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单轨车辆转向架与车架的连接减震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单轨车辆转向架与车架的连接减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0999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单轨车辆转向架与车架的连接减震系统,包括转向架主体,所述转向架主体顶部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设有缓冲圆盘,所述缓冲圆盘顶部对称设有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内设有缓冲装置与卸力装置,所述缓冲装置与卸力装置顶部通过传动板转动连接缓冲升降板,所述缓冲升降板底部连接可变阻尼减震装置,所述缓冲升降板顶部连接空气卸力弹簧,用来解决目前传统的减震一般采用多个液压减震器进行减震作业,虽然有一定的减震效果,但是在单轨车辆转弯时,由于两侧受到的压力不同,此时车辆更容易抖动,因此单轨车辆在车辆转弯与水平行驶时收到的震动力不同,若都采用相同的减震阻尼减震效果无法达到最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单轨车辆转向,具体涉及单轨车辆转向架与车架的连接减震系统


技术介绍

1、单轨铁路是铁路的一种,特点是使用的轨道只有一条,而非传统铁路的两条平衡路轨,单轨铁路的路轨一般以混凝土制造,比普通钢轨宽很多。而单轨铁路的车辆比路轨更宽。

2、在轨道车辆中,转向架是指轨道车辆上负责承载、传递车体重量和导向的部分,是轨道交通车辆最为重要的部件之一,对于轨道车辆的安全运行意义重大。

3、为了提高整体列车的安全性能,在行驶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减震作业,传统的减震一般采用多个液压减震器进行减震作业,虽然有一定的减震效果,但是在单轨车辆转弯时,由于两侧受到的压力不同,此时车辆更容易抖动,因此单轨车辆在车辆转弯与水平行驶时收到的震动力不同,若都采用相同的减震阻尼减震效果无法达到最佳。

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专利技术人的技术认知范畴,由于本领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浩如烟海、过于庞杂,因此本申请的上述内容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提供了单轨车辆转向架与车架的连接减震系统,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3、 2.技术方案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单轨车辆转向架与车架的连接减震系统,包括转向架主体,所述转向架主体顶部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设有缓冲圆盘,所述缓冲圆盘顶部对称设有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内设有缓冲装置与卸力装置,所述缓冲装置与卸力装置顶部通过传动板转动连接缓冲升降板,所述缓冲升降板底部连接可变阻尼减震装置,所述缓冲升降板顶部连接空气卸力弹簧,本装置通过空气卸力弹簧进行常规减震,底部的可变阻尼减震装置连接车辆的水平传感器,在水平传感器倾斜时传输信号时,使压力大的一侧可变阻尼减震装置加大阻尼,反方向减小阻尼,以起到更好的减震效果,缓冲圆盘顶部的缓冲装置与卸力装置相互配合可以在缓冲升降板震动时提供一定的缓冲力,进一步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5、进一步的,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凹形板,所述凹形板内设有小型减震器,所述小型减震器放置在所述滑动轨道内,所述小型减震器前端连接滑动块,所述滑动块顶部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板。

6、进一步的,所述卸力装置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设有卸力弹簧与所述滑动块连接,所述滑动块还包括顶部的凹形连接块,所述凹形连接块上设有转动轴连接所述传动板。

7、进一步的,所述可变阻尼减震装置包括第一阻尼调节装置,所述第一阻尼调节装置底部滑动连接升降调节块,所述升降调节块外侧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外侧匹配连接第二竖齿轮,所述第二竖齿轮连接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电性连接水平传感器,所述升降调节块底部螺纹连接第二减震器,所述第二减震器外侧设有复位弹簧。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阻尼调节装置包括滑动筒,所述滑动筒内端设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底部连接防撞橡胶垫,所述防撞橡胶垫底部连接永磁铁,所述永磁铁底部连接所述升降调节块,所述电磁铁电性连接连接水平传感器。

9、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调节块底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器顶部的伸缩轴内,所述第一齿轮的厚度要小于所述第二竖齿轮。

