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工作台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9607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工作台交换装置,包括有一机台、一第一交换单元以及一第二交换单元,所述机台上的移动平台以一旋转机构将工作台由第三轴线方向旋转至第一轴线方向的回收位置,而所述第一交换单元也以一驱动机构传动第一活动基座至回收位置,并供所述工作台连结在其活动基座顶面,以回收至第一交换单元上,其后,所述旋转机构再将由第一轴线方向旋转至第二轴线方向的交换位置,第二交换单元也以一驱动机构传动第二活动基座上的待加工台至交换位置,并供所述待加工台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上,使待加工台接受加工。(*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具机的自动工作台交换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夹角的双工作台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制造业在工具机上都配备有自动工作交换台(APC),因为自动工作交换台分别能提供具有交换功能的第一工作台与第二工作台,以方便操作者能够搭配不同的模治具使用,当机台上的第一工作台在执行加工的同时,操作者可于待换侧更换第二工作台上的待加工件,以节省工件上下时间,因此对工具机的生产性提高很多,也可配合不同加工流程,将模具作调整,以提高加工生产效率及应变性; 然而如图1所示,现有工具机的主轴移动方向与机台移动方向均为垂直设置,在实际使用上其结合处强度较弱,容易使工具机的机台使用寿命减少,因此,本案申请人也将主轴移动方向与机台移动方向设置相同方向,并针对机台方向改良第一工作台与第二工作台,以更增加机台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输送工作台,并且满足多重切削需求的双工作台交换装置。 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化、可縮短工作台整体交换时间,大幅增加交换效率与精密度高的自动工作台交换装置。 可达成上述技术目的的自动工作台交换装置,包括有 机台,设有一移动平台,并在所述移动平台上的加工位置设置一工作台,且所述移动平台能沿着第三轴线往复位移; 第一交换单元,以第一轴线沿着一预定路径延伸以将移动平台上的工作台移动回收至第一交换单元上,且所述第一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轴线成一夹角; 第二交换单元,其上设置有待加工台,也以第二轴线沿着一预定路径延伸以将待加工台移动至所述移动平台上,且第二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轴线成一夹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自动工作台交换装置,复合化、可縮短工作台整体交换时间,大幅增加交换效率与精密度高。附图说明图1现有工具机配备自动工作交换台的顶面示意图; 图2本技术自动工作台交换装置的示意图,其显示第一轴线、第二轴线以及第三轴线相关位置。 图3本技术自动工作台交换装置,其顯示工作台与回收位置之相关示意图。 图4本技术自动工作台交换装置,其顯示工作台与交换位置之相关示意图。 图5本技术自动工作台交换装置的示意图; 图6本技术自动工作台交换装置,其显示工作台上的工件加工完成后,进而 以一旋转机构将工作台由第三轴线方向旋转至第一轴线方向的回收位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7本技术自动工作台交换装置,其显示第二交换单元以一驱动机构传动第 二活动基座上的待加工台至移动平台上的交换位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本技术所提供的自动工作台51交换装置,包括有一机台1、一第 一交换单元2以及一第二交换单元3 机台1,设有一移动平台11,并在所述移动平台11上的加工位置设置一工作台51, 所述移动平台11与工作台51间设有一旋转机构6,该旋转机构6能受控制带动工作台51 旋转;,而所述旋转机构6是连结在所述工作台51的下方,用以带动所述工作台51形成转 动,所述移动平台11能在机台1上沿着第三轴线L3往复位移; 如图3所示,第一交换单元2,以第一轴线Ll沿着一预定路径延伸以将移动平台 11上的工作台51移动回收至第一交换单元2上,且所述第一轴线Ll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 三轴线L3成一夹角,所述夹角为一锐角或一钝角; 如图4所示,第二交换单元3,其上设置有待加工台52,也以第二轴线L2沿着一预定路径延伸以将待加工台52移动至所述移动平台11上,且第二轴线L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轴线L3成一夹角,所述夹角为一锐角或一钝角。 其中,所述第一轴线Ll与所述第二轴线L2成一钝角或一锐角。 如图3、图5、图6所示,工作台51上的工件加工完成后,所述移动平台11与工作台51间设有一旋转机构6,所述移动平台11进而以一旋转机构6将工作台51由第三轴线L3方向旋转至第一轴线Ll方向的回收位置61,所述旋转机构6受所述控制单元控制而旋转,且其中所述第一交换单元2进而包括驱动机构4和第一活动基座21 ,所述驱动机构4连接带动所述第一活动基座21,所述驱动机构4能传动第一活动基座21至回收位置61,并供所述工作台51连结在其第一活动基座21顶面,以回收至第一交换单元2上; 如图4、图5、图7所示,当工作台51由第一活动基座21回收至第一交换单元2后,所述第二交换单元3进而包括以一驱动机构4传动第二活动基座31上的待加工台52至移动平台11上的交换位置62,并供所述待加工台52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11上,使待加工台52接受加工。