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基坑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9989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基坑一体化装置,包括有提升机构、探测机构、控制仪表箱、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等,本技术通过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可以让深基坑与外界保持空气流通,同时探测机构对深基坑内空气进行实时检测,避免灰尘、缺氧、有害气体等因素危害施工人员的健康,备用电源可以在发电机出现故障等情况下让第一风机、第二风机、提升机构继续运作,保证施工人员顺利撤离,同时手摇机构无需通过供电亦可运作,在施工人员需要撤离且提升机构无法工作的极端情况下,手摇机构可协助施工人员进行撤离,本技术基于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因素并设置对应的结构加以应对,提高了深基坑施工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深基坑作业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深基坑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1、铁塔基础深基坑作业是电力建设工程中的重要工序,由于深基坑作业点地质基础构造复杂多变、作业量大、危险因素多且难以观察识别,容易导致施工中引发安全事故,目前针对电力行业深基坑作业专用设备的仍不够完善,难以形成规范的标准化设备并加以广泛应用,并且会偶发各类安全事故并造成工人伤亡的事件,事故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施工设备设计不合理,导致危险源无法被发现,或者当危险源被发现时,由于施工设备的不合理导致施工人员并不能及时撤离施工现场,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现有部分深基坑施工设备并没有解决上述问题,例如深基坑作业一体化智能机(公开号:cn218507494u公开日:2023-02-21),公开了一种深基坑作业一体化智能机,包括固定箱和防护椅,固定箱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固定箱内腔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双轴电机,双轴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套。

3、上述深基坑作业一体化智能机通过固定块、防护椅、支撑杆、防护杆、十字束紧绳、第二螺纹套、第二螺纹杆和第二驱动电机的设置,并配合第一驱动电机、收缩筒、钢丝绳、连接杆、滑环、卡扣、双轴电机、第一螺纹套和第一螺纹杆进行使用,提高了深基坑施工设备的防护性能,可以避免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掉落至深基坑内,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深基坑施工的过程中还会面临氧含量低导致缺氧、有毒气体或者可燃气体危害施工人员健康、断电导致施工人员难以撤离等问题,而上述深基坑作业一体化智能机并不能解决上述问题,因此仍有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提出一种深基坑一体化装置,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以及满足了实际需求,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2、一种深基坑一体化装置,包括有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以下结构,立柱,所述立柱顶部设有第一吊臂,所述第一吊臂靠近立柱一端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采用钢丝绳连接有第一吊钩,所述第一吊钩位于第一吊臂远离立柱一端;

3、所述第一吊钩内设有探测机构,所述探测机构由显示屏、设于显示屏顶部的吊环、设于显示屏侧面的报警灯以及贯穿显示屏底部探测口组成;

4、所述立柱一侧设有井口支架,所述井口支架一侧设有控制仪表箱,所述控制仪表箱内设有通讯模块与备用电源;所述井口支架一侧设有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所述井口支架顶部铰接有第二吊臂,所述第二吊臂一端设有手摇机构,所述手摇机构采用钢丝绳连接有第二吊钩。

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井口支架包括以下结构,第一横栏,所述第一横栏一端与立柱铰接,所述第一横栏远离立柱一端设有与立柱相互平行的第一竖杆,第二横栏,所述第二横栏一端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栏远离立柱一端设有与立柱相互平行的第二竖杆,所述第二横栏与第一横栏之间设有两条第三横栏,两条所述第三横栏之间设有与立柱相互平行的第三竖杆;

6、所述第一横栏由第一横杆以及套设于第一横杆外的第一套管组成,所述第一套管靠近第一横杆一端设有贯穿第一套管径向表面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横杆径向表面设有若干与第一固定孔匹配的第一定位孔;

7、所述第一竖杆相对第一横杆一侧设有与第一横杆外径匹配的槽孔,所述第一竖杆顶部设有贯穿至槽孔的横杆固定孔,所述第一横杆靠近第一竖杆一端贯穿有横杆固定孔匹配的横杆锁定孔,所述第一套管与立柱铰接;

8、所述第二横栏由第二横杆以及套设于第二横杆外的第二套管组成,所述第二套管靠近第二横杆一端设有贯穿第二套管径向表面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横杆径向表面设有若干与第二固定孔匹配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横杆与第二竖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管与立柱固定连接;

9、每一所述第三横栏均由第三横杆以及套设于第三横杆外的第三套管组成,所述第三套管靠近第三横杆一端设有贯穿第三套管径向表面的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三横杆径向表面设有若干与第三固定孔匹配的第三定位孔,每一所述第三套管均与第三竖杆固定连接,两根所述第三横杆分别与第一竖杆、第二竖杆固定连接。

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仪表箱、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第二吊臂均位于第二套管上。

