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滤波器,尤其涉及一种小型且高选择性宽带带阻滤波器的拓扑结构及滤波器。
技术介绍
1、随着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有限的频谱资源与日益增长的信息传输需求之间的矛盾越发激烈,各种通信系统和通信模式在频率空间上越来越互相接近甚至交错,这就给各个通信系统对其他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此外,随着未来器件越来越高密度集成,器件的小型化是未来器件和微波系统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此背景下,滤波器的小型化和高选择性研究具有极高的科研和商用价值,吸引了广大学者和工程师的关注。然而,相对于带通滤波器,带阻滤波器的研究成果不仅非常少,且基本都存在选择性差、尺寸大、阻带窄、设计过程复杂等缺陷,严重影响其在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且高选择性宽带带阻滤波器拓扑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带阻滤波器结构复杂,尺寸大、选择性差,阻带窄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小型且高选择性宽带带阻滤波器的拓扑结构,包括垂直微带线,所述垂直微带线的一端对称连接有第一水平微带线的一端和第二水平微带线的一端,所述第一水平微带线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垂直开路枝节,所述第二水平微带线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垂直开路枝节,所述第一水平微带线和所述第二水平微带线对称分布于所述垂直微带线两侧,所述第一垂直开路枝节和所述第二垂直开路枝节对称分布于所述垂直微带线两侧;
3、所述垂直微带线的另一端对称连接有第三水平微带线的一端和第四水平微带线的一端,所述第三
4、所述第三水平微带线与所述输入端之间端接有第五水平微带线和第三垂直开路枝节,所述第四水平微带线与所述输出端之间端接有第六水平微带线和第四垂直开路枝节;所述第五水平微带线和所述第六水平微带线对称分布于所述垂直微带线两侧,所述第三垂直开路枝节和所述第四垂直开路枝节对称分布于所述垂直微带线两侧。
5、可选地,所述第五水平微带线的电长度与所述第三垂直开路枝节的电长度之和设置为带阻滤波器中心频率处对应的四分之一波长,所述第六水平微带线的电长度与所述第四垂直开路枝节的电长度之和设置为带阻滤波器中心频率处对应的四分之一波长。
6、可选地,所述第三水平微电线的电长度和所述第四水平微带线的电长度均设置为带阻滤波器中心频率处对应的四分之一波长。
7、可选地,所述垂直微带线的电长度、第一水平微带线的电长度、第一垂直开路枝节的电长度之和设置为带阻滤波器中心频率处对应的二分之一波长;所述垂直微带线的电长度、第二水平微带线的电长度、第二垂直开路枝节的电长度之和设置为带阻滤波器中心频率处对应的二分之一波长。
8、可选地,所述第一水平微带线的特征阻抗、第二水平微带线的特征阻抗、第一垂直开路枝节的特征阻抗、第二垂直开路枝节的特征阻抗分别为所述垂直微带线特征阻抗的两倍;所述第三水平微带线的特征阻抗、第四水平微带线的特征阻抗、第五水平微带线的特征阻抗、第六水平微带线的特征阻抗、第三垂直开路枝节的特征阻抗、第四垂直开路枝节的特征阻抗相同。
9、可选地,所述拓扑结构包括三个奇模传输极点、三个偶模传输极点、三个传输零点。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滤波器,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拓扑结构设计的滤波器。
11、可选地,所述滤波器还包括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介电常数为3.38,介电损耗为0.0022,厚度为0.813mm。
12、可选地,所述电路板的尺寸为25.0mm*8.5mm。
13、可选地,所述垂直微带线的长度设置为l3=6.8mm,所述垂直微带线的宽度设置为w3=1.7mm;所述第一水平微带线和所述第二水平微带线的长度均设置为l4=8.3mm,宽度均设置为w4=0.85mm;所述第一垂直开路枝节和所述第二垂直开路枝节的长度均设置为l5=3.8mm,宽度均设置为w5=0.85mm;所述第三水平微带线和所述第四水平微带线的长度均设置为l2=8.8mm,宽度均设置为w2=0.1mm;所述第五水平微带线和所述第六水平微带线的长度均设置为l1h=7.9mm,宽度均设置为w1=0.1mm;所述第三垂直开路枝节和所述第四垂直开路枝节的长度均设置为l1v=1.2mm。
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改善了现有带阻滤波器的拓扑结构,包括垂直微带线,垂直微带线的一端对称连接有第一水平微带线的一端和第二水平微带线的一端,第一水平微带线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垂直开路枝节,第二水平微带线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垂直开路枝节;垂直微带线的另一端对称连接有第三水平微带线的一端和第四水平微带线的一端,第三水平微带线的另一端连接输入端,第四水平微带线的另一端连接输出端;第三水平微带线与所述输入端之间端接有第五水平微带线和第三垂直开路枝节,第四水平微带线与所述输出端之间端接有第六水平微带线和第四垂直开路枝节。