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风电变流器多机并联系统控制方法、介质及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风电变流器多机并联系统控制方法、介质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18385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电变流器多机并联系统控制方法、介质及系统,控制方法包括:在系统输出功率小于第一预设功率阈值时,单台变流器或多台变流器并网运行,其它变流器保持待机状态;在系统输出功率大于第二预设功率阈值时,所有变流器均保持并网运行状态;在出现变流器故障时,则系统限功运行,故障变流器保护停机,其它非故障变流器保持并网发电运行并执行功率均等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具有最大程度减少发电量的损失、提高变流器的使用寿命、保证切换时刻变流器的总体输出功率平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风电,具体涉及一种风电变流器多机并联系统控制方法、介质及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风电变流器的功率输出要求越来越大,多台变流器并联扩大输出功率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而目前对于多台变流器并联的具体控制方法,无法保证总发电量最大化,也无法保证各台变流器的并网运行时间均衡,从而减少了变流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最大程度减少发电量的损失的风电变流器多机并联系统控制方法及系统。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风电变流器多机并联系统控制方法,包括:

4、在系统输出功率小于第一预设功率阈值时,单台变流器或多台变流器并网运行,其它变流器保持待机状态;

5、在系统输出功率大于第二预设功率阈值时,所有变流器均保持并网运行状态;

6、在出现变流器故障时,则系统限功运行,故障变流器保护停机,其它非故障变流器保持并网发电运行并执行功率均等输出。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8、在系统输出功率小于第一预设功率阈值时,单台变流器或多台变流器并网运行,其它变流器保持待机状态时,如果并网运行的变流器运行时间达到预设时间,则停机,切换至另一待机状态的变流器并网运行,如此循环。

9、在其它非故障变流器保持并网发电运行并执行功率均等输出的同时,尝试复位故障变流器,若为可复位故障,则再次启机并网运行;当所有的变流器故障均复位且并网发电后,可不再限功运行。

10、在单台变流器并网运行时,若此台变流器故障,将转矩和无功指令置0并保持空载运行,同时立即启动另一台变流器并网,等变流器并网后风机恢复正常发电运行。

11、在变流器正常并网切换时,在一台并网运行的变流器1#切换至另一台待机模式的变流器2#并网运行时,首先启动变流器2#,待此变流器2#并网后,变流器1#按一定斜率将转矩和无功下降至0,变流器2#按可变斜率上升至当前转矩和无功,在斜率转移的过程中,保证变流器1#和变流器2#的总转矩和总无功为变流器主机分配给变流器1#和变流器2#的当前总指令值;等变流器1#的转矩和无功为0后,此时变流器2#全部执行变流器主机分配的转矩和无功,则停变流器1#至待机模式。

12、在故障变流器切换至待机模式的正常变流器并网运行时,故障变流器故障保护停机,同时立即启动正常变流器至并网模式,全部执行变流器主机分配的转矩和无功。

13、在系统功率变大需要新增变流器并网时,将待机模式的变流器切换至并网运行,则等此变流器并网后,执行变流器主机分配的转矩和无功,其中已并网运行变流器均分转矩和无功。

14、在系统功率变小可停变流器时,将并网模式的变流器切换至停机,则等此变流器脱网后,剩余的已并网运行变流器执行变流器主机分配的转矩和无功。

15、剩余的已并网运行变流器平均执行变流器主机分配的转矩和无功。

16、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上所述方法的步骤。

17、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风电变流器多机并联系统控制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上所述方法的步骤。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19、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方法针对风电变流器多机并联,解决了变流器出现故障时风电机组不停机继续发电运行的技术问题,且通过复位故障变流器重新运行,能最大程度减少发电量的损失。

20、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方法针对风电变流器多机并联,提出了一种变流器寿命控制策略,在小功率运行时,变流器只部分并网,且周期性循环切换,能保证每台变流器的并网运行时长均衡,提高变流器的使用寿命。

21、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方法在风电变流器多机并联变流器并网切换时,通过转矩平滑过渡转移控制方法,保证了切换时刻变流器的总体输出功率平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电变流器多机并联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变流器多机并联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系统输出功率小于第一预设功率阈值时,单台变流器或多台变流器并网运行,其它变流器保持待机状态时,如果并网运行的变流器运行时间达到预设时间,则停机,切换至另一待机状态的变流器并网运行,如此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变流器多机并联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其它非故障变流器保持并网发电运行并执行功率均等输出的同时,尝试复位故障变流器,若为可复位故障,则再次启机并网运行;当所有的变流器故障均复位且并网发电后,可不再限功运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风电变流器多机并联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单台变流器并网运行时,若此台变流器故障,将转矩和无功指令置0并保持空载运行,同时立即启动另一台变流器并网,等变流器并网后风机恢复正常发电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风电变流器多机并联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变流器正常并网切换时,在一台并网运行的变流器1#切换至另一台待机模式的变流器2#并网运行时,首先启动变流器2#,待此变流器2#并网后,变流器1#按一定斜率将转矩和无功下降至0,变流器2#按可变斜率上升至当前转矩和无功,在斜率转移的过程中,保证变流器1#和变流器2#的总转矩和总无功为变流器主机分配给变流器1#和变流器2#的当前总指令值;等变流器1#的转矩和无功为0后,此时变流器2#全部执行变流器主机分配的转矩和无功,则停变流器1#至待机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电变流器多机并联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故障变流器切换至待机模式的正常变流器并网运行时,故障变流器故障保护停机,同时立即启动正常变流器至并网模式,全部执行变流器主机分配的转矩和无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电变流器多机并联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系统功率变大需要新增变流器并网时,将待机模式的变流器切换至并网运行,则等此变流器并网后,执行变流器主机分配的转矩和无功,其中已并网运行变流器均分转矩和无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电变流器多机并联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系统功率变小可停变流器时,将并网模式的变流器切换至停机,则等此变流器脱网后,剩余的已并网运行变流器执行变流器主机分配的转矩和无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电变流器多机并联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剩余的已并网运行变流器平均执行变流器主机分配的转矩和无功。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1.一种风电变流器多机并联系统控制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变流器多机并联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变流器多机并联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系统输出功率小于第一预设功率阈值时,单台变流器或多台变流器并网运行,其它变流器保持待机状态时,如果并网运行的变流器运行时间达到预设时间,则停机,切换至另一待机状态的变流器并网运行,如此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变流器多机并联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其它非故障变流器保持并网发电运行并执行功率均等输出的同时,尝试复位故障变流器,若为可复位故障,则再次启机并网运行;当所有的变流器故障均复位且并网发电后,可不再限功运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风电变流器多机并联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单台变流器并网运行时,若此台变流器故障,将转矩和无功指令置0并保持空载运行,同时立即启动另一台变流器并网,等变流器并网后风机恢复正常发电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风电变流器多机并联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变流器正常并网切换时,在一台并网运行的变流器1#切换至另一台待机模式的变流器2#并网运行时,首先启动变流器2#,待此变流器2#并网后,变流器1#按一定斜率将转矩和无功下降至0,变流器2#按可变斜率上升至当前转矩和无功,在斜率转移的过程中,保证变流器1#和变流器2#的总转矩和总无功为变流器主机分配给变流器1#和变流器2#的当前总指令值;等变流器1#的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禹文邹东海彭赟邓霆佘岳徐凤星戴茜茜贺西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