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铝盐在提高硅藻中硅藻壳含量的应用及一种提高硅藻中硅藻壳含量的培养基制造技术_技高网

铝盐在提高硅藻中硅藻壳含量的应用及一种提高硅藻中硅藻壳含量的培养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9099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硅藻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铝盐在提高硅藻中硅藻壳含量的应用及一种提高硅藻中硅藻壳含量的培养基。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铝盐用于培养硅藻可以有效提高硅藻细胞中硅藻壳的含量。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配方的培养基可以明显提升硅藻细胞中二氧化硅(硅藻壳的主要成分)含量,并发现包括氯化铝和硝酸铝在内的铝盐的添加量是硅藻中硅藻壳含量提升的关键点。在0.025‑0.280mg/L的添加量范围内,硅藻壳含量随铝盐添加量的增大而上升,呈现的主要规律为铝盐的添加越多硅藻壳含量越高,使单位生产面积可以收获更多的硅藻壳,在此添加范围内可使硅藻中硅藻壳的含量提升10%‑25%,具有广泛地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硅藻培养,具体涉及铝盐在提高硅藻中硅藻壳含量中的应用及一种提高硅藻中硅藻壳含量的培养基。


技术介绍

1、硅藻是一种单细胞植物,个体微小,大小通常在10至200微米范围内。硅藻在海洋和淡水环境中普遍存在,种类超过20万种。它们的外壳呈现微米和纳米结构,主要由无定形水合介孔二氧化硅制成,在其内部包含着有机原生质。硅藻的一个特点是它们产生硅质微孔到纳米孔的细胞壁,即硅藻壳,其二氧化硅层的分层组织产生非常复杂的孔隙图形。

2、硅藻的这种结构具有高表面积,机械抗性,独特的光学特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点。硅藻壳具有复杂的微型纳米结构,其开发前景诱人,应用面广泛,成本低廉。不同结构的硅藻壳可以用于太阳能光伏材料、锂电池阴极材料、白炭黑材料、可降解塑料、高性能轻型材料、催化剂载体、金属复合材料等方向。

3、自然生长的硅藻细胞中硅藻壳的含量相对恒定,基本稳定在20%到30%。目前,使用传统的硅藻培养基生产的硅藻,其硅藻壳的含量与自然生长的硅藻中硅藻壳含量基本相同。但是无论采用传统的硅藻培养基生产的硅藻还是自然生长的硅藻中硅藻壳含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对于硅藻壳多元化的需求。

4、对于藻类培养基配方的改良,一般具有明确的目的。传统藻类培养基配方的改良,主要目标一般为提高藻类生长速度、提高藻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藻类的抗污染能力、提高藻类的某些高附加值成分的含量。然而由于硅藻壳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工作不够深入和广泛,目前尚无用于提升硅藻细胞中硅藻壳含量的培养基配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铝盐在提高硅藻中硅藻壳含量的应用及一种提高硅藻中硅藻壳含量的培养基,将氯化铝用于培养硅藻可以有效提高硅藻细胞中硅藻壳的含量。

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铝盐在提高硅藻中硅藻壳含量的应用。

3、优选的,所述应用包括将铝盐添加至硅藻培养基中使用;所述铝盐包括氯化铝或硝酸铝。

4、优选的,所述铝盐在硅藻培养基中的浓度为0.025-0.280mg/l。

5、优选的,所述硅藻的类型包括角毛藻、菱形藻和舟形藻中的一种或多种。

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提高硅藻中硅藻壳含量的培养基,以水为溶剂,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60-75mg/l的硝酸钠(nano3)、5mg/l的一水磷酸二氢钠(nah2po4·h2o)、30mg/l的九水偏硅酸钠(na2sio3·9h2o)、2.00-4.36mg/l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二水合物(na2edta·2h2o)、3.0-3.2mg/l的六水三氯化铁(fecl3·6h2o)、0.01mg/l的五水硫酸铜(cuso4·5h2o)、0.022-0.024mg/l的七水硫酸锌(znso4·7h2o)、0.010-0.012mg/l的六水氯化钴(cocl2·6h2o)、0.18mg/l的四水氯化锰(mncl2·4h2o)、0.0063-0.01mg/l的钼酸钠二水合物(na2moo4·2h2o)和0.025-0.280mg/l的铝盐。

7、优选的,所述铝盐的浓度为0.200-0.250mg/l;所述铝盐包括氯化铝或硝酸铝。

8、优选的,所述硝酸钠的浓度为60mg/l。

9、优选的,所述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二水合物的浓度为2.00mg/l;所述六水三氯化铁的浓度为3.0mg/l;所述七水硫酸锌的浓度为0.023mg/l;所述六水氯化钴的浓度为0.012mg/l;所述钼酸钠二水合物的浓度为0.01mg/l。

