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荧光纳米探针COF-H1/H2-Peptide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_技高网

一种荧光纳米探针COF-H1/H2-Peptide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18569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纳米探针制备和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荧光纳米探针COF‑H1/H2‑Peptide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1,3,5‑Tris(4‑aminophenyl)benzene和2,5‑dimethoxyterephthaldehyde与乙腈混合后加入冰醋酸混匀后离心获得的沉淀为COF NPs纳米颗粒;将COF NPs纳米颗粒分散到PBS缓冲液获得COF NPs溶液;COF NPs溶液与Texas Red标记的发夹DNA混合,反应得到COF‑HI/H2NPs溶液,然后将COF‑H1/H2NPs溶液与Cy5标记的Peptide混合,反应获得荧光纳米探针COF‑H1/H2‑Peptide。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所得的荧光纳米探针COF‑H1/H2‑Peptide用于循环放大检测miRNA‑221,并实现和凋亡蛋白caspase‑3的同时检测,具有高度特异性,检测限为2.79pM,生物相容性好,易于细胞成像,活细胞内实现CHA循环放大检测低丰度的miRNA‑22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探针制备和应用,具体涉及一种荧光纳米探针cof-h1/h2-peptide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基于mirna的靶向治疗是肿瘤精准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低丰度的单链小rna分子(18-22nt),其异常表达与癌细胞的增殖、转移、侵袭密切相关,是癌症诊断和预后的一种重要生物标志物。不同的mirna在人体内发挥了致癌或抑癌的不同作用,例如,在大多数癌症中,mirna-221过表达,发挥了肿瘤致癌基因的作用,let-7低表达,发挥了肿瘤抑癌基因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通过降低或升高特定mirna的表达量,可以调控凋亡基因,从而诱导细胞凋亡,实现对癌症的精准治疗。因此,在发展基于mirna的精准治疗时,研究mirna和细胞凋亡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2、传统的mirnas检测方法(northern blotting、qrt-pcr、mirna微阵列)和细胞凋亡检测方法(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都需要将细胞固定和裂解,无法直观的监测活细胞中mirna和凋亡标志物的表达变化。而荧光技术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成像分辨率高、无创等优点,已经成为检测细胞内生物标志物的常用策略。许多研究表明,由于mirna的丰度低,传统的荧光成像“一对一”模式并不能灵敏地监测细胞内低含量的mirna。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提供一种灵敏度高的mirnas和细胞凋亡检测产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荧光纳米探针cof-h1/h2-peptide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制备所得的荧光纳米探针cof-h1/h2-peptide用于循环放大检测mirna-221,并实现和凋亡蛋白caspase-3的同时检测,具有高度特异性,检测限为2.79pm,生物相容性好,易于细胞成像,活细胞内实现cha循环放大检测低丰度的mirna-221。

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荧光纳米探针cof-h1/h2-peptide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将1,3,5-tris(4-aminophenyl)benzene和2,5-dimethoxyterephthaldehyde与乙腈混合后加入冰醋酸混匀后离心获得的沉淀为cof nps纳米颗粒;

4、将cof nps纳米颗粒分散到pbs缓冲液获得cof nps溶液;

5、cof nps溶液与texas red标记的发夹dna混合,反应得到cof-hi/h2nps溶液,然后将cof-h1/h2 nps溶液与cy5标记的peptide混合,反应获得荧光纳米探针cof-h1/h2-peptide;

6、所述的发夹dna制备过程为:用texas red分别在h1和h2末端标记后混合而成的混合溶液;

7、所述h1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h2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8、cy5标记的peptide序列为:cy5-gly gly asp glu val asp gly gly cys。

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荧光纳米探针cof-h1/h2-peptide。

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荧光纳米探针cof-h1/h2-peptide在制备用于检测肿瘤细胞因子产品中的应用,所述肿瘤细胞因子为mirna-221和凋亡标志物caspase-3。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2、1、我们基于cof材料和cha检测策略开发了一种新型智能纳米探针cof-h1/h2-peptide,用于循环放大检测mirna-221,并实现和凋亡蛋白caspase-3的同时检测,能可视化研究mirna表达变化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13、如图1所示,由于存在π-π堆积和氢键相互作用,h1、h2和peptide可以逐级吸附在cof nps上,此时h1和h2上所标记的texas red和peptide上所标记的cy5的荧光均被cofnps所猝灭,从而得到了功能化cof-h1/h2-peptide纳米探针。cha放大检测靶标mirna-221的原理如下:当探针遇到靶标时,靶标特异性地与纳米探针上h1未配对的区域b杂交,形成t-h1双链复合物。同时,h2的粘性末端a’再与t-h1双链复合物中h1内新暴露区域a杂交,形成t-h1-h2半稳定三元复合物。之后h2取代靶mirna-221,从而发生链置换反应,最终生成h1-h2双链复合物。此时texas red能够远离cof nps使荧光得以恢复。然后,释放的mirna-221将重复触发下一轮cha,这就使得单个mirna-221可以产生大量的h1-h2双链复合物,从而产生显著的荧光增强。当cof-h1/h2-peptide nps遇到caspase-3时,caspase-3特异性裂解peptide中的devd序列,导致cy5荧光恢复。综上所述,我们所设计的cof-h1/h2-peptide纳米探针能够成为一种细胞内核酸cha放大检测、同时和蛋白双重传感的智能系统,在疾病诊断及筛选新药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14、2、共价有机骨架(cof)具有结构多样、比表面积大、稳定性好、猝灭效率高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药物输送、生物分析和疾病治疗诊断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荧光纳米探针COF-H1/H2-Peptide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纳米探针COF-H1/H2-Peptide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3,5-Tris(4-aminophenyl)benzene、2,5-dimethoxyterephthaldehyde和乙腈的用量比为12-15g:10-13g:10-30m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纳米探针COF-H1/H2-Peptide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OF NPs纳米颗粒与PBS缓冲液混合比例为1-2g:2-3m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荧光纳米探针COF-H1/H2-Peptide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OF NPs溶液与Texas Red标记的发夹DNA混合用量比为30-40uL:3-4uL。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荧光纳米探针COF-H1/H2-Peptide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OF-H1/H2 NPs溶液与Cy5标记的Peptide混合比例为100-120uL:3-4uL。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荧光纳米探针COF-H1/H2-Peptide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夹DNA制备过程为:用染料Texas Red分别在H1和H2末端标记后等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荧光纳米探针COF-H1/H2-Peptide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1的浓度为20u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荧光纳米探针COF-H1/H2-Peptide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2的浓度为20uM。

9.一种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荧光纳米探针COF-H1/H2-Peptide。

10.一种权利要求9所述的荧光纳米探针COF-H1/H2-Peptide在制备用于检测肿瘤细胞因子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肿瘤细胞因子为miRNA-221和凋亡标志物caspase-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荧光纳米探针cof-h1/h2-peptide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纳米探针cof-h1/h2-peptide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3,5-tris(4-aminophenyl)benzene、2,5-dimethoxyterephthaldehyde和乙腈的用量比为12-15g:10-13g:10-30m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纳米探针cof-h1/h2-peptide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of nps纳米颗粒与pbs缓冲液混合比例为1-2g:2-3m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荧光纳米探针cof-h1/h2-peptide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of nps溶液与texas red标记的发夹dna混合用量比为30-40ul:3-4ul。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荧光纳米探针cof-h1/h2-peptide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o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明明李文丽孙鹤鸣王梦璐
申请(专利权)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