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立柱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相对井口支架的一侧铰接有两根防倾覆横杆,每一所述防倾覆横杆延伸至井口支架远离底座一侧,每一所述防倾覆横杆远离底座一端底部设有调节脚,所述调节脚顶部设有贯穿防倾覆横杆的调节螺栓;立柱远离防倾覆横杆一侧设有延伸至底座顶面的斜杆18。

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立柱与第一吊臂之间设有与立柱同轴的旋转轴。

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吊臂靠近立柱一端设有提升支架,所述提升支架顶部与驱动机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提升支架远离第一吊臂一侧设有两根转向把手。

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吊臂远离立柱一端设有滑轮,所述驱动机构与第一吊钩连接的钢丝绳绕设在滑轮径向表面。

1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手摇机构侧面设有手摇柄,所述手摇柄靠近手摇机构一端设有贯穿至手摇机构内部的轴杆。

16、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

17、本技术通过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可以让深基坑与外界保持空气流通,同时探测机构对深基坑内空气进行实时检测,避免灰尘、缺氧、有害气体等因素危害施工人员的健康,备用电源可以在发电机出现故障等情况下让第一风机、第二风机、提升机构继续运作,保证施工人员顺利撤离,同时手摇机构无需通过供电亦可运作,在施工人员需要撤离且提升机构无法工作的极端情况下,手摇机构可协助施工人员进行撤离,本技术基于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因素并设置对应的结构加以应对,提高了深基坑施工的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基坑一体化装置,包括有提升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1)包括以下结构,立柱(12),所述立柱(12)顶部设有第一吊臂(13),所述第一吊臂(13)靠近立柱(12)一端设有驱动机构(2),所述驱动机构(2)采用钢丝绳连接有第一吊钩(21),所述第一吊钩(21)位于第一吊臂(13)远离立柱(12)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口支架(3)包括以下结构,第一横栏(31),所述第一横栏(31)一端与立柱(12)铰接,所述第一横栏(31)远离立柱(12)一端设有与立柱(12)相互平行的第一竖杆(32),第二横栏(33),所述第二横栏(33)一端与立柱(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栏(33)远离立柱(12)一端设有与立柱(12)相互平行的第二竖杆(34),所述第二横栏(33)与第一横栏(31)之间设有两条第三横栏(36),两条所述第三横栏(36)之间设有与立柱(12)相互平行的第三竖杆(3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基坑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仪表箱(6)、第一风机(5)、第二风机(8)、第二吊臂(35)均位于第二套管(33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2)底部设有底座(11),所述底座(11)相对井口支架(3)的一侧铰接有两根防倾覆横杆(16),每一所述防倾覆横杆(16)延伸至井口支架(3)远离底座(11)一侧,每一所述防倾覆横杆(16)远离底座(11)一端底部设有调节脚(161),所述调节脚(161)顶部设有贯穿防倾覆横杆(16)的调节螺栓(162);立柱(12)远离防倾覆横杆(16)一侧设有延伸至底座(11)顶面的斜杆(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2)与第一吊臂(13)之间设有与立柱(12)同轴的旋转轴(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臂(13)靠近立柱(12)一端设有提升支架(15),所述提升支架(15)顶部与驱动机构(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提升支架(15)远离第一吊臂(13)一侧设有两根转向把手(15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臂(13)远离立柱(12)一端设有滑轮(17),所述驱动机构(2)与第一吊钩(21)连接的钢丝绳绕设在滑轮(17)径向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摇机构(4)侧面设有手摇柄(42),所述手摇柄(42)靠近手摇机构(4)一端设有贯穿至手摇机构(4)内部的轴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基坑一体化装置,包括有提升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1)包括以下结构,立柱(12),所述立柱(12)顶部设有第一吊臂(13),所述第一吊臂(13)靠近立柱(12)一端设有驱动机构(2),所述驱动机构(2)采用钢丝绳连接有第一吊钩(21),所述第一吊钩(21)位于第一吊臂(13)远离立柱(12)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口支架(3)包括以下结构,第一横栏(31),所述第一横栏(31)一端与立柱(12)铰接,所述第一横栏(31)远离立柱(12)一端设有与立柱(12)相互平行的第一竖杆(32),第二横栏(33),所述第二横栏(33)一端与立柱(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栏(33)远离立柱(12)一端设有与立柱(12)相互平行的第二竖杆(34),所述第二横栏(33)与第一横栏(31)之间设有两条第三横栏(36),两条所述第三横栏(36)之间设有与立柱(12)相互平行的第三竖杆(3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基坑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仪表箱(6)、第一风机(5)、第二风机(8)、第二吊臂(35)均位于第二套管(33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2)底部设有底座(11),所述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军郭怀先刘国晶胡科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力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雨花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