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8742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体;搅拌轴;两组第一搅拌板,按高低安装于所述搅拌轴上,第一搅拌板向内固接有转动安装于搅拌轴上的第一安装轴,搅拌轴上安装有用于对所述第一搅拌板的两侧进行支撑的第一挡料管件、第一挡料轴件;两组第二搅拌板,设置于第一搅拌板上侧的搅拌轴上,搅拌轴上转动安装有固定环件,第二搅拌板向内固接有转动安装于固定环件上的第二安装轴,固定环件上安装有用于对所述第二搅拌板的两侧进行支撑的第二挡料管件、第二挡料轴件;转动限位机构,包含设置于固定环件上的长条形通孔、以及固接于搅拌轴上的限位块。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确保产品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设备,具体是指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


技术介绍

1、三元前驱体的生产设备包括反应釜、浓缩装置、溢流釜等。目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一般采用常规的反应釜,其一般包含反应釜体、设置于反应釜体内的搅拌机构、以及设置于反应釜体外侧壁上的换热夹套。反应生产过程中,预先于反应釜体内加入纯水,并在反应釜体中加入一定量络合剂和沉淀剂作为底液;然后启动搅拌和升温后,并将其他原料注入反应釜中开始造核;造完核后,调整反应釜体内的氧化气氛,并调节搅拌转速,待晶核生长至满釜后,再次调整搅拌转速,并让晶核循环进入浓缩设备进行浓缩;在物料固含量达到固定含量、反应粒度达到成品粒度后停止反应,进行放料洗涤、干燥,得到最终成品。

2、在造核后、以及晶核生长至满釜后,需要分别调整降低搅拌转速以防止搅拌所导致的晶核搅碎问题。通过降低搅拌转速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对晶核的搅碎,但是也大幅降低了物料的混合效果,从而导致反应进程受到影响;且物料混合不均还容易导致物料间的温度出现不均匀,即靠近换热夹套(反应釜体侧壁)的温度会高于反应釜体的中部温度,进而导致同一批次的产品的质量出现不均匀,很是麻烦。

3、因此,设计一款既能够保持对物料的搅拌混合效果,且能够防止因搅拌所导致的晶核被大量搅碎的问题出现;并能够有效保持反应温度的均匀性,从而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确保产品的品质的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是本专利技术的研究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了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该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包括:

4、反应釜体,所述反应釜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相应的封盖,所述封盖上固定安装有进料管,所述反应釜体的底部向外连接有相应的排料管;

5、搅拌轴,转动安装于所述封盖的中部,所述搅拌轴的顶部传动连接到安装于所述封盖上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

6、两组第一搅拌板,按高低安装于所述搅拌轴上,所述第一搅拌板的底侧分别向内固接有转动安装于所述搅拌轴上的第一安装轴,所述搅拌轴上分别安装有用于对所述第一搅拌板的一侧进行支撑的第一挡料管件、以及用于对所述第一搅拌板的另一侧进行支撑的第一挡料轴件;所述搅拌轴启动正转,所述第一搅拌板的上侧由所述第一挡料管件进行支撑,使所述第一搅拌板呈垂直状设置;所述搅拌轴启动反转,所述第一搅拌板的上侧由所述第一挡料轴件进行支撑,使所述第一搅拌板呈斜面状设置;

7、两组第二搅拌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搅拌板上侧的搅拌轴上,所述第一搅拌板上侧的搅拌轴上分别转动安装有相应的固定环件,所述第二搅拌板的底侧分别向内固接有转动安装于所述固定环件上的第二安装轴,所述固定环件上分别安装有用于对所述第二搅拌板的一侧进行支撑的第二挡料管件、以及用于对所述第二搅拌板的另一侧进行支撑的第二挡料轴件;所述搅拌轴启动正转,所述第二搅拌板的上侧由所述第二挡料管件进行支撑,使所述第二搅拌板呈垂直状设置;所述搅拌轴启动反转,所述第二搅拌板的上侧由所述第二挡料轴件进行支撑,使所述第二搅拌板呈斜面状设置;

8、转动限位机构,包含设置于所述固定环件上的长条形通孔、以及固接于所述搅拌轴上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嵌装于所述长条形通孔内;所述搅拌轴启动正转,所述第二搅拌板受力带动所述固定环件绕所述搅拌轴进行逆时针转动,所述限位块对所述长条形通孔的左端形成抵接限位,使所述第二搅拌板与第一搅拌板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搅拌轴启动反转,所述第二搅拌板受力带动所述固定环件绕所述搅拌轴进行顺时针转动,所述限位块对所述长条形通孔的右端形成抵接限位,使所述第二搅拌板与第一搅拌板位置相互错开。

9、所述反应釜还包括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含呈夹层状态套设于所述反应釜体外围的换热夹套、以及固定套接于所述第一挡料管件内的电加热元件;所述换热夹套的一端底侧向外连接有换热介质进入管、换热夹套的另一端上侧向外连接有换热介质排出管;所述搅拌轴启动正转时,外部换热介质循环进入换热夹套内,以对反应釜体内的物料进行加热;所述搅拌轴启动反转时,外部换热介质循环进入换热夹套内,且所述电加热元件通电发热,以对反应釜体内的物料进行加热。

10、所述电加热元件采用电热膜玻璃管,所述电热膜玻璃管包含通过螺接方式固定套接于所述第一挡料管件内的玻璃基管,所述玻璃基管内喷涂有相应的半导体电热膜,所述半导体电热膜的两侧连接有电极,通过相应的导线将所述电极分别电连接到外界电控制器上。

11、所述搅拌轴的中部设置有布线盲孔,且所述搅拌轴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一相应的导电滑环,所述导线经所述布线盲孔通过所述导电滑环电连接到外界电控制器上。

