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生夫专利>正文

车轮跳动发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1658 阅读:3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跳动发电结构,所述发电结构包括:数个油液加压供油装置设于轮轴与车体之间,各油液加压供油装置包括缸体及伸缩缸轴,该缸体对应伸缩缸轴的活塞进退上下位置处设有油液导入逆止阀与油液导出逆止阀;以及包括一油液储槽,数个油液连通管路,用以连接该油液储槽与该等油液加压供油装置所设油液导入逆止阀与油液出逆止阀,进而形成一共同油压循环回路;以及一油压驱动马达,及一发电机;以此将可利用车轮跳动状态来达到发电效果,使车轮能够长久持续的获得电力供输,在不需另外充电情况下即可实现无限里程的行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发电结构,特别是指一种运用车轮跳动来达到发电目的的创 新结构形态设计。
技术介绍
有鉴于石油短缺,及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均积极投入替代能源 的开发及研究。而于日常生活中,车辆使用的普及亦成为石油快速消耗的主因。有鉴于此, 各大车厂也将持续致力于研发可替代汽油的新动力来源,如瓦斯车,柴油车,油电混合车、 太阳能车及氢燃料车等。其目的即在于辅助减少汽油的使用量,或者直接由其他能源完全 替代,进而达到减少环境污染及有效转换能源之目的。目前替代能源的使用,并无法完全取代原以汽油供给车辆动力所产生的效能,故 现阶段皆以辅助提供动力为主要方式,其中又以油电相互转换的方式为最佳。但如何以简 单的结构原理将车辆行驶时所产生的动能转换为供给补充的相关应用,有待进一步加以改 良精进。为了达到善用能源,节约能源的目的,目前许多相关产品开发设计上,均致力于利 用产品原有作动特性在产生电力以达到自力发电的目的。例如利用车轮旋转运动的方式、 风力吹动方式、手摇驱动方式等等,均有业界开发出相关发电结构。然而,纵使目前产品附加发电结构已相当众多一如前述,但事实上仍旧存在有相 当大的发展空间。以车辆结构而言,其所产生的运动形态除了车轮旋转运动之外,对于组设 有避震器的车体而言,车轮连同其转轴亦会产生上下跳动的连动形态,而且此种运动形态 亦是车辆行驶过程中无可避免存在的现象,所以此种运动形态不但可以作为发电动力的考 虑对象,而且完全不妨碍车辆行驶阻力,而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向,即是针对此一方向进行探讨 与研发。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 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本专利技术创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轮跳动发电结构,针对如何研发出一种更具理 想实用性车辆发电结构加以创新突破。该发电结构利用车辆行驶时车轮跳动所产生的位移 运动来达到发电的目的。该车轮包括至少一轮组,该轮组设于轮轴两端,该轮轴与车辆的车 体之间组设有油液加压供油装置替代车辆原有缓冲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车轮跳动发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数个油液加压供油装置设于轮轴与车体之间;各该油液加压供油装置包括一缸体 以及具有活塞的伸缩缸轴所构成;该缸体对应伸缩缸轴的活塞进退上下位置处均设有油液 导入逆止阀与油液导出逆止阀;3一油液储槽; 数个油液连通管路,用以连接该油液储槽与该等油液加压供油装置所设油液导入 逆止阀与油液导出逆止阀,进而形成一共同油压循环回路串联共同驱动油压驱动马达;一油压驱动马达设于该油液连通管路一端,并与该油液储槽相通;一发电机;由上述构件的连接,形成车辆行进的发电与持续性供电结构。所述油液加压供油装置为成对间隔设置于各该轮轴的形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车轮跳动发电结构能够利用多组油液加压供油装置油路 串联共同驱动油压驱动马达组接发电机而供输出电力,使车辆能够长久持续地获得电力供 输,使车辆不需另外充电,即可持续无限里程的行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发电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平面简示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油液加压供油装置组设于轮轴与车体间的状态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油液加压供油装置伸展动作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油液加压供油装置缩短动作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车轮跳动状态油路动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2、3所示,本专利技术车轮跳动发电结构的较佳实施例。