡块在第二旋转方向运动时与所述第一接触面相抵。

15、进一步的,所述借助棘爪的第三接触面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接触面处于同一平面上。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连接件设置有第五挡块,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有第四挡块,所述第四挡块在第一旋转方向运动时与所述第五挡块相抵,所述第四挡块在第二旋转方向运动时与所述第五挡块分离。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复位件的第一预紧扭矩和所述第三复位件的第二预紧扭矩方向相反。

18、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至少两级行星齿轮机构和至少一组离合结构,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手动和/或自动的方式改变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传动关系,使扭矩经过行星齿轮机构变速后并经过离合结构选择性地输出至所述输出件,两级所述行星齿轮机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承件。

19、进一步的,所述支承件的内壁与所述芯轴连接,所述支承件的外壁与第一传动件的内壁连接。

20、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芯轴固定连接,所述支承件安装在固定件上。

21、进一步的,所述支承件设置在第一太阳齿轮与第二太阳齿轮之间。

22、进一步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设置有两级,分别为第一级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二级行星齿轮机构,两级所述行星齿轮机构串联传动。

2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级行星齿轮机构为增速传动。

2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太阳齿轮、第一行星齿轮、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具有第一轮齿,所述第一太阳齿轮具有第三轮齿,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具有第六轮齿,第一太阳齿轮的第三轮齿与第一行星齿轮的第六轮齿外啮合,第二传动件的第一轮齿与第一行星齿轮的第六轮齿内啮合。

2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之间设置有第一离合结构。

2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级行星齿轮机构为增速传动。

2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二太阳齿轮、第三太阳齿轮、第一双联行星齿轮、第二传动件和第三传动件,所述第一双联行星齿轮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具有第二轮齿,所述第一双联行星齿轮具有第七轮齿和第八轮齿,所述第二太阳齿轮具有第四轮齿,所述第三太阳齿轮具有第五轮齿,所述第二太阳齿轮的第四轮齿与所述第一双联行星齿轮的第七轮齿外啮合,第三太阳齿轮的第五轮齿与第一双联行星齿轮的第八轮齿外啮合,第三传动件的第二轮齿与第一双联行星齿轮的第八轮齿内啮合。

