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9468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3
本技术涉及防护结构领域,具体是一种电源防护结构,包括包括外壳本体、固定架,外壳本体内侧上侧壁固定衔接动力电池下侧壁,动力电池上侧固定衔接固定架下侧,外壳本体下侧内侧壁左上侧固定连接灭火装置下侧壁,灭火装置右侧为控制柜,灭火装置右侧联接温感模块左侧,温感模块下侧衔接动力电池上侧壁,控制柜前侧输出端联接外接口模块后侧输入端,外接口模块前侧输出端联接充电口输入端,控制柜后侧输入端联接动力电池前侧输出端,动力电池数据输出端联接BMS控制柜输入端,BMS控制柜数据输出端联接控制柜输入端,对输入和输出口进行有效的防护,防护等级达到IP67,可实时监测电池温度及温度控制,提高安全等级,可避免电池的爆炸导致火灾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防护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电源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1、车载动力电池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使用越来越广泛,设计到各类电池的使用,包括氢酸电池、锂电池等,又可分为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无论是那种车用电池,都需要有合适的防护结构,高级的防护直接使用pack成组,但由于成本较高并不适用于所有车载动力电池,其中一部分任然使用电池箱防护,其中隧道机车是用于修建地铁配合盾构机运送泥土的动力机车,需要较大电力储备,而使用环境恶劣,且电源常直接用模组成簇的结构,内部防护及其结构单一,电池箱大多输入口和输出口没有进行有效的防护,使得输入口和输出口内部容易进入灰尘和水,整体ip等级较低,温监布点单一,在使用中若发生高温导致的损坏不仅影响使用还会对人产生伤害出现安全隐患,其中电池的爆炸导致的火灾也是有发生,在原有车载动力电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电源防护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源防护结构,包括外壳本体、紧固件、固定架,外壳本体内侧上侧壁固定衔接动力电池下侧壁,动力电池上侧固定衔接固定架下侧,外壳本体下侧内侧壁左上侧固定连接灭火装置下侧壁,灭火装置右侧为控制柜,灭火装置右侧联接温感模块左侧,温感模块下侧衔接动力电池上侧壁,控制柜前侧输出端联接外接口模块后侧输入端,外接口模块前侧输出端联接充电口输入端,控制柜后侧输入端联接动力电池前侧输出端,动力电池数据输出端联接bms控制柜输入端,bms控制柜数据输出端联接控制柜输入端,从而通过灭火装置可防止意外导致动力电池起火而引发的火灾,bms控制柜和控制柜可对动力电池使用进行实时监控及反馈控制。

4、做为本技术的一种电源防护结构,其中,控制柜前侧输出端联接外接口模块后侧输入端,外接口模块前侧输出端联接通讯口输入端,通讯口输入端联接控制柜输入端,外壳本体外侧壁设有铲齿散热板,铲齿散热板设有多个,能通过多个铲齿散热板增加防护结构的外侧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其散热效果。

5、做为本技术的一种电源防护结构,其中,外壳本体后侧壁右上侧嵌设有外接口模块,外接口模块左侧嵌设固定连接有电源接口,外接口模块中部嵌设固定连接有通讯口,外接口模块右侧嵌设固定连接有充电口,可通过外接口模块上的电源接口、通讯口和充电口实现内部外部的联接,从而通过隔离使得防护结构的高度密封效果,达到ip67的防护等级。

6、做为本技术的一种电源防护结构,其中,外壳本体左上侧竖向固定连接有紧固件,紧固件固定外壳本体和顶板,顶板下侧壁固定衔接外壳本体上侧壁,紧固件设有多个,外壳本体前侧嵌设有定位器,定位器电性连接控制柜。

7、做为本技术的一种电源防护结构,其中,外壳本体右侧壁固定焊接连接紧固板内侧壁,紧固板上侧外侧壁固定焊接拉手右侧内侧壁,紧固板设有多个,拉手设有多个,外壳本体右前侧固定连接防护盒后侧,防护盒可转动连接盒盖左侧,防护盒内侧为电源接口、充电口和通讯口。