但此处所举实施例仅 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的保护范围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所述发电结构A是运用车辆行驶时 车轮跳动所产生的位移运动来达到发电的目的。所述车轮如图1所示,包括前轮组10、后轮 组20。该前、后轮组10、20分设于一前轮轴11、一后轮轴12两端。该前后轮轴11、12与车 辆的车体30 (如图2所示)之间组设有弹簧避震器40。所述发电结构A包括下述构成数个油液加压供油装置50,分设于该前、后轮轴11、12与车体30之间。本实施例 的油液加压供油装置为前、后轮轴均间隔组配有两组的成对设置形态(如图1所示)。各该 油液加压供油装置50包括一缸体51以及具有活塞53的伸缩缸轴52所构成。该缸体51 对应伸缩缸轴52的活塞53进、退位置处均设有油液导入逆止阀54、54B与油液导出逆止阀 55、55B(如图3所示),以使油液能够按照预定方向的路径流动。—油液储槽60,用以容置该等油液加压供油装置50动作时所需油液以及储存回 流的油液。油液连通管路70,用以连接该油液储槽60与该等油液加压供油装置50所设油液 导入逆止阀54与油液导出逆止阀55,进而形成一共同油压循环回路。一油压驱动马达80,组设于该油液连通管路70 —设定区段。该油压驱动马达80 包括有油压输入部81、油液排放部82以及动力输出轴83。该油压输入部81与该油液连通 管路70相通,该油液排放部82则与该油液储槽60相通。一发电机91,被所述油压驱动马达80所连接传动,以达到发电的目的。而该发电机91所产生的电力可进一步传输至一蓄电池92 (如图1所示)加以储存备用由上述的结构、组成设计,兹就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动作情形说明如下如图2所示(配合图1所示),所述车体30由其前、后轮组10、20旋转行进过程 中,是由避震器40的弹性撑持而令前、后轮组10、20连同后轮轴11、12具有弹性浮动的缓 冲避震特性。至于该发电结构A的运作,则是通过各组油液加压供油装置50的伸缩缸轴52随 前、后轮轴11、12浮动而上下跳动位移的特性作为驱动力。各组油液加压供油装置50的运作与油路输送状态在此以单组油液加压供油装置 50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当该油液加压供油装置50的伸缩缸轴52受前轮轴11带引而 呈伸长状态时,受活塞53向下挤压的油液W将由缸体51底端的油液导出逆止阀55导出, 再通过油液连通管路70输送至油压驱动马达80 (如箭号Ll所示)而驱动该油压驱动马达 80。同时,活塞53上方相对扩张的空间,将可由该缸体51顶端的油液导入逆止阀54B将油 液储槽60的油液W导入(如箭号L2所示),令该缸体51内活塞53两侧空间内的油液W达 成互补平衡状态。如图4所示,当该油液加压供油装置50的伸缩缸轴52受前轮轴11带引 而呈缩短状态时,受活塞53向上挤压的油液W将由缸体51顶端的油液导出逆止阀55B导 出(如箭号L3所示),再通过油液连通管路70输送至油压驱动马达80而驱动该油压驱动 马达80。同时,活塞53下放相对扩张之空间,将可由该缸体651底端的油液导入逆止阀54 将油液储槽60的油液W导入(如箭号L4所示),令该缸体51内活塞53两侧空间内的油液 W达成互补平衡状态。接着,该油压驱动马达80的运转将再驱动发电机91运作,即可产生电力。由上可知,各组油液加压供油装置50运作时无论其伸缩缸轴52为伸长或缩短状 态,均可产生油压作用力以驱动该油压驱动马达80运转,因此可避免驱动力以及驱动频率 不足的问题发生。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车轮跳动发电结构主要由所述油液加压供油装置、油液储槽、油 液连通管路、油压驱动马达、发电机所构组成的创新独特结构设计,使本专利技术应用上将可利 用车轮跳动的状态来达到发电效果,以此提供使用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轮跳动发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个油液加压供油装置设于轮轴与车体之间;各该油液加压供油装置包括一缸体以及具有活塞的伸缩缸轴所构成;该缸体对应伸缩缸轴的活塞进退上下位置处均设有油液导入逆止阀与油液导出逆止阀;  一油液储槽;  数个油液连通管路,用以连接该油液储槽与该等油液加压供油装置所设油液导入逆止阀与油液导出逆止阀,进而形成一共同油压循环回路串联共同驱动油压驱动马达;  一油压驱动马达设于该油液连通管路一端,并与该油液储槽相通;  一发电机;  由上述构件的连接,形成车辆行进的发电与持续性供电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车轮跳动发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数个油液加压供油装置设于轮轴与车体之间;各该油液加压供油装置包括一缸体以及具有活塞的伸缩缸轴所构成;该缸体对应伸缩缸轴的活塞进退上下位置处均设有油液导入逆止阀与油液导出逆止阀;一油液储槽;数个油液连通管路,用以连接该油液储槽与该等油液加压供油装置所设油液导入逆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生夫
申请(专利权)人:洪生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