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智能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盒组件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智能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盒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0475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智能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盒组件,包括盒体、温度传感器、散热内衬、电芯封装部和弹性液冷循环系统,散热内衬底部设置有密封腔,密封腔与汽车空调管路连通,密封腔上方设置有通风网罩,弹性液冷循环系统中的弹性蛇形套管安装在散热内衬内部,电芯封装部中的套管活动套设在弹性蛇形套管内,所述套管内壁设置有开口,套管或开口内嵌入有电芯,套管内壁靠近通风网罩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环片,电芯底部与支撑环片接触,弹性蛇形套管下方与散热内衬接触,弹性蛇形套管上方与封装板接触,导电盖板安装在封装板上方,且电芯与导电盖板电性连接。所述盒盖与盒体上方固定连接,具备高效散热、节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具体是涉及一种智能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盒组件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新能源电池的安全性能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新能源电池的散热问题,如果新能源电池散热存在缺陷,不仅会影响电池的寿命,严重时还会造成火灾。

2、现有技术中一般都在电池盒上安装风扇或者利用液冷系统进行散热,但是还存在以下缺陷:一方面无法根据电池盒内的具体温度区间智能选择降温或散热模式,另一方面无法最大化的利用汽车内部空调系统管路中的风力完成对电池的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盒组件,旨在解决当使用现有的一种智能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盒组件存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盒组件,包括盒体、导电盖板、盒盖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盒体表面设置有外散热孔,还包括散热内衬、电芯封装部和弹性液冷循环系统,所述散热内衬嵌入在盒体内,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散热内衬内,所述散热内衬底部设置有密封腔,所述密封腔与汽车空调管路连通,所述密封腔上方设置有通风网罩;

3、所述弹性液冷循环系统包括液冷循环器和弹性蛇形套管,所述液冷循环器安装在盒体外侧,所述弹性蛇形套管安装在散热内衬内部;

4、所述电芯封装部包括封装板、套管、开口和支撑环片,所述套管与封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套管活动套设在弹性蛇形套管内,所述套管内壁设置有开口,所述套管或开口内嵌入有电芯,所述套管内壁靠近通风网罩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环片,所述电芯底部与支撑环片接触,所述弹性蛇形套管下方与散热内衬接触,所述弹性蛇形套管上方与封装板接触;

5、所述导电盖板安装在封装板上方,且电芯与导电盖板电性连接,所述盒盖与盒体上方固定连接。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散热内衬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隔板,若干个所述隔板将散热内衬分割成若干个容纳仓,所述弹性蛇形套管和电芯封装部均安装在容纳仓内,所述散热内衬和隔板表面均设置有内散热孔。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弹性液冷循环系统还包括冷媒出管、冷媒进管、连通管、热媒出管和热媒进管,所述冷媒出管和热媒进管的一端均与液冷循环器固定连接,所述冷媒进管一端与弹性蛇形套管固定连接,所述冷媒进管另一端与冷媒出管一端插合连接,若干个所述弹性蛇形套管之间固定连接有连通管,所述热媒出管一端与弹性蛇形套管固定连接,所述热媒出管另一端与热媒进管插合连接,所述冷媒进管和热媒出管贯穿盒体,所述连通管贯穿隔板。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密封腔下方固定连接有空调系统连接管道,所述空调系统连接管道贯穿盒体,所述空调系统连接管道与卡接接头一端卡接,所述汽车空调管路与卡接接头另一端卡接。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散热内衬外侧镶嵌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与盒体内壁接触、所述散热内衬底部镶嵌有垫块,所述垫块与盒体底部接触。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弹性蛇形套管、套管和通风网罩的轴线一致。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盒体外侧固定连接有安装罩,所述液冷循环器安装在安装罩内,所述导电盖板上方镶嵌有接线头,所述接线头贯穿盒体。

