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晶硅尾气吸附柱防渗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1291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晶硅尾气吸附柱防渗漏结构,涉及多晶硅尾气回收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多晶硅吸附柱中的承压管易出现氢渗漏的技术问题,该多晶硅尾气吸附柱防渗漏结构包括吸附柱本体,吸附柱本体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吸附柱本体内填充有吸附剂;承压管,承压管的底端安装在吸附柱的内底壁上;传热管,传热管安装在承压管内,传热管的外侧壁与承压管的内侧壁相接;密封件,密封件固定安装在传热管的顶端;导流管,导流管安装在传热管内。通过传热管的设置,承压管与传热管之间的气压为常压,所以,热介质在渗漏后会通过承压管排出,从而使得本技术提供的多晶硅尾气吸附柱防渗漏结构避免了多晶硅吸附柱中的承压管出现氢渗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多晶硅尾气回收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多晶硅尾气吸附柱防渗漏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随着全世界的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较高的能源价格和公众对于全球变暖问题的关注已经为太阳能电池打开了市场。高纯多晶硅作为半导体行业和光伏产业的关键性材料,由于其特有的优良特性,成为无法替代的战略资源。在多晶硅装置尾气回收系统中吸附柱是极其关键的设备,用来吸收氢气中的残留的hcl和氯硅烷等有害物质,从而得到高纯度的氢气,吸附柱内的吸附剂吸附工作后,为降低成本,需要对吸附剂进行再生,而吸附剂再生就需要进行加热。

2、但现有多晶硅尾气吸附柱承压管易产生氢渗漏情况,特别是原材料或焊接时产生的常规手段无法检测的微裂纹情况会为多晶硅生产厂家带来严重的损失,因为分子级的水通过微裂纹渗漏到吸附柱内,会和柱内的hcl等杂质反应生成盐酸,盐酸反过来会对渗漏处进行腐蚀导致泄漏更大,从而威胁在整个设备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多晶硅尾气吸附柱防渗漏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多晶硅吸附柱中的承压管易出现氢渗漏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3、一种多晶硅吸附柱防渗漏结构,包括:

4、吸附柱本体,所述吸附柱本体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吸附柱本体内填充有吸附剂;

5、承压管,所述承压管的底端安装在所述吸附柱的内底壁上;

6、传热管,所述传热管安装在所述承压管内,所述传热管的外侧壁与所述承压管的内侧壁相接;

7、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固定安装在所述传热管的顶端;

8、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安装在所述传热管内;

9、进一步的,所述传热管的外侧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传热管的轴向方向设置。

10、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凹槽均匀分布在所述传热管的外侧壁上。

11、进一步的,所述承压管、所述传热管以及所述导流管同轴设置。

12、进一步的,所述承压管、所述传热管以及所述导流管均为金属材料制成的结构件。

13、进一步的,所述承压管、所述传热管以及所述导流管均为碳钢制成的结构件。

14、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为一半球形密封帽,所述密封帽的外侧壁与所述承压管的内侧壁相贴。

15、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与所述传热管之间间隙设置,所述导流管与所述传热管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导热通道。

16、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的顶端与所述传热管的顶端之间设有间隙。

1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8、本技术提供的多晶硅尾气吸附柱防渗漏结构包括吸附柱本体、承压管、传热管、密封件以及导流管,吸附柱本体具有进料口与出料口,吸附柱本体内填充有吸附剂,承压管的底端安装在吸附柱的内底壁上,传热管安装在承压管内,传热管的外侧壁与承压管的内侧壁相接,密封件固定安装在传热管的顶端,导流管安装在传热管内。通过上述结构,在吸附剂再生时,将热介质从导流管的底端高压输送至导流管的顶端,热介质从导流管的顶端流出,再从传热管的顶端向下,最后从传热管的底端流出,热介质经过传热管时,因传热管与承压管之间相接,热介质的热量通过传热管和承压管传递到吸附柱内,与吸附剂进行换热,从而实现吸附剂的加热,在吸附剂加热的过程中,热介质通过承压管渗漏至承压管与传热管之间,因为承压管与传热管之间的气压为常压,且底部与大气相同,所以,热介质在渗漏后,会通过承压管的底部排出,无法进入到吸附柱内,从而避免了热介质与尾气中的氯化氢、氯化烷反应生成盐酸进而腐蚀吸附柱,因此,通过传热管的设置,使得本技术提供的多晶硅尾气吸附柱防渗漏结构避免了多晶硅吸附柱中的承压管出现氢渗漏从而导致吸附柱被腐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晶硅尾气吸附柱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晶硅尾气吸附柱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管(2)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传热管(2)的轴向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晶硅尾气吸附柱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凹槽均匀分布在所述传热管(2)的外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晶硅尾气吸附柱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管(1)、所述传热管(2)以及所述导流管(4)同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晶硅尾气吸附柱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管(1)、所述传热管(2)以及所述导流管(4)均为金属材料制成的结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晶硅尾气吸附柱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管(1)、所述传热管(2)以及所述导流管(4)均为碳钢制成的结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晶硅尾气吸附柱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3)为一半球形密封帽,所述密封帽的外侧壁与所述承压管(1)的内侧壁相贴。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晶硅尾气吸附柱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4)与所述传热管(2)之间间隙设置,所述导流管(4)外侧壁与所述传热管(2)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导热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晶硅尾气吸附柱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4)的顶端与所述传热管(2)的顶端之间设有间隙。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晶硅尾气吸附柱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晶硅尾气吸附柱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管(2)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传热管(2)的轴向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晶硅尾气吸附柱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凹槽均匀分布在所述传热管(2)的外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晶硅尾气吸附柱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管(1)、所述传热管(2)以及所述导流管(4)同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晶硅尾气吸附柱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管(1)、所述传热管(2)以及所述导流管(4)均为金属材料制成的结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国江伟周海明李果刘为振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瑞奇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