12、所述第一挡料管件通过螺接方式固定连接到所述搅拌轴上,且所述第一挡料管件与搅拌轴的衔接处通过相应的焊缝进行固定连接。

13、所述长条形通孔的两端分别呈向内的斜面状设置,所述限位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成与所述长条形通孔端部相适配的斜面状。

14、所述搅拌轴通过齿轮啮合传动方式传动连接到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

15、所述反应釜体由相应的支脚进行支撑安装,所述进料管、排料管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相应的进出料阀门。

16、所述搅拌轴、第一搅拌板、第一安装轴、第一挡料管件、第一挡料轴件、第二搅拌板、固定环件、第二安装轴、第二挡料管件、第二挡料轴件、限位块均由不锈钢制成。

17、本专利技术的优点:

18、1)本专利技术在搅拌轴上角度可调安装有第一搅拌板,并通过固定环件和转动限位机构的介入下,于第一搅拌板的上侧实现第二搅拌板的角度可调安装。在造核前,搅拌轴启动正转,使第二搅拌板在物料的推力作用下移动至与第一搅拌板位于同一平面,此时,第一搅拌板、第二搅拌板在物料的推力作用下,也分别呈垂直状设置,从而有效提升对物料的搅动面积,以确保对物料的搅动效果,进而确保各物料之间的混合效率,以明提升反应效率;在造核后,搅拌轴启动反转,使第二搅拌板在物料的推力作用下移动至与第一搅拌板位置相互错开,且第一搅拌板、第二搅拌板在物料的推力作用下分别呈斜面状抵接到第一挡料轴件、第二挡料轴件上,以通过铲料、翻料方式实现对物料的混料作业,使本专利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对物料的混料均匀性的前提下,明显降低对物料的搅动力,以防止物料被大量搅碎。

19、从而既能够保持对物料的搅拌混合效果,且能够防止因搅拌所导致的晶核被大量搅碎的问题出现,进而确保产品的生产反应效率。

20、2)通过物料的反作用推力下以将第二搅拌板、第一搅拌板的位置错开,并使第一搅拌板、第二搅拌板分别呈斜面状设置,如此即可通过铲料、翻料方式实现对物料的混料作业;但是,通过铲料、翻料方式实现对物料的混料作业,还是会一定程度上降低位于反应釜体中部和外围的物料之间的混料效果,从而导致靠近反应釜体侧壁的温度会相对较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还包括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含呈夹层状态套设于所述反应釜体(1)外围的换热夹套(1501)、以及固定套接于所述第一挡料管件(7)内的电加热元件(1502);所述换热夹套(1501)的一端底侧向外连接有换热介质进入管(16)、换热夹套(1501)的另一端上侧向外连接有换热介质排出管(17);所述搅拌轴(3)启动正转时,外部换热介质循环进入换热夹套(1501)内,以对反应釜体(1)内的物料进行加热;所述搅拌轴(3)启动反转时,外部换热介质循环进入换热夹套(1501)内,且所述电加热元件(1502)通电发热,以对反应釜体(1)内的物料进行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元件(1502)采用电热膜玻璃管,所述电热膜玻璃管包含通过螺接方式固定套接于所述第一挡料管件(7)内的玻璃基管(15021),所述玻璃基管(15021)内喷涂有相应的半导体电热膜(15022),所述半导体电热膜(15022)的两侧连接有电极(15023),通过相应的导线(18)将所述电极(15023)分别电连接到外界电控制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3)的中部设置有布线盲孔(301),且所述搅拌轴(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一相应的导电滑环(19),所述导线(18)经所述布线盲孔(301)通过所述导电滑环(19)电连接到外界电控制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料管件(7)通过螺接方式固定连接到所述搅拌轴(3)上,且所述第一挡料管件(7)与搅拌轴(3)的衔接处通过相应的焊缝进行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形通孔(1401)的两端分别呈向内的斜面状设置,所述限位块(1402)的两端分别设置成与所述长条形通孔(1401)端部相适配的斜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3)通过齿轮啮合传动方式传动连接到所述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体(1)由相应的支脚(20)进行支撑安装,所述进料管(201)、排料管(101)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相应的进出料阀门(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3)、第一搅拌板(5)、第一安装轴(6)、第一挡料管件(7)、第一挡料轴件(8)、第二搅拌板(9)、固定环件(10)、第二安装轴(11)、第二挡料管件(12)、第二挡料轴件(13)、限位块(1402)均由不锈钢制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还包括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含呈夹层状态套设于所述反应釜体(1)外围的换热夹套(1501)、以及固定套接于所述第一挡料管件(7)内的电加热元件(1502);所述换热夹套(1501)的一端底侧向外连接有换热介质进入管(16)、换热夹套(1501)的另一端上侧向外连接有换热介质排出管(17);所述搅拌轴(3)启动正转时,外部换热介质循环进入换热夹套(1501)内,以对反应釜体(1)内的物料进行加热;所述搅拌轴(3)启动反转时,外部换热介质循环进入换热夹套(1501)内,且所述电加热元件(1502)通电发热,以对反应釜体(1)内的物料进行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元件(1502)采用电热膜玻璃管,所述电热膜玻璃管包含通过螺接方式固定套接于所述第一挡料管件(7)内的玻璃基管(15021),所述玻璃基管(15021)内喷涂有相应的半导体电热膜(15022),所述半导体电热膜(15022)的两侧连接有电极(15023),通过相应的导线(18)将所述电极(15023)分别电连接到外界电控制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元前驱体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3)的中部设置有布线盲孔(301),且所述搅拌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志梁邱江傅峰杨树棠陆涛郑财水廖琪琪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常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