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光伏建筑立面结构及其施工安装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光伏建筑立面结构及其施工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0919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建筑立面结构及其施工安装方法,包括框架以及安装在框架中的光伏条,光伏条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位于框架外表面和内表面的玻璃板以及覆盖板,所述横条中朝向玻璃板表现分布的一侧则开设有气孔,其中气孔则通过横条中的空心结构与气管相连,其中气管则与吹气机构相连,其中吹气机构用于将气流从气孔吹出,对玻璃表面进行清理。该光伏建筑立面结构及其施工安装方法,重新设计建筑立面结构的内部分布形式,能够利用磁吸非接触式的连接方式,使玻璃外表面得到充分的气流以及综合震动式清理,保障该类建筑结构的后续使用以及维护成本有效降低,并多维度提高光伏转换效率,经济效益综合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建筑结构,具体为一种光伏建筑立面结构及其施工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1、光伏建筑设计的本意为通过对太阳光线的转换利用,来降低建筑内部日常运行所产生的能源消耗,其最主要的形式是在建筑的顶面结构以及外立面结构上增加光伏组件,从而实现对太阳光线的综合利用;

2、例如公告号为cn205712807u的一种光伏建筑立面,包括光伏模组、隔热层、外框和固定螺栓,光伏模组包括外层玻璃、光伏组件和内层玻璃,所述光伏组件置于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之间,光伏组件的两侧通过eva与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粘合,所述外框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建筑物墙壁上,其特征在于,光伏模组背面有隔热层,隔热层设置于光伏模组与建筑物墙壁之间;

3、该类现有技术往往通过将立面结构的内部设置为光伏组件的安装空间,外部则使用玻璃部件,通过这种方式对光伏组件进行防尘防水等保护,但是由于立面结构的外表面常年与外界空气接触,其表面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沉积灰尘,而高层建筑中的立面结构表面的清理成本较高,因此实际使用依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建筑立面结构及其施工安装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技术往往通过将立面结构的内部设置为光伏组件的安装空间,外部则使用玻璃部件,通过这种方式对光伏组件进行防尘防水等保护,但是由于立面结构的外表面常年与外界空气接触,其表面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沉积灰尘,而高层建筑中的立面结构表面的清理成本较高,因此实际使用依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建筑立面结构,包括框架以及安装在框架中的光伏条,光伏条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位于框架外表面和内表面的玻璃板以及覆盖板,其中覆盖板为了增强光伏条的散热效果为多孔设置,所述玻璃板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清理幕墙外表面的横条,所述横条中朝向玻璃板表现分布的一侧则开设有气孔,其中气孔则通过横条中的空心结构与气管相连,其中气管则与吹气机构相连,其中吹气机构用于将气流从气孔吹出,对玻璃表面进行清理。

3、优选的,所述气管的尾端和空心结构且表面开孔的贴条相连通,其中贴条贴合设置在光伏条的背面,气管通过增加贴条内部空气流动的方式来对光伏条的工作环境降温。

4、优选的,所述吹气机构包含有设置在框架中的气泵,其中气管的断开处分别与气泵的输出端和输入端相连,其中气泵用于将贴条内部气流抽出并从气孔处吹出。

5、优选的,所述横条与移动机构相连,其中移动机构设置在框架的内部,该移动机构用于驱动横条在玻璃板的表面移动。

6、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含有移动条以及用于驱动移动条垂直移动的丝杆,其中移动条滑动安装在框架的内部,而转动安装在框架内部的丝杆则与移动条螺纹连接,其中丝杆则与设置在框架中的电机相连,其中移动条的边缘处则通过连接机构与横条非接触相连。

7、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含有磁铁,磁铁在横条以及移动条的相对面边角处均有设置,且相对分布的磁铁为相互吸附设置。

8、优选的,所述磁铁分为外圈的第一磁铁以及内圈的第二磁铁,其中第一磁铁与横条以及移动条均为固定连接,第二磁铁则弹性活动嵌套在横条以及移动条中,移动条中的第二磁铁与引导杆相连,而且弹性穿插在移动条中的引导杆和引导条的波浪状内表面滑动贴合,其中移动条的移动方向与引导条的分布方向相同。

9、优选的,所述吹气机构包含有设置在横条内部的气盒以及滑动设置在气盒内部的阀板,其中阀板水平弹性滑动安装在气盒的内部,同时阀板与移动条中的第二磁铁相连,其中阀板的左侧空间输入端与气管的尾端相连,而该空间的输出端则通过连接管与气孔所处内部空间相连通。

10、优选的,所述气孔开设在横条的v字型沟槽的底部区域,同时该沟槽的侧壁由内端转动安装在气孔周围的挡板构成,该挡板的内表面通过记忆合金材料的金属条与横条内壁相连,而挡板的外表面则粘贴有镜面板。

11、一种光伏建筑立面结构的施工安装方法,所述安装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2、步骤一:框架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后两部分之间,可通过螺栓相互连接,首先将光伏条以一定的倾斜角度安装在后半段框架中,在安装光伏条之前,应将带有柔性气管的贴条对应安装在每个光伏条的背面,并且安装过程要严格遵守操作标准;

13、步骤二:随后将玻璃板覆盖在前半段框架的外立面,其中前半段外框架中为预安装丝杠电机组件以及移动条,随后将气管的尾端穿过框架顶端的预留孔;