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散热内衬、电芯封装部和弹性液冷循环系统相互组合的设计,利用温度传感器与车机系统和手机app通信连接控制液冷循环器和空调系统的原理,能够在散热内衬中的温度低于5℃、介于5℃-30℃和大于30℃时控制空调系统开启暖风模式、自然风模式、冷风-液冷相结合模式,不仅能够针对不同的温度区间智能控制散热模式,还能够利用弹性蛇形套管性缓冲的属性起到保护内部电芯的作用,通过智能控制散热模式,具备高效散热和节能的特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盒组件,包括盒体(1)、导电盖板(5)、盒盖(6)和温度传感器(7),所述盒体(1)表面设置有外散热孔(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内衬(2)、电芯封装部(3)和弹性液冷循环系统(4),所述散热内衬(2)嵌入在盒体(1)内,所述温度传感器(7)安装在散热内衬(2)内,所述散热内衬(2)底部设置有密封腔(23),所述密封腔(23)与汽车空调管路连通,所述密封腔(23)上方设置有通风网罩(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内衬(2)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隔板(21),若干个所述隔板(21)将散热内衬(2)分割成若干个容纳仓(22),所述弹性蛇形套管(44)和电芯封装部(3)均安装在容纳仓(22)内,所述散热内衬(2)和隔板(21)表面均设置有内散热孔(2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液冷循环系统(4)还包括冷媒出管(42)、冷媒进管(43)、连通管(45)、热媒出管(46)和热媒进管(47),所述冷媒出管(42)和热媒进管(47)的一端均与液冷循环器(41)固定连接,所述冷媒进管(43)一端与弹性蛇形套管(44)固定连接,所述冷媒进管(43)另一端与冷媒出管(42)一端插合连接,若干个所述弹性蛇形套管(44)之间固定连接有连通管(45),所述热媒出管(46)一端与弹性蛇形套管(44)固定连接,所述热媒出管(46)另一端与热媒进管(47)插合连接,所述冷媒进管(43)和热媒出管(46)贯穿盒体(1),所述连通管(45)贯穿隔板(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腔(23)下方固定连接有空调系统连接管道(24),所述空调系统连接管道(24)贯穿盒体(1),所述空调系统连接管道(24)与卡接接头(241)一端卡接,所述汽车空调管路与卡接接头(241)另一端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内衬(2)外侧镶嵌有散热翅片(27),所述散热翅片(27)与盒体(1)内壁接触、所述散热内衬(2)底部镶嵌有垫块(28),所述垫块(28)与盒体(1)底部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蛇形套管(44)、套管(32)和通风网罩(25)的轴线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外侧固定连接有安装罩(12),所述液冷循环器(41)安装在安装罩(12)内,所述导电盖板(5)上方镶嵌有接线头(51),所述接线头(51)贯穿盒体(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盒组件,包括盒体(1)、导电盖板(5)、盒盖(6)和温度传感器(7),所述盒体(1)表面设置有外散热孔(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内衬(2)、电芯封装部(3)和弹性液冷循环系统(4),所述散热内衬(2)嵌入在盒体(1)内,所述温度传感器(7)安装在散热内衬(2)内,所述散热内衬(2)底部设置有密封腔(23),所述密封腔(23)与汽车空调管路连通,所述密封腔(23)上方设置有通风网罩(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内衬(2)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隔板(21),若干个所述隔板(21)将散热内衬(2)分割成若干个容纳仓(22),所述弹性蛇形套管(44)和电芯封装部(3)均安装在容纳仓(22)内,所述散热内衬(2)和隔板(21)表面均设置有内散热孔(2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液冷循环系统(4)还包括冷媒出管(42)、冷媒进管(43)、连通管(45)、热媒出管(46)和热媒进管(47),所述冷媒出管(42)和热媒进管(47)的一端均与液冷循环器(41)固定连接,所述冷媒进管(43)一端与弹性蛇形套管(44)固定连接,所述冷媒进管(43)另一端与冷媒出管(42)一端插合连接,若干个所述弹性蛇形套管(4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慧明李亚明杨蕃赵旭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奥吉瑞斯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