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重力坝下游坝坡面的生态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8612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8
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凝土重力坝下游坝坡面的生态槽结构,涉及混凝土重力坝领域,包括用于布置在混凝土重力坝的下游坝坡面的生态槽模组,生态槽模组具有用于种植植被的容置空间,生态槽模组与混凝土重力坝固定连接。本申请通过在混凝土重力坝的下游坝坡面布置生态槽模组,且在生态槽模组设置有用于种植植被的容置空间,从而可以在生态槽模组的容置空间内种植植被,由此,实现对混凝土重力坝的下游坝坡面的植被覆盖,使其能够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重力坝,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凝土重力坝下游坝坡面的生态槽结构


技术介绍

1、混凝土重力坝是由混凝土修筑的大体积挡水建筑物,其基本剖面是直角三角形,整体是由若干坝段组成,在水压力及其他荷载作用下,主要依靠坝体自重产生的抗滑力来满足稳定要求,同时依靠坝体自重产生的压应力来抵消由于水压力所引起的拉应力以满足强度要求。混凝土重力坝具有结构简单,施工容易,耐久性好和适应性强的诸多优点,因此,在各种情况和各种大型水坝中得到广泛应用。

2、但是,混凝土重力坝为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物,现有的下游坝面通常是大面积的混凝土坝面裸露在外,坝面不会做任何的处理,建成后与周边自然环境不相协调。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混凝土重力坝的下游坝坡面的生态槽结构,其结构通过在混凝土重力坝的下游坝坡面布置生态槽模组,且在生态槽模组设置有用于种植植被的容置空间,从而可以在生态槽模组的容置空间内种植植被,由此,实现对混凝土重力坝的下游坝坡面的绿化。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凝土重力坝下游坝坡面的生态槽结构,包括用于布置在混凝土重力坝的下游坝坡面的生态槽模组,生态槽模组具有用于种植植被的容置空间,生态槽模组与混凝土重力坝固定连接。

4、可选地,生态槽模组呈阶梯状设置,生态槽模组贴合设置于下游坝坡面。

5、可选地,生态槽模组包括多个呈阶梯状布置的生态槽模块,每个生态槽模块具有用于种植植被的凹槽,多个凹槽共同构成容置空间。

6、可选地,每个生态槽模块包括多个沿混凝土重力坝长度方向依次拼接的生态槽子模块,每个生态槽子模块具有用于种植植被的子凹槽,同一生态槽模块的多个子凹槽沿混凝土重力坝长度方向连通以形成生态槽模块的凹槽。

7、可选地,生态槽模块为u型槽,u型槽包括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垂直连接于底板的相对两端,底板贴合设置于混凝土重力坝的仓面,第一侧板贴合设置于下游坝坡面。

8、可选地,在第一侧板上设置有u型锚筋,u型锚筋与混凝土重力坝的仓面的斜拉钢筋固定连接。

9、可选地,第一侧板沿混凝土重力坝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二侧板沿混凝土重力坝高度方向的尺寸,第一侧板沿混凝土重力坝高度方向的尺寸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沿混凝土重力坝宽度方向的间距的比值等于下游坝坡面的坡比。

10、可选地,底板沿混凝土重力坝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或等于50cm,第二侧板沿混凝土重力坝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或等于30cm。

11、可选地,容置空间内填设有用于种植植被的种植土。

12、可选地,生态槽模组为预制混凝土结构。

13、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

1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混凝土重力坝下游坝坡面的生态槽结构,该混凝土重力坝下游坝坡面的生态槽结构包括用于布置在混凝土重力坝的下游坝坡面的生态槽模组,生态槽模组具有用于种植植被的容置空间,生态槽模组与混凝土重力坝固定连接。本申请通过在混凝土重力坝的下游坝坡面布置生态槽模组,并将生态槽模组与混凝土重力坝固定连接,使得生态槽模组稳固地布置于混凝土重力坝的下游坝坡面,且在生态槽模组设置有用于种植植被的容置空间,从而可以在生态槽模组的容置空间内种植植被,由此,实现对混凝土重力坝的下游坝坡面的植被覆盖,使其能够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重力坝下游坝坡面的生态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贴合布置在混凝土重力坝(100)的下游坝坡面(110)的生态槽模组(200),所述生态槽模组(200)具有用于种植植被的容置空间(210),所述生态槽模组(200)与所述混凝土重力坝(100)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重力坝下游坝坡面的生态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槽模块(300)为U型槽(320),所述U型槽(320)包括底板(321)、第一侧板(322)和第二侧板(323),所述第一侧板(322)和第二侧板(323)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底板(321)的相对两端,所述底板(321)贴合设置于所述混凝土重力坝(100)的仓面(120),所述第一侧板(322)贴合设置于所述下游坝坡面(1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重力坝下游坝坡面的生态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板(322)上设置有U型锚筋(422-1),所述U型锚筋(422-1)与所述混凝土重力坝(100)的仓面(120)的斜拉钢筋(121)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重力坝下游坝坡面的生态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322)沿所述混凝土重力坝(100)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侧板(323)沿所述混凝土重力坝(100)高度方向的尺寸,所述第一侧板(322)沿所述混凝土重力坝(100)高度方向的尺寸与所述第一侧板(322)和所述第二侧板(323)沿所述混凝土重力坝(100)宽度方向的间距的比值等于所述下游坝坡面(110)的坡比。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重力坝下游坝坡面的生态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21)沿所述混凝土重力坝(100)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或等于50cm,所述第二侧板(323)沿所述混凝土重力坝(100)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或等于30c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重力坝下游坝坡面的生态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210)内填设有用于种植植被的种植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重力坝下游坝坡面的生态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槽模组(200)为预制混凝土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重力坝下游坝坡面的生态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贴合布置在混凝土重力坝(100)的下游坝坡面(110)的生态槽模组(200),所述生态槽模组(200)具有用于种植植被的容置空间(210),所述生态槽模组(200)与所述混凝土重力坝(100)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重力坝下游坝坡面的生态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槽模块(300)为u型槽(320),所述u型槽(320)包括底板(321)、第一侧板(322)和第二侧板(323),所述第一侧板(322)和第二侧板(323)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底板(321)的相对两端,所述底板(321)贴合设置于所述混凝土重力坝(100)的仓面(120),所述第一侧板(322)贴合设置于所述下游坝坡面(1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重力坝下游坝坡面的生态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板(322)上设置有u型锚筋(422-1),所述u型锚筋(422-1)与所述混凝土重力坝(100)的仓面(120)的斜拉钢筋(121)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超杨田张显仁牛振华谭清匀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