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边坡防护领域,具体涉及立体挡土墙绿化生态防护系统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1、装配式挡土墙可解决传统边坡挡土墙造价偏高、占地面积多、施工耗材多、不适应软地基、施工速度滞后、景观视觉效果差、破坏生态系统、不可重复使用等问题。
2、本案申请人关于装配式挡土墙提出了如下在先申请:cn217870601u一种加固装配式挡土墙、cn218713257u一种装配式挡墙结构及装配式挡墙。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工程实践的不断探索,申请人发现,这类现有技术功能单一、于生态环境不友好,竣工使用过程中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绿色生态效果较差。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可种植绿植的生态挡土墙,但是申请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目前的现有技术还存在一些弊端,如:(1)部分生态挡土墙依然采用框架结构的装配式挡土墙,导致内部土体基质在雨水冲刷下容易流失,不利于植物长期生长;(2)人工种植的植物容易扎根至墙后边坡内,若植物死亡需更换种植新的植物时,拔出枯萎植物时容易将墙后边坡的表层土体顺带拔下,反而不利于边坡稳定;(3)部分生态挡土墙采用上下完全贯通的容纳基质的结构,这种方式未考虑不同植物生长方向与冠幅高度的不同,也未考虑不同植物根系发育程度的不同,且空间上呈上下分布的不同植物之间相互争夺水份和养分,既无法模拟地载环境、也不具有盆栽环境下的快速干湿分离效果,不利于植物长期生长发育;(4)空间上呈上下分布的不同植物之间根系容易相互盘绕,导致更换部分死亡植物时,容易将上下相邻植物共同拉出;(5)依然需要现场浇筑构造柱,导致装配效率低
3、综上,有必要对现有的装配式生态挡土墙进行改进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立体挡土墙绿化生态防护系统及其装配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生态挡土墙不利于植物生长和更换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立体挡土墙绿化生态防护系统,包括相互拼接的若干预制框体,所述预制框体呈方形;预制框体的前侧面开设方孔,预制框体的左侧面、右侧面和后侧面均封闭,预制框体的底面设置框架,预制框体的顶面敞口;还包括穿过所述方孔的植生组件,所述植生组件与所述前侧面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植生组件高度可调。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生态挡土墙不利于植物生长、且更换植物时容易干扰边坡土体或其它植物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首先提出一种立体挡土墙绿化生态防护系统,本系统的挡土墙通过若干方形的预制框体相互拼接而成,方形结构具有六个表面,本申请以预制框体贴近边坡的一侧作为后侧面,以朝向前方道路的一侧作为前侧面。本申请中在预制框体的前侧面开设方孔,便于自该处种植和更换植物;预制框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设置为封闭结构,便于相邻预制框体之间的拼接,同时避免横向相邻两个预制框体之间的植物相互干扰;预制框体的后侧面也设置为封闭结构,以此避免植物扎根至墙后边坡内;预制框体的底面设置框架,框架顾名思义具有孔洞,可使雨水向下渗流,同时便于在拼接上层预制框体之前提前在下层预制框体的顶部铺设土工布;预制框体的顶面敞口,以节约用料和成本。
5、本申请将植生组件可拆卸的安装在前侧面的方孔处,植生组件的高度可通过任意现有高度调节方式来进行调节,如人为卸下植生组件、更换高度再重新进行连接,或使植生组件滑动配合在方孔内、并在指定高度下进行临时锁定,或直接使用常规的升降装置驱动器升降等。
6、本申请的安装过程包括:首先在边坡前方开挖基础,在基础内装入最底层的预制框体,使横向相邻的预制框体相互拼接,向最底层的预制框体内装填现场土体并压实;
7、之后吊装上一层预制框体,使新装配的预制框体与下方和横向相邻的预制框体均相互拼接;在框架上铺设土工布;在当前层预制框体的前侧面,根据设定高度安装植生组件;向当前层预制框体内装填现场土体并压实;重复本步骤,直至完成最顶层预制框体的吊装;最后在各植生组件上方,向内种植植被。