10、优选的,所述提高硅藻中硅藻壳含量的培养基包括如下组分:60mg/l的硝酸钠、5mg/l的一水磷酸二氢钠、30mg/l的九水偏硅酸钠、2.00mg/l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二水合物、3.0mg/l的六水三氯化铁、0.01mg/l的五水硫酸铜、0.023mg/l的七水硫酸锌、0.012mg/l的六水氯化钴、0.18mg/l的四水氯化锰、0.01mg/l的钼酸钠二水合物和0.025-0.280mg/l的铝盐。

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提高硅藻中硅藻壳含量的培养基在提高硅藻中硅藻壳的含量的应用。

12、有益效果:

1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铝盐在提高硅藻中硅藻壳含量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将包括氯化铝和硝酸铝在内的铝盐用于培养硅藻可以有效提高硅藻细胞中硅藻壳的含量。

14、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硅藻中硅藻壳含量的培养基,以水为溶剂,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60-75mg/l的硝酸钠、5mg/l的一水磷酸二氢钠、30mg/l的九水偏硅酸钠、2.00-4.36mg/l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二水合物、3.0-3.2mg/l的六水三氯化铁、0.01mg/l的五水硫酸铜、0.022-0.024mg/l的七水硫酸锌、0.010-0.012mg/l的六水氯化钴、0.18mg/l的四水氯化锰、0.0063-0.01mg/l的钼酸钠二水合物和0.025-0.280mg/l的铝盐。本专利技术所述配方的培养基可以明显提升硅藻细胞中二氧化硅(硅藻壳的主要成分)含量,并发现铝盐的添加量是硅藻中硅藻壳含量提升的关键点。在0.025-0.280mg/l的添加量范围内,硅藻壳含量随铝盐添加量的增大而上升,呈现的主要规律为铝盐的添加越多硅藻壳含量越高,使单位生产面积可以收获更多的硅藻壳,在此添加范围内可使硅藻中硅藻壳的含量提升10%-25%,具有广泛地应用前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铝盐在提高硅藻中硅藻壳含量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将铝盐添加至硅藻培养基中使用;所述铝盐包括氯化铝或硝酸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盐在硅藻培养基中的浓度为0.025-0.280mg/L。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藻的类型包括角毛藻、菱形藻和舟形藻中的一种或多种。

5.一种提高硅藻中硅藻壳含量的培养基,以水为溶剂,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60-75mg/L的硝酸钠、5mg/L的一水磷酸二氢钠、30mg/L的九水偏硅酸钠、2.00-4.36mg/L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二水合物、3.0-3.2mg/L的六水三氯化铁、0.01mg/L的五水硫酸铜、0.022-0.024mg/L的七水硫酸锌、0.010-0.012mg/L的六水氯化钴、0.18mg/L的四水氯化锰、0.0063-0.01mg/L的钼酸钠二水合物和0.025-0.280mg/L的铝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盐的浓度为0.200-0.250mg/L;所述铝盐包括氯化铝或硝酸铝。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硝酸钠的浓度为60mg/L。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二水合物的浓度为2.00mg/L;所述六水三氯化铁的浓度为3.0mg/L;所述七水硫酸锌的浓度为0.023mg/L;所述六水氯化钴的浓度为0.012mg/L;所述钼酸钠二水合物的浓度为0.01mg/L。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高硅藻中硅藻壳含量的培养基包括如下组分:60mg/L的硝酸钠、5mg/L的一水磷酸二氢钠、30mg/L的九水偏硅酸钠、2.00mg/L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二水合物、3.0mg/L的六水三氯化铁、0.01mg/L的五水硫酸铜、0.023mg/L的七水硫酸锌、0.012mg/L的六水氯化钴、0.18mg/L的四水氯化锰、0.01mg/L的钼酸钠二水合物和0.025-0.280mg/L的铝盐。

10.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培养基在提高硅藻中硅藻壳的含量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铝盐在提高硅藻中硅藻壳含量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将铝盐添加至硅藻培养基中使用;所述铝盐包括氯化铝或硝酸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盐在硅藻培养基中的浓度为0.025-0.280mg/l。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藻的类型包括角毛藻、菱形藻和舟形藻中的一种或多种。

5.一种提高硅藻中硅藻壳含量的培养基,以水为溶剂,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60-75mg/l的硝酸钠、5mg/l的一水磷酸二氢钠、30mg/l的九水偏硅酸钠、2.00-4.36mg/l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二水合物、3.0-3.2mg/l的六水三氯化铁、0.01mg/l的五水硫酸铜、0.022-0.024mg/l的七水硫酸锌、0.010-0.012mg/l的六水氯化钴、0.18mg/l的四水氯化锰、0.0063-0.01mg/l的钼酸钠二水合物和0.025-0.280mg/l的铝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盐的浓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军罗均龙张江涛龚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