14、步骤三:首先将气管的尾端插接在横条左右两端上表面的对应位置,根据移动条的初始位置,将横条安装在玻璃板外立面的对应位置,并随后通电进行模拟测试,主要测试原因为在移动条上的第二磁铁处于往复移动的过程中,该第二磁铁与横条上的第二磁铁的吸引牵扯力也在循环变化,当吸引力变小时,横条上的第二磁铁便会在弹簧回弹效果下朝着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当吸引力变大时其又会紧贴玻璃板,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阀板会往复的在气盒中往复移动,因此能够产生相应的气流抽吸输送效果,因此需要检验,横条附近是否会有气流产生,随后即可投入正常使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光伏建筑立面结构及其施工安装方法,重新设计建筑立面结构的内部分布形式,能够利用磁吸非接触式的连接方式,使玻璃外表面得到充分的气流以及综合震动式清理,保障该类建筑结构的后续使用以及维护成本有效降低,并多维度提高光伏转换效率,经济效益综合提高,具体如以下内容所示:

16、1.横条以及气孔的结构设计,通过磁铁之间的相互吸附,使位于框架中移动条在处于移动状态时,能够利用磁铁之间的吸附带动横条同步上下移动,从而利用吹气机构的气流输送效果、使横条在移动过程中能够吹出气流并作用在玻璃板上,从而实现气流清理效果;

17、进一步的,将磁铁分为第一磁铁以及第二磁铁,能够通过第一磁铁的吸附使横条与移动条之间连接稳定,并且通过第二磁铁与引导板之间的接触连接,使第二磁铁跟随移动条一同移动时能够往复移动并产生震动作用力,使玻璃板能够给更加充分的清理;

18、更进一步的,第二磁铁的使用还能够利用距离变化产生的驱动效果带动阀板同时移动,从而能够产生气流输送效果,将光伏板背面的高温气流导出并作用在玻璃板表面,从而更加方便在室外气温较低时对玻璃板表面进行更加高效的清理,同时无需使用气泵等设备,更加节能环保且使用更加方便;

19、2.横条中镜面板的结构设计,能利用镜面结构对光线的充分反射,使未穿过玻璃板被反射的光线能够在镜面板的反射效果下重新进入到光伏板中,从而有效提高光伏转换效率,并且能够在室外气温大幅度降低时使挡板能够自动偏转,从而使吹出的气流更加集中,大幅度提高对水雾水珠的清理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建筑立面结构,包括框架(1)以及安装在框架(1)中的光伏条(4),光伏条(4)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位于框架(1)外表面和内表面的玻璃板(2)以及覆盖板(3),其中覆盖板(3)为了增强光伏条(4)的散热效果为多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板(2)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清理幕墙外表面的横条(5),所述横条(5)中朝向玻璃板(2)表现分布的一侧则开设有气孔(6),其中气孔(6)则通过横条(5)中的空心结构与气管(7)相连,其中气管(7)则与吹气机构相连,其中吹气机构用于将气流从气孔(6)吹出,对玻璃表面进行清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机构包含有设置在框架(1)中的气泵(9),其中气管(7)的断开处分别与气泵(9)的输出端和输入端相连,其中气泵(9)用于将贴条(8)内部气流抽出并从气孔(6)处吹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含有磁铁,磁铁在横条(5)以及移动条(10)的相对面边角处均有设置,且相对分布的磁铁为相互吸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分为外圈的第一磁铁(12)以及内圈的第二磁铁(15),其中第一磁铁(12)与横条(5)以及移动条(10)均为固定连接,第二磁铁(15)则弹性活动嵌套在横条(5)以及移动条(10)中,移动条(10)中的第二磁铁(15)与引导杆(13)相连,而且弹性穿插在移动条(10)中的引导杆(13)和引导条(14)的波浪状内表面滑动贴合,其中移动条(10)的移动方向与引导条(14)的分布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机构包含有设置在横条(5)内部的气盒(17)以及滑动设置在气盒(17)内部的阀板(16),其中阀板(16)水平弹性滑动安装在气盒(17)的内部,同时阀板(16)与移动条(10)中的第二磁铁(15)相连,其中阀板(16)的左侧空间输入端与气管(7)的尾端相连,而该空间的输出端则通过连接管(18)与气孔(6)所处内部空间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6)开设在横条(5)的V字型沟槽的底部区域,同时该沟槽的侧壁由内端转动安装在气孔(6)周围的挡板(19)构成,该挡板(19)的内表面通过记忆合金材料的金属条(20)与横条(5)内壁相连,而挡板(19)的外表面则粘贴有镜面板(21)。

7.一种光伏建筑立面结构的施工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建筑立面结构,包括框架(1)以及安装在框架(1)中的光伏条(4),光伏条(4)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位于框架(1)外表面和内表面的玻璃板(2)以及覆盖板(3),其中覆盖板(3)为了增强光伏条(4)的散热效果为多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板(2)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清理幕墙外表面的横条(5),所述横条(5)中朝向玻璃板(2)表现分布的一侧则开设有气孔(6),其中气孔(6)则通过横条(5)中的空心结构与气管(7)相连,其中气管(7)则与吹气机构相连,其中吹气机构用于将气流从气孔(6)吹出,对玻璃表面进行清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机构包含有设置在框架(1)中的气泵(9),其中气管(7)的断开处分别与气泵(9)的输出端和输入端相连,其中气泵(9)用于将贴条(8)内部气流抽出并从气孔(6)处吹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含有磁铁,磁铁在横条(5)以及移动条(10)的相对面边角处均有设置,且相对分布的磁铁为相互吸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分为外圈的第一磁铁(12)以及内圈的第二磁铁(15),其中第一磁铁(12)与横条(5)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崇伟冯健范成汉黄上平罗明东刘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能浦慧上海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