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内爬塔吊防护平台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内爬塔吊防护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8983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超高层内爬塔吊防护平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爬塔吊防护平台,包括平台主体结构、翻板单元、吊挂系统、爬梯、剪力墙上预埋件和电动葫芦,所述平台主体结构由核心筒形状设置,所述翻板单元围绕平台主体结构布置在边缘,且所述翻板单元通过合页与平台主体结构进行铰接,所述吊挂系统的周围设置有若干组吊点,通过翻板单元上的合页与平台主体结构进行铰接,根据施工工况由平台主体结构边缘翻向核心筒墙体封闭间隙或选择收回,而吊挂系统通过剪力墙上预埋件及电动葫芦为平台主体结构提供提升动力,爬梯可将吊挂系统逐层进行周转安装的作用,提高了吊塔的防护范围和爬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超高层内爬塔吊防护平台,特别涉及一种内爬塔吊防护平台。


技术介绍

1、塔吊是工地上必不可少的一类工程设备,承担着工地上钢筋、钢管等原材料的吊高功能。塔吊都是以一节一节的接长方式升高的。随着设计理念及施工技术的日新月异,建筑高度不断增加,平臂塔吊已无法满足超高层结构施工要求,因此一种内爬式塔吊就此诞生,所谓内爬式起重机是指设置在建筑物内部,整机能随着建筑物升高而升高的塔吊设备,以其可随结构结构共同提升,起重量大,广受施工单位喜爱。

2、然而现有的塔吊受工地环境的干扰,使吊塔在搭建过程中需要多人操作,造成了吊塔的爬升效率较低,降低了吊塔的防护范围和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爬塔吊防护平台,包括平台主体结构、翻板单元、吊挂系统、爬梯、剪力墙上预埋件和电动葫芦,所述平台主体结构由核心筒形状设置,所述翻板单元围绕平台主体结构布置在边缘,且所述翻板单元通过合页与平台主体结构进行铰接,所述吊挂系统的周围设置有若干组吊点,且若干组所述吊点均匀分布在平台主体结构的吊挂受力点,所述爬梯分布安装在平台主体结构的吊挂受力点临近的位置,所述吊挂系统通过剪力墙上预埋件及电动葫芦为平台主体结构提供提升动力。

2、进一步的,所述平台主体结构的边缘较核心筒内缘缩小300mm由钢方通作为骨架,且所述钢方通上铺花纹钢板。

3、进一步的,所述吊挂系统的顶部设置有塔吊支撑梁。

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5、1、通过翻板单元上的合页与平台主体结构进行铰接,根据施工工况由平台主体结构边缘翻向核心筒墙体封闭间隙或选择收回,而吊挂系统通过剪力墙上预埋件及电动葫芦为平台主体结构提供提升动力,爬梯可将吊挂系统逐层进行周转安装的作用,提高了吊塔的防护范围和爬升效率。

6、2、通过塔吊支撑梁提供水平硬防护,防止上方结构施工时钢筋石块等杂物坠落,提供下方水平结构施工的安全环境,在塔吊顶升前,塔吊支撑梁拆除后,供工人站立操作,便于爬升操作。

7、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爬塔吊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主体结构(1)、翻板单元(2)、吊挂系统(3)、爬梯(4)、剪力墙上预埋件(8)和电动葫芦(9),所述平台主体结构(1)由核心筒形状设置,所述翻板单元(2)围绕平台主体结构(1)布置在边缘,且所述翻板单元(2)通过合页与平台主体结构(1)进行铰接,所述吊挂系统(3)的周围设置有若干组吊点(5),且若干组所述吊点(5)均匀分布在平台主体结构(1)的吊挂受力点,所述爬梯(4)分布安装在平台主体结构(1)的吊挂受力点临近的位置,所述吊挂系统(3)通过剪力墙上预埋件(8)及电动葫芦(9)为平台主体结构(1)提供提升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爬塔吊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主体结构(1)的边缘较核心筒内缘缩小300mm由钢方通(7)作为骨架,且所述钢方通(7)上铺花纹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爬塔吊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挂系统(3)的顶部设置有塔吊支撑梁(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爬塔吊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主体结构(1)、翻板单元(2)、吊挂系统(3)、爬梯(4)、剪力墙上预埋件(8)和电动葫芦(9),所述平台主体结构(1)由核心筒形状设置,所述翻板单元(2)围绕平台主体结构(1)布置在边缘,且所述翻板单元(2)通过合页与平台主体结构(1)进行铰接,所述吊挂系统(3)的周围设置有若干组吊点(5),且若干组所述吊点(5)均匀分布在平台主体结构(1)的吊挂受力点,所述爬梯(4)分布安装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琪潘寒王赛赛熊博熊庆春钱旻袁潇李博迪吴中俣陈可罗文奥苗文源朱久锐吴七吉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云构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