8、做为本技术的一种电源防护结构,其中,外壳本体内侧固定衔接多个动力电池,动力电池上侧固定衔接有多个固定架,固定架下侧固定连接连接板,连接板下侧壁固定连接外壳本体内侧壁。

9、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0、本技术涉及防护结构领域,具体是一种电源防护结构,该车载动力电池对输入和输出口进行有效的防护,可应用于各种场合,整体防护等级可达到ip67级,可以进行实时监测电池的温度及温度控制,提高使用安全等级,设有灭火装置可避免电池的爆炸导致火灾发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防护结构,包括外壳本体(1)、紧固件(2)、固定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本体(1)内侧上侧壁固定衔接动力电池(4)下侧壁,所述动力电池(4)上侧固定衔接固定架(3)下侧,所述外壳本体(1)下侧内侧壁左上侧固定连接灭火装置(9)下侧壁,所述灭火装置(9)右侧为控制柜(10),所述灭火装置(9)右侧联接温感模块(12)左侧,所述温感模块(12)下侧衔接动力电池(4)上侧壁,所述控制柜(10)前侧输出端联接外接口模块(5)后侧输入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柜(10)前侧输出端联接外接口模块(5)后侧输入端,所述外接口模块(5)前侧输出端联接通讯口(17)输入端,所述通讯口(17)输入端联接控制柜(10)输入端,所述外壳本体(1)外侧壁设有铲齿散热板(14),所述铲齿散热板(14)设有多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本体(1)后侧壁右上侧嵌设有外接口模块(5),所述外接口模块(5)左侧嵌设固定连接有电源接口(15),所述外接口模块(5)中部嵌设固定连接有通讯口(17),所述外接口模块(5)右侧嵌设固定连接有充电口(1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本体(1)左上侧竖向固定连接有紧固件(2),所述紧固件(2)固定外壳本体(1)和顶板(13),所述顶板(13)下侧壁固定衔接外壳本体(1)上侧壁,所述紧固件(2)设有多个,所述外壳本体(1)前侧嵌设有定位器(101),所述定位器(101)电性连接控制柜(1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本体(1)右侧壁固定焊接连接紧固板(6)内侧壁,所述紧固板(6)上侧外侧壁固定焊接拉手(7)右侧内侧壁,所述紧固板(6)设有多个,所述拉手(7)设有多个,所述外壳本体(1)右前侧固定连接防护盒(51)后侧,所述防护盒(51)可转动连接盒盖(52)左侧,所述防护盒(51)内侧为电源接口(15)、充电口(16)和通讯口(17)。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本体(1)内侧固定衔接多个动力电池(4),所述动力电池(4)上侧固定衔接有多个固定架(3),所述固定架(3)下侧固定连接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下侧壁固定连接外壳本体(1)内侧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防护结构,包括外壳本体(1)、紧固件(2)、固定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本体(1)内侧上侧壁固定衔接动力电池(4)下侧壁,所述动力电池(4)上侧固定衔接固定架(3)下侧,所述外壳本体(1)下侧内侧壁左上侧固定连接灭火装置(9)下侧壁,所述灭火装置(9)右侧为控制柜(10),所述灭火装置(9)右侧联接温感模块(12)左侧,所述温感模块(12)下侧衔接动力电池(4)上侧壁,所述控制柜(10)前侧输出端联接外接口模块(5)后侧输入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柜(10)前侧输出端联接外接口模块(5)后侧输入端,所述外接口模块(5)前侧输出端联接通讯口(17)输入端,所述通讯口(17)输入端联接控制柜(10)输入端,所述外壳本体(1)外侧壁设有铲齿散热板(14),所述铲齿散热板(14)设有多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本体(1)后侧壁右上侧嵌设有外接口模块(5),所述外接口模块(5)左侧嵌设固定连接有电源接口(15),所述外接口模块(5)中部嵌设固定连接有通讯口(17),所述外接口模块(5)右侧嵌设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冠军胡江车素英张利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军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