8、本申请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采用预制框体同时作为挡土墙的墙体与植物生长的基质填充空间,所拼接而成的挡土墙整体保持后部封闭状态,因此植物根系不会扎入至墙后边坡内,即使在更换新的植物时,也不会对墙后边坡的表层土体造成任何干扰,因此更加有利于边坡自身保持稳定;其次,对于挡土墙整体而言,本申请摒弃了传统的框架式装配结构,雨水冲刷下也不会导致土体基质向外流失,并且预制框体蓄水能力与渗水能力均较强,有利于植物长期稳定生长;并且,上下相邻的预制框体之间可通过土工布进行隔离,土工布可适当阻隔上下相邻的预制框体之间内的土体,避免上下分布的不同植物出现根系相互盘绕的问题,降低更换植物时对上下相邻植物的干扰;此外土工布具有吸水性和透水性,可模拟盆栽栽培状态,进而对每个预制框体内模拟盆栽环境,克服了现有技术既无法模拟地载环境、也不具有盆栽优势的问题;此外,本申请可针对不同生长方向、不同冠幅高度或不同根系发育程度的植物品种,灵活调节植生组件高度,进而为其提供不同的生长空间、不同的根系发育空间等,以此避免出现在搭配不同植物组成立体生态挡土墙时生长空间严重不足的问题,也避免在种植根系较浅的植物品种时下方土体深度过大导致干湿循环缓慢的问题;如,对于冠幅较大或向上空间需求旺盛或根系发育较浅的植物,可适当降低植生组件高度;对于垂吊植物或冠幅较小且向上空间需求不大或根系发育较深的植物,可适当升高植生组件高度;因此可以看出,本申请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还更加适用于不同植物在挡土墙上的混植,可避免现有生态挡土墙绿植单一、容易导致司机视觉疲劳等问题,更加有利于形成空间层次分明的绿植毯、有利于充分利用栽培的植物遮挡后方的预制框体。
9、进一步的,所述植生组件包括植生面板、可拆卸连接在植生面板相对两端的限位扣;所述方孔的横向两侧孔壁上均开设若干纵向分布的第一插槽,方孔两侧的第一插槽相互正对;所述第一插槽与所述植生面板相匹配,且所述第一插槽的轴线从预制框体外部至内部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10、本方案在方孔的横向两侧开设若干相互正对的第一插槽,单侧的第一插槽纵向分布,进而通过取下植生面板、并将其插入不同高度的第一插槽,即可调节植生组件的整体高度。植生组件的定位通过限位扣实现,限位扣可拆卸的连接在植生面板的两端,且限位扣无法通过第一插槽,因此当选定好对应的第一插槽并插入植生面板后,将限位扣连接在植生面板的两端,即可通过两侧的限位扣将植生组件挂在指定高度。此外,第一插槽从外向内向下倾斜,使得插入其中的植生面板也保持相同倾斜角度,避免土体从植生面板处流失,还能够对向上生长的植物提供引导、对向下垂吊的植物提供更高的垂吊空间,更有利于充分遮挡后方的预制框体。
11、其中,限位扣与植生面板之间可采用任意现有可拆卸连接方式进行临时的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植生面板位于预制框体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植生背板,所述植生背板上开设若干植生窗,相邻两个植生窗之间设置隔板,所述隔板与植生面板和/或植生背板固定连接。
13、本方案中,植生背板连接在植生面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立体挡土墙绿化生态防护系统,包括相互拼接的若干预制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框体呈方形;预制框体的前侧面(1)开设方孔(8),预制框体的左侧面(2)、右侧面(3)和后侧面(4)均封闭,预制框体的底面设置框架(5),预制框体的顶面敞口;还包括穿过所述方孔(8)的植生组件,所述植生组件与所述前侧面(1)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植生组件高度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挡土墙绿化生态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组件包括植生面板(7)、可拆卸连接在植生面板(7)相对两端的限位扣(6);所述方孔(8)的横向两侧孔壁上均开设若干纵向分布的第一插槽(9),方孔(8)两侧的第一插槽(9)相互正对;所述第一插槽(9)与所述植生面板(7)相匹配,且所述第一插槽(9)的轴线从预制框体外部至内部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挡土墙绿化生态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面板(7)位于预制框体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植生背板(10),所述植生背板(10)上开设若干植生窗(11),相邻两个植生窗(11)之间设置隔板(12),所述隔板(12)与植生面板(7)和/或植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挡土墙绿化生态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组件还包括与植生面板(7)固定连接的伸缩板(13),所述方孔(8)的下侧孔壁上开设与所述伸缩板(13)相匹配的第二插槽(14);所述伸缩板(13)与所述植生背板(10)分别位于植生面板(7)的两侧,且伸缩板(13)与植生背板(10)相互平行;当植生组件连接在前侧面(1)时,所述伸缩板(13)与植生背板(10)均竖直分布,且所述伸缩板(13)的底端插入至所述第二插槽(14)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挡土墙绿化生态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组件还包括位于植生背板(10)横向两端的挡板(15),所述挡板(15)固定在植生面板(7)与植生背板(10)之间;所述植生面板(7)朝向植生背板(10)所在方向的一侧表面还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控根凸棱(16)。