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组容量在线检测,具体涉及一种变电站直流系统蓄电池不停电带载核容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直流电源系统是发电厂、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发电厂、变电站中的直流用电设备提供工作电压,作为直流电源系统的后备电源的蓄电池组又是直流电源系统的最核心部件之一,传统的蓄电池组核容需要将一组备用蓄电池接入直流系统,再将待测蓄电池组退出,人工进行充放电试验,整个测试过程伴随着多次的蓄电池组接入和退出操作,伴随的一定的操作风险。
2、专利公开号为:cn116759664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组在线核容装置及方法,应用于直流充电系统,包括直流充电机、待测蓄电池组、降压硅链、合母以及控母,在所述直流充电机和所述待测蓄电池组之间串联设置有充电接触器和二极管,所述待测蓄电池组和所述控母之间串联设置有充电接触器,在正常运行时所述直流充电机的输出依次通过合母、所述降压硅链传输至所述控母。相较于传统方法,本专利技术具有更优的安全性、便捷性和可靠性,花费更少的硬件成本,依据此专利技术,变电站运维人员方便定期进行在线核容,及时发现待测蓄电池组的故障隐患,从而避免重大电网事故的发生,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具备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结合上述公开的技术方案,当前在线核容领域,方法主要的不同体现在蓄电池放电试验环节,一种是在放电过程中为蓄电池组串联一个纯电阻作为假负载r来提供放电通道,在放电试验时大多采用断开充电机到蓄电池组中间充电通道,但采用这种方法核容会在放电过程中产生大量发热的问题,在长时间放电时,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电站直流系统蓄电池不停电带载核容装置及方法,其解决了当前蓄电池组在线核容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核容时间较长以及核容成本较高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变电站直流系统蓄电池不停电带载核容装置,包括直流充电机、直流负载、待测蓄电池组以及控制监测单元,所述直流充电机与所述待测蓄电池组之间串联,待测蓄电池组与所述直流负载之间串联设置有充电接触器和放电降压硅堆,其中,所述充电接触器与所述放电降压硅堆并联;
4、当该直流系统未启用带载核容时,直流充电机、直流负载以及待测蓄电池组处于一个统一的直流电压下;
5、当该直流系统启用带载核容时,待测蓄电池组对直流负载在线放电,所述控制监测单元用于监测待测蓄电池组放电过程中直流充电机的实际输出电压ta1、放电降压硅堆的实际工作电压tv1、待测蓄电池组的实际输出电压tv2以及待测蓄电池组的实际输出电流pa1,实现对待测蓄电池组的在线核容。
6、进一步在于,所述控制监测单元包括以下模块:
7、运行控制模块,用于启动和停止所述待测蓄电池组的在线核容过程;
8、参数设置模块,用于设定在线核容充放电定值的参数,包括ta1、tv1、tv2以及pa1;
9、告警模块,用于当检测到带载核容装置以及所述待测蓄电池组异常时告警。
10、进一步在于,所述待测蓄电池组与所述直流负载之间还设置有防开路手动开关,所述防开路手动开关与所述放电降压硅堆并联。
11、一种变电站直流系统蓄电池不停电带载核容方法,应用于带载核容装置,所述带载核容装置包括直流充电机、直流负载、待测蓄电池组以及控制监测单元,所述直流充电机与所述待测蓄电池组之间串联,待测蓄电池组与所述直流负载之间串联设置有充电接触器和放电降压硅堆,其中,所述充电接触器与所述放电降压硅堆并联;
12、当该直流系统未启用带载核容时,充电接触器闭合,放电降压硅堆被充电接触器的闭合触点短路,放电降压硅堆此时未投入使用,直流充电机、直流负载以及待测蓄电池组处于一个统一的直流电压下,直流充电机对直流负载进行放电;
13、当该直流系统启用带载核容时,充电接触器的失电触点打开,放电降压硅堆正向串入直流充电机至直流负载的充电回路中,经过放电降压硅堆的降压此时直流充电机的输出电压达到母线负载,待测蓄电池组的输出电压降低,待测蓄电池组降低的电压值为直流充电机的输出电压减去放电降压硅堆的正向导通电压vd,待测蓄电池组开始对直流负载放电,所述控制监测单元用于监测待测蓄电池组放电过程中直流充电机的实际输出电压ta1、放电降压硅堆的实际工作电压tv1、待测蓄电池组的实际输出电压tv2以及待测蓄电池组的实际输出电流pa1,实现对待测蓄电池组的在线核容,直至待测蓄电池组的输出电压下降了vd后,放电降压硅堆正常导通,待测蓄电池组不再对直流负载放电,此时直流负载所消耗的能量来自直流充电机通过放电降压硅堆后进行供给;
14、当待测蓄电池组不再对直流负载放电后,所述控制监测单元检测到放电降压硅堆有电流通过后,控制监测单元控制充电接触器闭合,该直流系统退出带载核容,此时直流充电机重新对待测蓄电池组和直流负载进行供电。
