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18F标记取代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肿瘤PET显像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21627 阅读:2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类新型18F标记取代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其特征是:一端具有18F取代烷氧基结构;另一端具有6-羧基/H苯并咪唑结构,取代基R1位于苯并咪唑母体2位上,为为氢、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苄基、2-甲硫基乙基、苯基;取代基R2位于苯并咪唑母体4位上,为氢、甲基、乙基;n为1-5。结构如式A。实验表明此类化合物具有优良的生物活性,如在血清除速率很快、血清稳定性好、在肝脏等组织或器官中摄取较低等,而在肿瘤细胞中则有较高的富集和较慢的清除速率,这使得此类化合物在具有较高的肿瘤/背景值,利于PET肿瘤显像。且同时该类化合物的标记前体易于合成,标记率极高,种种优势,显示此类化合物具有成为肿瘤PET显像剂的巨大潜力。R2=H,Me,Et,n=1-5,X=COOH,H式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类新型18F标记取代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肿瘤的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分子探针的应用。
技术介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是现今正快速发展的一种用于研究活体组织内物质 代谢、受体结合、生化机理等生理过程的强有力的分子显像技术。如今,PET已经被普遍应 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术后评价,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和市场需要。在PET显像常用的核素中,18F具有更长的半衰期(t1/2 = IlOmin),且对组织有较低 的辐射剂量和较短射程,同时其类氢特性不会引起标记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因 此,对18F标记的PET显像剂的研究已成为当今PET分子显像研究中的重要部分。目前临床中使用的18F标记的肿瘤PET显像剂主要有18F-FDG、18F-FET、18F-FLT及 18F-FMISO等。这些显像剂均能对某些肿瘤进行显像,并取得良好的显像效果,其中18F-FDG 是临床中应用最广的PET肿瘤显像剂,占临床所用PET肿瘤显像剂的95%以上。然而这些 临床中已有的显像剂都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缺陷,如18F-FDG会产生假阳性、18F-FET只对脑 肿瘤显像效果较好,等等。因此开发出一些新型的显像剂来弥补现有显像剂存在的不足成 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杂环化合物,由于特有的化学结构使其具有许 多独特的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高血压、抗病毒、抗菌、抗炎等等。因此一直以来苯并咪唑 及其衍生物都是有机化学及药物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尤其是近年来对苯并咪唑类化合物 的研究发现,这类化合物与DNA具有较好的亲合性,在肿瘤细胞中会有一定的富集。因此,尝试对苯并咪唑类化合物进行18F标记,寻找出一条适合合成和标记的路 线,或能开发出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肿瘤PET显像剂。而相关的研究在国内外均鲜有报道, 这也使得这一专利技术具有极高的创新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第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类具有较高肿瘤摄取,和较好肿瘤特异性的新型18F标记苯 并咪唑羧酸类化合物,具有用作PET肿瘤显像剂的巨大潜力。结构如式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18]F标记取代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用于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肿瘤显像研究,其特征在于:一端具有↑[18]F取代烷氧基结构;另一端具有6-羧基/H苯并咪唑结构,取代基R1位于苯并咪唑母体2位上,为为氢、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苄基、2-甲硫基乙基、苯基;取代基R2位于苯并咪唑母体4位上,为氢、甲基、乙基;n为1-5。结构如式A:***R1=H,Me,Et,Pr,i-Pr,CH↓[3]CH↓[2]CH↓[2]CH↓[2],CH↓[3]CH↓[2]*H,CH↓[3]CH(CH↓[3])CH↓[2],C↓[6]H↓[5]CH↓[2],CH↓[3]SCH↓[2]CH↓[2],C↓[6]H↓[5]R2=H,Me,Et n=1-5X=COOH,H式A。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新型18F标记取代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用于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肿瘤显像研究,其特征在于一端具有18F取代烷氧基结构;另一端具有6 羧基/H苯并咪唑结构,取代基R1位于苯并咪唑母体2位上,为为氢、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苄基、2 甲硫基乙基、苯基;取代基R2位于苯并咪唑母体4位上,为氢、甲基、乙基;n为1 5。结构如式AR2=H,Me,Et n=1 5X=COOH,H式AF2009101575772C0000011.tif,F2009101575772C0000012.tif2.权利要求1所述的18F标记取代苯并咪唑类前体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一端是具有 对甲苯磺酰基的烷氧基苯甲酰结构,另一端具有6-甲酯基/H苯并咪唑结构,取代基R1位 于苯并咪唑母体2位上,为为氢、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苄基、2-甲硫基乙 基、苯基;取代基R2位于苯并咪唑母体4位上,为氢、甲基、乙基;n为1-5。结构式如B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列步骤用15mg K222和3mg K2C03 的乙腈水溶液淋洗18F_富集的QMA柱,乙腈共沸除水后,用含K2C03,K222,[18F]-F_的混合物 与标记前体式(B)化合物在乙腈溶剂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反应温度约为80°C -140 反应时间约为20分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传民王潇张淑婷贺勇刘航许荆立李桂霞冯曼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