10、 3.有益效果

11、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在单轨行驶的过程中,直线行驶相对较为稳定,然而在转弯的过程中,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震动的幅度相对较大,本申请通过水平传感器可以分别控制两侧的可变阻尼减震装置进行阻尼变化,压力大的一边提高阻尼,压力小的一边降低阻尼,进而达到整体减震的效果。

13、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未介绍的结构由于不涉及本专利技术的设计要点及改进方向,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者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在此不做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单轨车辆转向架与车架的连接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架主体(1),所述转向架主体(1)顶部连接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顶部设有缓冲圆盘(3),所述缓冲圆盘(3)顶部对称设有滑动轨道(4),所述滑动轨道(4)内设有缓冲装置(5)与卸力装置(6),所述缓冲装置(5)与卸力装置(6)顶部通过传动板(9)转动连接缓冲升降板(7),所述缓冲升降板(7)底部连接可变阻尼减震装置(8),所述缓冲升降板(7)顶部连接空气卸力弹簧(6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轨车辆转向架与车架的连接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5)包括凹形板(51),所述凹形板(51)内设有小型减震器(52),所述小型减震器(52)放置在所述滑动轨道(4)内,所述小型减震器(52)前端连接滑动块(53),所述滑动块(53)顶部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板(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轨车辆转向架与车架的连接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力装置(6)包括固定块(61),所述固定块(61)内设有卸力弹簧(62)与所述滑动块(53)连接,所述滑动块(53)还包括顶部的凹形连接块(63),所述凹形连接块(63)上设有转动轴连接所述传动板(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轨车辆转向架与车架的连接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阻尼减震装置(8)包括第一阻尼调节装置(81),所述第一阻尼调节装置(81)底部滑动连接升降调节块(82),所述升降调节块(82)外侧设有第一齿轮(83),所述第一齿轮(83)外侧匹配连接第二竖齿轮(84),所述第二竖齿轮(84)连接驱动电机(85),所述驱动电机(85)连接电性连接水平传感器,所述升降调节块(82)底部螺纹连接第二减震器(86),所述第二减震器(86)外侧设有复位弹簧(8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轨车辆转向架与车架的连接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调节装置(81)包括滑动筒(811),所述滑动筒(811)内端设有电磁铁(812),所述电磁铁(812)底部连接防撞橡胶垫(813),所述防撞橡胶垫(813)底部连接永磁铁(814),所述永磁铁(814)底部连接所述升降调节块(82),所述电磁铁(812)电性连接连接水平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轨车辆转向架与车架的连接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调节块(82)底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器(86)顶部的伸缩轴内,所述第一齿轮(83)的厚度要小于所述第二竖齿轮(84)。

...

【技术特征摘要】

1.单轨车辆转向架与车架的连接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架主体(1),所述转向架主体(1)顶部连接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顶部设有缓冲圆盘(3),所述缓冲圆盘(3)顶部对称设有滑动轨道(4),所述滑动轨道(4)内设有缓冲装置(5)与卸力装置(6),所述缓冲装置(5)与卸力装置(6)顶部通过传动板(9)转动连接缓冲升降板(7),所述缓冲升降板(7)底部连接可变阻尼减震装置(8),所述缓冲升降板(7)顶部连接空气卸力弹簧(6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轨车辆转向架与车架的连接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5)包括凹形板(51),所述凹形板(51)内设有小型减震器(52),所述小型减震器(52)放置在所述滑动轨道(4)内,所述小型减震器(52)前端连接滑动块(53),所述滑动块(53)顶部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板(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轨车辆转向架与车架的连接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力装置(6)包括固定块(61),所述固定块(61)内设有卸力弹簧(62)与所述滑动块(53)连接,所述滑动块(53)还包括顶部的凹形连接块(63),所述凹形连接块(63)上设有转动轴连接所述传动板(9)。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孝强王振王嘉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浦镇阿尔斯通运输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