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挡土墙绿化生态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面板(7)的相对两端均开设与所述限位扣(6)相匹配的装配槽(17),所述装配槽(17)用于安装所述限位扣(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挡土墙绿化生态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面(1)、左侧面(2)、右侧面(3)和后侧面(4)的顶端均设置凸起(18);所述前侧面(1)、左侧面(2)、右侧面(3)和后侧面(4)的底端均开设第一凹槽(19);所述凸起(18)与所述第一凹槽(19)一一对应且相互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挡土墙绿化生态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面(2)和右侧面(3)顶端的凸起(18)上均开设第二凹槽(20),所述第二凹槽(20)内固定挂环(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挡土墙绿化生态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面(2)外壁开设自顶部敞口的防脱槽(22),所述右侧面(3)外壁固定有与所述防脱槽(22)相匹配的装配条(23)。
10.基于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立体挡土墙绿化生态防护系统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立体挡土墙绿化生态防护系统,包括相互拼接的若干预制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框体呈方形;预制框体的前侧面(1)开设方孔(8),预制框体的左侧面(2)、右侧面(3)和后侧面(4)均封闭,预制框体的底面设置框架(5),预制框体的顶面敞口;还包括穿过所述方孔(8)的植生组件,所述植生组件与所述前侧面(1)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植生组件高度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挡土墙绿化生态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组件包括植生面板(7)、可拆卸连接在植生面板(7)相对两端的限位扣(6);所述方孔(8)的横向两侧孔壁上均开设若干纵向分布的第一插槽(9),方孔(8)两侧的第一插槽(9)相互正对;所述第一插槽(9)与所述植生面板(7)相匹配,且所述第一插槽(9)的轴线从预制框体外部至内部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挡土墙绿化生态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面板(7)位于预制框体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植生背板(10),所述植生背板(10)上开设若干植生窗(11),相邻两个植生窗(11)之间设置隔板(12),所述隔板(12)与植生面板(7)和/或植生背板(10)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挡土墙绿化生态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组件还包括与植生面板(7)固定连接的伸缩板(13),所述方孔(8)的下侧孔壁上开设与所述伸缩板(13)相匹配的第二插槽(14);所述伸缩板(13)与所述植生背板(10)分别位于植生面板(7)的两侧,且伸缩板(13)与植生背板(10)相互平行;当植生组件连接在前侧面(1)时,所述伸缩板(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兆龙,何明静,张星,李洁勇,肖红武,王政松,王义春,刘延龙,聂健行,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