15、进一步在于,设定所述待测蓄电池组停止对所述直流负载放电的条件,至少满足①-③中的任意一条待测蓄电池组即可自动退出放电状态:
16、①、tv2小于所述控制监测单元设定的截止电压;
17、②、ta1大于控制监测单元设定的门槛电流;
18、③、t大于控制监测单元设定的放电时长。
19、进一步在于,所述待测蓄电池组退出放电状态后,此时所述充电接触器闭合,所述控制监测单元显示充电接触器失电触点打开后持续的时间以及该时间段内pa1对时间的积分和退出原因。
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21、相较于传统方法,本技术方案在变电站直流系统中增加一个放电降压硅堆、一个充电接触器和一个控制监测单元,充电接触器和放电降压硅堆并联后的两端,串入直流充电机总输出的正极输出口,使直流负载电流和待测蓄电池组充电的正极电流都要经过该装置,在核容过程中,若直流系统出现故障或待测蓄电池组内部有开路不能提供负载供电,直流充电机可以通过放电降压硅堆无间隙的给直流负载母线供电,保障直流系统不断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更优的安全性、便捷性和可靠性,花费更少的硬件成本,依据此专利技术,变电站运维人员方便定期进行在线核容,及时发现待测蓄电池组的故障隐患,从而避免重大电网事故的发生,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具备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电站直流系统蓄电池不停电带载核容装置,包括直流充电机、直流负载、待测蓄电池组以及控制监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充电机与所述待测蓄电池组之间串联,待测蓄电池组与所述直流负载之间串联设置有充电接触器和放电降压硅堆,其中,所述充电接触器与所述放电降压硅堆并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直流系统蓄电池不停电带载核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监测单元包括以下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直流系统蓄电池不停电带载核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蓄电池组与所述直流负载之间还设置有防开路手动开关,所述防开路手动开关与所述放电降压硅堆并联。
4.一种变电站直流系统蓄电池不停电带载核容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带载核容装置,所述带载核容装置包括直流充电机、直流负载、待测蓄电池组以及控制监测单元,所述直流充电机与所述待测蓄电池组之间串联,待测蓄电池组与所述直流负载之间串联设置有充电接触器和放电降压硅堆,其中,所述充电接触器与所述放电降压硅堆并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直流系统蓄电池不停电带载核容方法,其特征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直流系统蓄电池不停电带载核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蓄电池组退出放电状态后,此时所述充电接触器闭合,所述控制监测单元显示充电接触器失电触点打开后持续的时间以及该时间段内PA1对时间的积分和退出原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直流系统蓄电池不停电带载核容装置,包括直流充电机、直流负载、待测蓄电池组以及控制监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充电机与所述待测蓄电池组之间串联,待测蓄电池组与所述直流负载之间串联设置有充电接触器和放电降压硅堆,其中,所述充电接触器与所述放电降压硅堆并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直流系统蓄电池不停电带载核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监测单元包括以下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直流系统蓄电池不停电带载核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蓄电池组与所述直流负载之间还设置有防开路手动开关,所述防开路手动开关与所述放电降压硅堆并联。
4.一种变电站直流系统蓄电池不停电带载核容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带载核容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维俊,陈文,戴红波,闻丹银,周佳佳,卞凯鸣,曹吾,孙元存,袁晨,胡优秀,周斌,王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