2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传动件和所述第三传动件之间设置有第二离合结构。

29、进一步的,还包括轴套,所述轴套与所述输出件连接,所述轴套和所述第三传动件之间设置有第三离合结构。

30、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离合结构和所述第二离合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包括芯轴(4)、传动机构(9)、驱动机构(5)、操纵机构(8)、输入件(3)和输出件(1),所述芯轴(4)固定于车架,所述驱动机构(5)、所述操纵机构(8)和所述传动机构(9)依次连接且均安装在所述芯轴(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63)和所述第三连接件(68)之间设置有第三复位件(67),所述第三复位件(67)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件(63),所述第三复位件(67)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连接件(68),所述第三复位件(67)提供第二预紧扭矩,所述第三连接件(68)沿着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在第一连接件(61)输入的扭矩超过第二预紧扭矩,且第一连接件(61)与第三连接件(68)产生相对转动时,第三复位件(67)发生形变,第二连接件(63)和第三连接件(68)发生相对转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和所述第二旋转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传递结构包括弹性铰接在第二连接件(63)的借助棘爪,所述借助棘爪具有收起状态和张开状态,所述借助棘爪在张开状态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902)连接,所述借助棘爪在收起状态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902)脱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传递结构包括第二复位件(66),所述第二复位件(6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63)固定,所述第二复位件(66)的另一端与所述借助棘爪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其特征在于,所述借助棘爪的一侧设置有锁止部(641),另一侧设置有避让区域(643),所述避让区域(643)和所述锁止部(641)之间衔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三接触面(6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63)设置有第一接触面(635),所述第一挡块(611)在第一旋转方向运动时与所述第一接触面(635)分离,所述第一挡块(611)在第二旋转方向运动时与所述第一接触面(635)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其特征在于,所述借助棘爪的第三接触面(642)和所述第二连接件(63)的第一接触面(635)处于同一平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68)设置有第五挡块(681),所述第二连接件(63)设置有第四挡块(632),所述第四挡块(632)在第一旋转方向运动时与所述第五挡块(681)相抵,所述第四挡块(632)在第二旋转方向运动时与所述第五挡块(681)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件(62)的第一预紧扭矩和所述第三复位件(67)的第二预紧扭矩方向相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9)包括至少两级行星齿轮机构和至少一组离合结构,所述驱动机构(5)通过手动和/或自动的方式改变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传动关系,使扭矩经过行星齿轮机构变速后并经过离合结构选择性地输出至所述输出件(1),两级所述行星齿轮机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承件(905)。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905)的内壁与所述芯轴(4)连接,所述支承件(905)的外壁与第一传动件(901)的内壁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件(906),所述固定件(906)与芯轴(4)固定连接,所述支承件(905)安装在固定件(906)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905)设置在第一太阳齿轮(904)与第二太阳齿轮(907)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设置有两级,分别为第一级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二级行星齿轮机构,两级所述行星齿轮机构串联传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行星齿轮机构为增速传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太阳齿轮(904)、第一行星齿轮(909)、第一传动件(901)和第二传动件(902),所述第一行星齿轮(909)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一传动件(901),所述第二传动件(902)具有第一轮齿(9021),所述第一太阳齿轮(904)具有第三轮齿(9041),所述第一行星齿轮(909)具有第六轮齿(909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包括芯轴(4)、传动机构(9)、驱动机构(5)、操纵机构(8)、输入件(3)和输出件(1),所述芯轴(4)固定于车架,所述驱动机构(5)、所述操纵机构(8)和所述传动机构(9)依次连接且均安装在所述芯轴(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63)和所述第三连接件(68)之间设置有第三复位件(67),所述第三复位件(67)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件(63),所述第三复位件(67)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连接件(68),所述第三复位件(67)提供第二预紧扭矩,所述第三连接件(68)沿着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在第一连接件(61)输入的扭矩超过第二预紧扭矩,且第一连接件(61)与第三连接件(68)产生相对转动时,第三复位件(67)发生形变,第二连接件(63)和第三连接件(68)发生相对转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和所述第二旋转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传递结构包括弹性铰接在第二连接件(63)的借助棘爪,所述借助棘爪具有收起状态和张开状态,所述借助棘爪在张开状态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902)连接,所述借助棘爪在收起状态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902)脱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传递结构包括第二复位件(66),所述第二复位件(6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63)固定,所述第二复位件(66)的另一端与所述借助棘爪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其特征在于,所述借助棘爪的一侧设置有锁止部(641),另一侧设置有避让区域(643),所述避让区域(643)和所述锁止部(641)之间衔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三接触面(6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63)设置有第一接触面(635),所述第一挡块(611)在第一旋转方向运动时与所述第一接触面(635)分离,所述第一挡块(611)在第二旋转方向运动时与所述第一接触面(635)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其特征在于,所述借助棘爪的第三接触面(642)和所述第二连接件(63)的第一接触面(635)处于同一平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68)设置有第五挡块(681),所述第二连接件(63)设置有第四挡块(632),所述第四挡块(632)在第一旋转方向运动时与所述第五挡块(681)相抵,所述第四挡块(632)在第二旋转方向运动时与所述第五挡块(681)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件(62)的第一预紧扭矩和所述第三复位件(67)的第二预紧扭矩方向相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9)包括至少两级行星齿轮机构和至少一组离合结构,所述驱动机构(5)通过手动和/或自动的方式改变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传动关系,使扭矩经过行星齿轮机构变速后并经过离合结构选择性地输出至所述输出件(1),两级所述行星齿轮机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承件(905)。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905)的内壁与所述芯轴(4)连接,所述支承件(905)的外壁与第一传动件(901)的内壁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件(906),所述固定件(906)与芯轴(4)固定连接,所述支承件(905)安装在固定件(906)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905)设置在第一太阳齿轮(904)与第二太阳齿轮(907)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设置有两级,分别为第一级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二级行星齿轮机构,两级所述行星齿轮机构串联传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行星齿轮机构为增速传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手自一体内变速花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太阳齿轮(904)、第一行星齿轮(909)、第一传动件(901)和第二传动件(902),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激初林杰煌何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洛梵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