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层山区沟谷相软弱土地基软岩换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132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1
本技术涉及路面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红层山区沟谷相软弱土地基软岩换填结构,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防渗土工膜、软质岩换填层、土工格室、路堤填筑体,在所述路堤填筑体双侧设置排水沟,在所述排水沟下部设置碎石盲沟;所述软质岩换填层为挖方中抗压强度大于5Mpa的软质岩,层厚为1.0~3.0m;所述路堤填筑体为挖方中的软质岩。可以解决在红层山区沟谷修建公路时,现有的换填施工费用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路面施工,具体为一种红层山区沟谷相软弱土地基软岩换填结构


技术介绍

1、红层在我国主要是指在热带或亚热带干旱环境下沉积的陆相红色砂岩、砾岩和页岩所组成的地层,主要堆积于中生代燕山期造山运动所形成的断陷盆地中,多以夹层互层出现,从外表来看主要颜色为红色。

2、山区沟谷地带通常分布大量的软弱土,而红层山区沟谷相软弱土与沿海平原地区的软弱土性质差别较大,主要体现在:土体成因多以坡洪积为主;软弱土厚度多为3-5m,一般不超过10m,覆盖层下部为基岩;物理力学参数如含水量w、孔隙比e、静力触探ps值等多达不到软土的指标等多个方面。此外,山区地形丘包与谷地相间,施工路线上挖方路堑与填方路堤段长度以数十米至百多米的小段频繁相间出现,填方高度差异大,与沿海平原区高速公路路堤断面型态差异明显。

3、红层因形成条件的独特性及特殊的工程性质,是典型的易滑地层,边坡稳定问题非常突出,雨季经常发生数量众多的滑坡灾害,因此在红层山区沟谷地带修建高速公路时,通常采用换填垫层法对浅层地基进行换填处理,更具体地是对填方路堤地基换填砂砾、硬质岩轧制的片块石或外购的片石等,以外购片石为例,对外采购价格高达140元/立方,会导致换填费用占总体施工费用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红层山区沟谷相软弱土地基软岩换填结构,可以解决在红层山区沟谷修建公路时,现有的换填施工费用较高的问题。

2、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红层山区沟谷相软弱土地基软岩换填结构,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防渗土工膜、软质岩换填层、土工格室、路堤填筑体,在所述路堤填筑体双侧设置排水沟,在所述排水沟下部设置碎石盲沟;所述软质岩换填层为挖方中抗压强度大于5mpa的软质岩,层厚为1.0~3.0m;所述路堤填筑体为挖方中的软质岩。

4、有益效果:

5、1、路堤填筑体由挖方中的泥岩、泥质砂岩等软质岩填筑形成,利用红层山区沟谷内分布的有大量软质岩的特点,解决红层山区高速公路缺乏硬质岩换填材料需要外购的痛点,充分利用挖方软质岩,减少了弃方的运距,同时也缩短了换填的施工时间,提高了工效,显著降低了红层山区内填方高度不大的高速公路地基处理成本,而将软质岩的抗压强度限定5mpa之上是为了控制换填用料的质量,当软质岩的抗压强度小于5mpa时,不足以保证软质岩换填层的强度,无法满足公路路基设计中对强度的要求。软质岩换填层的厚度一般要求小于3.0m,若大于3m则需要开挖大量的地基土,换填规模过大容易导致造价较高,采用本技术方案带来的经济效益亦得不到体现;反之若换填厚度过小,当小于1.0m时,则无法改善地基的强度和抵抗变形的能力。

6、2、碎石盲沟是一种地下排水渠道,主要用于疏干上层滞水,提供水体运移通道,防渗土工膜主要用于及时封闭基坑面,并防止局部的上层滞水对软岩换填层软化,提高软岩换填层的耐久性。

7、3、在软质岩换填层上设置土工格室,土工格室的作用是用于加固软弱地基,与软质岩换填层结合,能迅速提高地基承载力,控制沉降量的发展,对道路基层的侧限作用能有效地将荷载分布到更宽的底基层上,从而减少基层厚度,降低工程造价。

8、进一步,所述防渗土工膜包括重量为200g/㎡的土工布和厚度为0.5mm的膜,所述土工布为两层,且膜位于两层土工布之间。

9、有益效果:膜位于两层土工布之间,且采用特定厚度和重量,在有效阻隔水分和污染物的渗透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拉伸强度,即保证了防渗要求,又能保证造价合理,更利于推广。

10、进一步,所述土工格室设置有多层,单层格室高度为5cm,网格尺寸400mmx400mm,相邻层间距0.5m。

11、有益效果:土工格室设置多层且高度、尺寸、间距满足上述情况,能够进一步保证稳固路基,将重力和与地接触的压力横向分散并减少。

12、进一步,所述碎石盲沟,深度≥1.0m,底宽0.5~0.8m,侧壁坡比1:0.5。

13、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方案,进一步保证了排水渠道的排水性能和稳定性。进一步,在所述防渗土工膜下方开挖宽度≥2.0m,高度≤2.0m的台阶。

14、进一步,在所述防渗土工膜下开挖宽度b1≥2.0m,高度h5≤2.0m的台阶。

15、有益效果:进一步提升换填结构的稳定性;尤其适用于斜坡,适用范围更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层山区沟谷相软弱土地基软岩换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防渗土工膜、软质岩换填层、土工格室、路堤填筑体,在所述路堤填筑体双侧设置排水沟,在所述排水沟下部设置碎石盲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层山区沟谷相软弱土地基软岩换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土工膜包括重量为200g/㎡的土工布和厚度为0.5mm的膜,所述土工布为两层,且膜位于两层土工布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层山区沟谷相软弱土地基软岩换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格室设置有多层,单层格室高度为5cm,网格尺寸400mmx400mm,相邻层间距0.5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红层山区沟谷相软弱土地基软岩换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盲沟深度≥1.0m,底宽0.5~0.8m,侧壁坡比1: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红层山区沟谷相软弱土地基软岩换填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渗土工膜下开挖宽度≥2.0m,高度≤2.0m的台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层山区沟谷相软弱土地基软岩换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防渗土工膜、软质岩换填层、土工格室、路堤填筑体,在所述路堤填筑体双侧设置排水沟,在所述排水沟下部设置碎石盲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层山区沟谷相软弱土地基软岩换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土工膜包括重量为200g/㎡的土工布和厚度为0.5mm的膜,所述土工布为两层,且膜位于两层土工布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层山区沟谷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永飞吴勇崔英明赵新刘军王薪蕊余鑫李瑞李云李贤超赵振华田东王卓娄寻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