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生长快成活率高杂交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生长快成活率高杂交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0992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2
一种生长快成活率高杂交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首先利用群体杂交将长牡蛎“海大1号”的快速生长基因与福建牡蛎的耐高温基因结合,再同步对壳高和高温耐受性开展连续多代群体选育,即获得生长快成活率高杂交牡蛎新品系。本发明专利技术培育的杂交牡蛎新品系生长速度快、高温适应性强、夏季存活率显著提高,性状遗传稳定,产量可提高20%以上,有效解决牡蛎养殖过程存在的夏季大规模死亡以及生长缓慢等问题,适合在我国北方辽宁、山东及江苏等地开展推广养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洋农业中贝类育种,具体涉及一种生长快成活率高杂交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1、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是原产于西北太平洋沿岸的一种冷水性牡蛎,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性强、肉味鲜美,经济效益高,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养殖。在我国,长牡蛎主要养殖于长江以北地区,年产量约193.3万吨,占全国牡蛎总产量的31.2%(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3)。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辽宁和山东等地沿海养殖区报道了长牡蛎夏季高温期大规模死亡现象,主要集中在二龄以上成贝,死亡率可达40–80%。近年来,受气候变暖和超负荷养殖等因素进一步影响,夏季死亡问题连年发生,蔓延至当年一龄及以下牡蛎,个别养殖区甚至全军覆没,对牡蛎养殖产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目前这一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养殖产业迫切需要对牡蛎进行遗传改良,培育一种抗夏季死亡、生长快速的优良牡蛎品种。

2、福建牡蛎(c.augulata)为长牡蛎的近缘物种,在我国主要养殖于福建等沿海海域,年产量约241.5万吨(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3)。与长牡蛎相比,福建牡蛎高温适应性强,但个体小,市场价值较低,二者性状互补。

3、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是两种经典的育种手段。选择育种利用群体现有遗传变异,通过选择、提纯以及比较鉴定等手段获得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杂种育种可将双亲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性状结合于一体,还可以获得杂种优势。在生产上,杂交也用于构建具有丰富遗传变异的基础群体,再根据目标性状对杂交后代开展连续选择育种,获得遗传稳定、表型优良的杂交品种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我国北方地区长牡蛎易发生夏季大规模死亡的问题,提供一种生长快成活率高杂交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具体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生长快成活率高杂交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1)构建基础群体f0:挑选长牡蛎和福建牡蛎亲贝进行性腺同步促熟;分别解剖镜检长牡蛎和福建牡蛎亲本,获取卵子和精子进行正反群体杂交,获得长牡蛎♀×福建牡蛎基础群体(gaf0)和福建牡蛎♀×长牡蛎基础群体(agf0)。孵化选优,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幼虫培育以及稚贝养成。

5、(2)优选亲贝:分别以步骤(1)中构建的gaf0和agf0为基础群体,采用截头法选择壳高前20%的个体作为初选亲贝;进一步利用热激方式对壳高初选群体进行50%的耐热性选育,获得优选亲贝;壳高和耐热性的累计选择率为10%。

6、(3)构建选育群体f1:对步骤(2)中的优选亲贝进行性腺促熟培养;分别以gaf0和agf0优选亲贝为繁殖亲贝进行群体自繁,获得选育群体gaf1和agf1。孵化选优,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幼虫培育以及稚贝养成。

7、(4)多代定向选育:分别以步骤(3)中获得的选育群体gaf1和agf1作为繁殖亲贝,重复步骤(2)、(3)对壳高和耐热性进行连续四代以上群体选育,开展选育效果评估与遗传多样性监测,获得性状稳定的生长快成活率高杂交牡蛎新品系。

8、进一步的,上述步骤(1)中所述长牡蛎为养殖于山东威海的“海大1号”新品种(gs-01-005-2013),福建牡蛎为养殖于福建漳州的商业群体,使用分子标记进行物种鉴定;挑选壳高大于10cm的1龄长牡蛎和壳高大于6cm的1龄福建牡蛎为亲本;长牡蛎与福建牡蛎亲本分别放于不同种贝池升温促熟;长牡蛎在福建牡蛎性腺未成熟前应暂养于温度低于18℃海水中,减少刺激,防止亲贝流产。

9、进一步的,上述步骤(2)中耐热性选育分为3步:①对壳高初选群体施加96小时的34℃人工热激以诱导25–30%的初始死亡率。②将存活个体转移至室外池塘(25–30℃)暂养7–15天以诱导自然热激死亡。③将存活个体转移至室内水泥池(21–23℃)暂养以恢复牡蛎活力,累计热激死亡率控制在50%左右。所述耐热性选择必须在性腺尚未发育时,以免热激对配子造成损伤,降低受精成功率。

10、进一步的,上述步骤(4)中,利用线粒体coi基因和核基因ssr位点对连续4代选育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监测;对连续4代选育群体进行选择反应、遗传获得和现实遗传力分析以评估选育效果;将选育系放置于不同的地点进行试养,评估环境对表型性状的影响。

11、有益效果:

12、本专利技术首先利用群体杂交将长牡蛎“海大1号”的快速生长基因与福建牡蛎的耐高温基因结合,再同步对壳高和高温耐受性开展连续多代群体选育,所培育的杂交牡蛎新品系生长速度快、高温适应性强、夏季存活率显著提高,性状遗传稳定,产量可提高20%以上,有效解决牡蛎养殖过程存在的夏季大规模死亡以及生长缓慢等问题,适合在我国北方辽宁、山东及江苏等地开展推广养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长快成活率高杂交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长快成活率高杂交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长牡蛎为养殖于山东威海的“海大1号”新品种(GS-01-005-2013),福建牡蛎为养殖于福建漳州的商业群体,使用分子标记进行物种鉴定;挑选壳高大于10cm的1龄长牡蛎和壳高大于6cm的1龄福建牡蛎为亲本;长牡蛎与福建牡蛎亲本分别放于不同种贝池升温促熟;长牡蛎在福建牡蛎性腺未成熟前应暂养于温度低于18℃海水中,减少刺激,防止亲贝流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长快成活率高杂交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耐热性选育分为3步:①对壳高初选群体施加96小时的34℃人工热激以诱导25–30%的初始死亡率。②将存活个体转移至室外池塘(25–30℃)暂养7–15天以诱导自然热激死亡。③将存活个体转移至室内水泥池(21–23℃)暂养以恢复牡蛎活力,累计热激死亡率控制在50%左右。所述耐热性选择必须在性腺尚未发育时,以免热激对配子造成损伤,降低受精成功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长快成活率高杂交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利用线粒体CoI基因和核基因SSR位点对连续4代选育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监测;对连续4代选育群体进行选择反应、遗传获得和现实遗传力分析以评估选育效果;将选育系放置于不同的地点进行试养,评估环境对表型性状的影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长快成活率高杂交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长快成活率高杂交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长牡蛎为养殖于山东威海的“海大1号”新品种(gs-01-005-2013),福建牡蛎为养殖于福建漳州的商业群体,使用分子标记进行物种鉴定;挑选壳高大于10cm的1龄长牡蛎和壳高大于6cm的1龄福建牡蛎为亲本;长牡蛎与福建牡蛎亲本分别放于不同种贝池升温促熟;长牡蛎在福建牡蛎性腺未成熟前应暂养于温度低于18℃海水中,减少刺激,防止亲贝流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长快成活率高杂交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耐热性选育分为3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琪姜高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