其中所述回收位置61与所述交换位置62为相同圆心。 或所述工作台51上的工件加工完成后,因所述移动平台11与工作台51间设有一 旋转机构6,所述移动平台11进而以一旋转机构6将工作台51由第三轴线L3方向旋转至 第二轴线L2方向的回收位置61,所述旋转机构6受所述控制单元控制而旋转,且其中所述 第二交换单元3进而包括驱动机构4和第一活动基座21,所述驱动机构4连接带动所述第 一活动基座21,所述驱动机构4能传动第二活动基座31至回收位置61,并供所述工作台51 连结在其第二活动基座31顶面,以回收至第二交换单元3上; 或当工作台51由第二活动基座31回收至第二交换单元3后,所述第一交换单元2 进而包括以一驱动机构4传动第一活动基座21上的待加工台52至移动平台11上的交换 位置62,并供所述待加工台52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11上,使待加工台52接受加工。其中所述回收位置61与所述交换位置62为相同圆心。 所述驱动机构4是一耦接螺杆的马达,其配置于第一交换单元2 (或第二交换单元 3)上,所述马达使得所述螺杆转动用以传动第一活动基座21(或第二活动基座31)。或所 述驱动机构4是以从动齿轮套接于所述链轮上的链条,且所述链轮由马达驱动转动,该马 达配置于第一交换单元2 (或第二交换单元3)上,所述马达使得所述链轮转动用以传动第 一活动基座21 (或第二活动基座31)。 上列详细说明针对本技术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但所述实施例并非用 以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 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综上所述,本案不但在空间型态上确属创新,并能较现有物品增进上述多项功效, 应已充分符合新颖性及进步性的法定新型专利要件,依法提出申请,恳请贵局核准本件实 用新型专利申请案,以励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工作台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机台,设有一移动平台,并在所述移动平台上的加工位置设置一工作台,且所述移动平台能沿着第三轴线往复位移;第一交换单元,以第一轴线沿着一预定路径延伸以将所述移动平台上的工作台移动回收至所述第一交换单元上,且所述第一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轴线成一夹角;第二交换单元,其上设置有待加工台,也以第二轴线沿着一预定路径延伸以将所述待加工台移动至所述移动平台上,且所述第二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轴线成一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自动工作台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机台,设有一移动平台,并在所述移动平台上的加工位置设置一工作台,且所述移动平台能沿着第三轴线往复位移;第一交换单元,以第一轴线沿着一预定路径延伸以将所述移动平台上的工作台移动回收至所述第一交换单元上,且所述第一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轴线成一夹角;第二交换单元,其上设置有待加工台,也以第二轴线沿着一预定路径延伸以将所述待加工台移动至所述移动平台上,且所述第二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轴线成一夹角。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工作台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与工作台间 设有一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能受控制带动所述工作台旋转。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工作台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与所述工作 台间设有一旋转机构,所述移动平台通过所述旋转机构将所述工作台由所述第三轴线方向 旋转至所述第一轴线方向的回收位置,所述第一交换单元进而包括一驱动机构和一第一活 动基座,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基座,所述驱动机构能传动所述第一活动基座至 该回收位置,并供所述工作台连结在所述第一活动基座顶面,以回收至所述第一交换单元 上。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动工作台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与工作台间 设有一旋转机构,所述移动平台通过所述旋转机构将所述工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丽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