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配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8919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0
本技术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电梯配重结构,包括配重架,所述配重架内部两侧均开设有轨槽,所述轨槽的内侧安装有配重模块,所述轨槽的内侧安装有顶紧结构,所述配重模块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内侧均开设有十字槽,所述十字槽的外侧均连通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外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限位杆的外侧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隔板的内侧开设有槽道,所述槽道的内侧均滑动连接有卡块,所述槽道的内侧均安装有第二弹簧,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配重架、外壳、挡板和隔板等结构实现了电梯配重结构通过多层级装配使工作人员在安装配重时可以手动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具体为一种电梯配重结构


技术介绍

1、电梯配重结构,又称为电梯对重结构,设置在电梯的对重系统中,用于增加对重系统的重量,从而达到平衡轿厢以及部分载荷的重量,从而提高曳引能力,减少曳引机功率。

2、现有的电梯配重结构通常由配重架和配重板组成,根据所需的配重量在配重架内安装合适数目的配重板,虽然现有电梯配重结构为装配式结构,但由于单一配重板的重量影响(通常在40kg以上),在实际装配时仍然需要工作人员通过吊装工具进行安装,较为不便,因此,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电梯配重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配重结构,以解决现有配重结构的配重板重量较高需要配合吊装工具安装,较为繁琐不便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梯配重结构,包括配重架,所述配重架内部两侧均开设有轨槽,所述轨槽的内侧安装有配重模块,所述轨槽的内侧安装有顶紧结构,所述配重模块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内侧均开设有十字槽,所述十字槽的外侧均连通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外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限位杆的外侧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隔板的内侧开设有槽道,所述槽道的内侧均滑动连接有卡块,所述槽道的内侧均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外壳的内侧安装有配重块,所述外壳的内侧开设有插口,所述插口的两侧均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插板。

4、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限位槽的内侧,所述挡板设置在十字槽的内侧,所述挡板的宽度与十字槽的槽宽尺寸大小相同,所述挡板的两端为圆角设置。

5、优选的,所述隔板上的槽道共设置有4个,且槽道呈上下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弹簧均设置在卡块的外端面与槽道的内壁之间。

6、优选的,所述卡块由轨块、限位条和导向块组成,所述卡块的导向块均设置在十字槽的内侧,所述卡块的导向块后端面与挡板的前端面相贴合。

7、优选的,所述配重块均设置在外壳的内侧与各个隔板之间,所述配重块的外端面均与外壳的内壁相贴合,所述配重块均与隔板的外端面相贴合,所述配重块的前端面与挡板的后端面相贴合,所述顶紧结构由丝杆、丝套、顶块和定位板组成。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9、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配重架、外壳、挡板和隔板等结构使配重架配合轨槽可以安装限位配重模块,而配重模块可以进一步进行拆分装配,来减少配重模块直接安装的重量,实现了电梯配重结构通过多层级装配使工作人员在安装配重时可以手动进行,解决了现有配重结构的配重板重量较高需要配合吊装工具安装,较为繁琐不便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配重结构,包括配重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架(1)内部两侧均开设有轨槽(2),所述轨槽(2)的内侧安装有配重模块(3),所述轨槽(2)的内侧安装有顶紧结构(4),所述配重模块(3)包括外壳(301),所述外壳(30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隔板(302),所述隔板(302)的内侧均开设有十字槽(303),所述十字槽(303)的外侧均连通有限位槽(304),所述限位槽(304)的内侧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杆(305),所述限位杆(305)的外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306),所述限位杆(305)的外侧套接有第一弹簧(307),所述隔板(302)的内侧开设有槽道(308),所述槽道(308)的内侧均滑动连接有卡块(309),所述槽道(308)的内侧均安装有第二弹簧(310),所述外壳(301)的内侧安装有配重块(311),所述外壳(301)的内侧开设有插口(312),所述插口(312)的两侧均开设有插槽(313),所述插槽(313)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插板(3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307)设置在限位槽(304)的内侧,所述挡板(306)设置在十字槽(303)的内侧,所述挡板(306)的宽度与十字槽(303)的槽宽尺寸大小相同,所述挡板(306)的两端为圆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02)上的槽道(308)共设置有4个,且槽道(308)呈上下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弹簧(310)均设置在卡块(309)的外端面与槽道(308)的内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309)由轨块、限位条和导向块组成,所述卡块(309)的导向块均设置在十字槽(303)的内侧,所述卡块(309)的导向块后端面与挡板(306)的前端面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311)均设置在外壳(301)的内侧与各个隔板(302)之间,所述配重块(311)的外端面均与外壳(301)的内壁相贴合,所述配重块(311)均与隔板(30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配重结构,包括配重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架(1)内部两侧均开设有轨槽(2),所述轨槽(2)的内侧安装有配重模块(3),所述轨槽(2)的内侧安装有顶紧结构(4),所述配重模块(3)包括外壳(301),所述外壳(30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隔板(302),所述隔板(302)的内侧均开设有十字槽(303),所述十字槽(303)的外侧均连通有限位槽(304),所述限位槽(304)的内侧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杆(305),所述限位杆(305)的外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306),所述限位杆(305)的外侧套接有第一弹簧(307),所述隔板(302)的内侧开设有槽道(308),所述槽道(308)的内侧均滑动连接有卡块(309),所述槽道(308)的内侧均安装有第二弹簧(310),所述外壳(301)的内侧安装有配重块(311),所述外壳(301)的内侧开设有插口(312),所述插口(312)的两侧均开设有插槽(313),所述插槽(313)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插板(3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配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森林
申请(专利权)人:六安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