基于本技术拓扑结构设计的带阻滤波器具有小型化、选择性高、阻带宽、设计过程简单的优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且高选择性宽带带阻滤波器的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微带线,所述垂直微带线的一端对称连接有第一水平微带线的一端和第二水平微带线的一端,所述第一水平微带线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垂直开路枝节,所述第二水平微带线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垂直开路枝节,所述第一水平微带线和所述第二水平微带线对称分布于所述垂直微带线两侧,所述第一垂直开路枝节和所述第二垂直开路枝节对称分布于所述垂直微带线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且高选择性宽带带阻滤波器的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水平微带线的电长度与所述第三垂直开路枝节的电长度之和设置为带阻滤波器中心频率处对应的四分之一波长,所述第六水平微带线的电长度与所述第四垂直开路枝节的电长度之和设置为带阻滤波器中心频率处对应的四分之一波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且高选择性宽带带阻滤波器的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水平微带线的电长度和所述第四水平微带线的电长度均设置为带阻滤波器中心频率处对应的四分之一波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且高选择性宽带带阻滤波器的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微带线的电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且高选择性宽带带阻滤波器的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微带线的特征阻抗、第二水平微带线的特征阻抗、第一垂直开路枝节的特征阻抗、第二垂直开路枝节的特征阻抗分别为所述垂直微带线特征阻抗的两倍;所述第三水平微带线的特征阻抗、第四水平微带线的特征阻抗、第五水平微带线的特征阻抗、第六水平微带线的特征阻抗、第三垂直开路枝节的特征阻抗、第四垂直开路枝节的特征阻抗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且高选择性宽带带阻滤波器的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拓扑结构包括三个奇模传输极点、三个偶模传输极点、三个传输零点。
7.一种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拓扑结构设计的滤波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还包括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介电常数为3.38,介电损耗为0.0022,厚度为0.813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尺寸为25.0mm*8.5mm。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微带线的长度设置为l3=6.8mm,所述垂直微带线的宽度设置为w3=1.7mm;所述第一水平微带线和所述第二水平微带线的长度均设置为l4=8.3mm,宽度均设置为w4=0.85mm;所述第一垂直开路枝节和所述第二垂直开路枝节的长度均设置为l5=3.8mm,宽度均设置为w5=0.85mm;所述第三水平微带线和所述第四水平微带线的长度均设置为l2=8.8mm,宽度均设置为w2=0.1mm;所述第五水平微带线和所述第六水平微带线的长度均设置为l1H=7.9mm,宽度均设置为w1=0.1mm;所述第三垂直开路枝节和所述第四垂直开路枝节的长度均设置为l1v=1.2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且高选择性宽带带阻滤波器的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微带线,所述垂直微带线的一端对称连接有第一水平微带线的一端和第二水平微带线的一端,所述第一水平微带线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垂直开路枝节,所述第二水平微带线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垂直开路枝节,所述第一水平微带线和所述第二水平微带线对称分布于所述垂直微带线两侧,所述第一垂直开路枝节和所述第二垂直开路枝节对称分布于所述垂直微带线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且高选择性宽带带阻滤波器的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水平微带线的电长度与所述第三垂直开路枝节的电长度之和设置为带阻滤波器中心频率处对应的四分之一波长,所述第六水平微带线的电长度与所述第四垂直开路枝节的电长度之和设置为带阻滤波器中心频率处对应的四分之一波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且高选择性宽带带阻滤波器的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水平微带线的电长度和所述第四水平微带线的电长度均设置为带阻滤波器中心频率处对应的四分之一波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且高选择性宽带带阻滤波器的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微带线的电长度、第一水平微带线的电长度、第一垂直开路枝节的电长度之和设置为带阻滤波器中心频率处对应的二分之一波长;所述垂直微带线的电长度、第二水平微带线的电长度、第二垂直开路枝节的电长度之和设置为带阻滤波器中心频率处对应的二分之一波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且高选择性宽带带阻滤波器的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微带线的特征阻抗、第二水平微带线的特征阻抗、第一垂直开路枝节的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晓坤,杨椰楠,徐雨,谷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