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端板混合配筋预制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9752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有端板混合配筋预制构件,涉及钢筋混凝土预构件领域,本技术包括构件本体、设在所述构件本体两端的端板、在所述构件本体中交替布置的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所述预应力筋的两端部设有钢筋墩头,所述端板设有与所述钢筋墩头对应的沉头孔,所述沉头孔将所述预应力筋固定在两所述端板之间;所述端板向所述构件本体的一侧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将所述非预应力筋固定在两所述端板之间;所述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交替布置形成钢筋组,所述钢筋组的外表面设有螺旋箍筋,以提升所述构件本体的抗剪强度。采用本技术,施工效率高,可提升桩端部的抗剪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钢筋混凝土预构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端板混合配筋预制构件


技术介绍

1、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混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桩以其抗弯强度高、工厂化生产、节能环保、和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桥梁、高速公路等基本建设的重点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混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桩的特点是:在预应力钢筋基础上增加普通螺纹钢作为非预应力钢筋,即此钢筋在预制桩生产过程中不得被张拉,不提供预应力,进而去提高预应力桩的延性韧性,使得桩身受到较强弯矩时,桩身即使出现开裂现象,但也不会发生脆性破坏。

2、在现有的混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桩,因为非预应力钢筋不能被张拉的产品特点,所以目前混合配筋桩的整个生产过程中,非预应力筋与提供张拉力的桩锚固端板不能发生连接,非预应力筋始终是悬浮在构件本体1中的,这会导致该类桩型整体性较差,桩两端部位的抗弯和抗剪性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强度要小于桩身性能;

3、另外两根桩在工地施工通过焊接端板进行接桩时,由于两根桩内的非预应力钢筋都没有与端板形成连接,两根桩的非预应力钢筋性能无法整合到端板上,进而无法与下一根桩内非预应力形成串联。在接桩处,即使端板焊接接桩强度再高,接桩处力学性能都远不及桩身强度。

4、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有端板混合配筋预制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有端板混合配筋预制构件,施工效率高,可提升桩端部的抗剪强度。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有端板混合配筋预制构件,包括构件本体、设在所述构件本体两端的端板、沿所述构件本体的长度方向布置的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所述预应力筋的两端部设有钢筋墩头,所述端板设有与所述钢筋墩头对应的沉头孔,所述沉头孔将所述预应力筋固定在两所述端板之间;所述端板面向所述构件本体的一侧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将所述非预应力筋固定在两所述端板之间;所述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交替布置形成钢筋组,所述钢筋组的外表面设有螺旋箍筋,以提升所述构件本体的抗剪强度。

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端板设有张拉孔,供张拉机器牵引以对所述预应力筋施加预应力。

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张拉孔与所述沉头孔连通,以使所述预应力筋穿过所述张拉孔后置入所述沉头孔中。

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沉头孔包括沉头部和穿筋部,所述钢筋墩头的直径小于所述沉头部的直径并大于所述穿筋部的直径,以便于使所述预应力筋置入所述沉头孔中。

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套筒与所述端板连接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变径端,所述变径端的内部直径大于所述非预应力筋的直径;沿着所述变径端向所述固定端的方向,所述套筒的内部直径逐渐增大,直至与所述固定端的内部直径一致;所述端板设有与所述固定端连通的端板开孔,夹片从所述端板开孔进入所述套筒以将所述非预应力筋夹紧在所述套筒中。

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夹片与所述非预应力筋的接触面为锯齿状的粗糙面;所述夹片与所述套筒的内部直径变化部分的接触面相适配。

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端板开孔的直径与所述固定端的内部直径一致。

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套筒和端板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焊接的焊缝设在所述套筒与端板连接处的外侧。

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钢筋组的外表面与螺旋箍筋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或捆扎。

12、实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3、本技术通过端板和套筒连接,套筒固定非预应力筋,通过沉头孔配合钢筋墩头以固定预应力筋,施工效率高;

14、通过使用夹片固定套筒中的非预应力筋,从而实现混合配筋桩生产时中非预应力筋不被张拉,在桩身混凝土凝固后,非预应力筋与端板形成有效连接,保证了预制桩的整体性,使得单桩的桩端处及俩桩接桩处的抗剪和抗弯性能与桩身中部保持一致,提高桩端部的抗剪强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端板混合配筋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构件本体、设在所述构件本体两端的端板、沿所述构件本体的长度方向布置的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端板混合配筋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设有张拉孔,供张拉机器牵引以对所述预应力筋施加预应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端板混合配筋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孔与所述沉头孔连通,所述预应力筋穿过所述张拉孔后置入所述沉头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端板混合配筋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头孔包括沉头部和穿筋部,所述钢筋墩头的直径小于所述沉头部的直径并大于所述穿筋部的直径,所述预应力筋置入所述沉头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端板混合配筋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与所述端板连接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变径端,所述变径端的内部直径大于所述非预应力筋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端板混合配筋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片与所述非预应力筋的接触面为锯齿状的粗糙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端板混合配筋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开孔的直径与所述固定端的内部直径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端板混合配筋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和端板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端板混合配筋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焊接的焊缝设在所述套筒与端板连接处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端板混合配筋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组的外表面与螺旋箍筋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或捆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端板混合配筋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构件本体、设在所述构件本体两端的端板、沿所述构件本体的长度方向布置的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端板混合配筋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设有张拉孔,供张拉机器牵引以对所述预应力筋施加预应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端板混合配筋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孔与所述沉头孔连通,所述预应力筋穿过所述张拉孔后置入所述沉头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端板混合配筋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头孔包括沉头部和穿筋部,所述钢筋墩头的直径小于所述沉头部的直径并大于所述穿筋部的直径,所述预应力筋置入所述沉头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端板混合配筋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耀文李龙张栩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三和管桩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