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电动车后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8270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6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调节的电动车后座,包括:后座主体,所述后座主体的右壁上开设有收纳槽,所述后座主体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表面开设有通槽;所述后座主体的右侧安装有靠背结构,所述靠背结构包括靠背主体,所述靠背主体通过固定块活动安装在后座主体的右侧,所述靠背主体的底端开设有插槽,所述靠背主体的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侧滑动安装有卡块,所述卡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拉块。本技术靠背主体放倒,增大乘客的乘坐空间,保证乘客的乘坐体验,旋转手动蜗杆,插块的一端插在插槽内侧,可增大靠背主体和靠背主体连接处的刚性,提高靠背主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调节的电动车后座


技术介绍

1、电动车是由蓄电池提供电能,由电动机驱动的纯电动机动车辆,电动车后座是位于电动车后侧,用于乘客乘坐的座椅。

2、对此,中国申请专利号:cn202021317244.x,公开了一种防护性好的电动车后座,包括底座、固定连接于底座一侧的挡板以及固定连接于底座另一侧的靠板,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防护组件,所述靠板和挡板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设置有遮拦组件;所述遮拦组件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表面和固定杆的表面均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紧固螺钉,本技术涉及电动车
该防护性好的电动车后座,可实现该电动车在带人或带物时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弹力带类似安全带结构,可在行驶的过程中降低人员和货物的晃动,降低发生掉落的可能性,减少了安全隐患,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3、该电动车后座设置弹力带,可提高乘客坐在后座上的稳定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电动车后座的尺寸固定,无法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调节,体型较大的乘客坐在后座上会感到拥挤,继而降低乘客的使用体验。

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可调节的电动车后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的电动车后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可调节的电动车后座,包括:后座主体,所述后座主体的右壁上开设有收纳槽,所述后座主体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表面开设有通槽;

4、所述后座主体的右侧安装有靠背结构,所述靠背结构包括靠背主体,所述靠背主体通过固定块活动安装在后座主体的右侧,所述靠背主体的底端开设有插槽,所述靠背主体的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侧滑动安装有卡块,所述卡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拉块,所述卡块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滑槽的一侧开设有卡槽。

5、优选的,所述后座主体的内侧安装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插块,所述插块滑动安装在收纳槽内侧,所述收纳槽的内侧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后座主体的内侧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手动蜗杆。

6、优选的,所述通槽呈“十”字形构造。

7、优选的,所述通槽对卡槽对齐,所述卡块贯穿通槽和卡槽。

8、优选的,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插块与插槽相互配合,所述螺纹杆与插块内部螺纹连接,所述手动蜗杆与蜗轮啮合。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技术中,靠背主体可在后座主体后侧,对后座主体上的乘客进行遮挡,向上拉动拉块,带动卡块在滑槽内活动,使得卡块的底端从卡槽和通槽内抽出,即可解除靠背主体在固定块上的固定,翻转靠背主体,并松开拉块,卡块即在弹簧的作用下插在通槽和卡槽内部,实现对靠背主体角度的固定,即能将靠背主体放倒,使靠背主体与后座主体水平,便于乘客坐在靠背主体和后座主体上,增大乘客的乘坐空间,保证乘客的乘坐体验。

12、2、本技术中,靠背主体放倒后,收纳槽与插槽对齐,旋转手动蜗杆,手动蜗杆与蜗轮啮合,可带动螺纹杆旋转,螺纹杆与插块螺纹连接,螺纹杆的旋转即带动插块在收纳槽内活动,插块的一端即从后座主体表面伸出,并插在插槽内侧,可增大靠背主体和靠背主体连接处的刚性,提高靠背主体的稳定性,避免靠背主体上受力过大,而导致靠背主体下塌,致使乘客摔倒受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的电动车后座,包括:后座主体(1),所述后座主体(1)的右壁上开设有收纳槽(11),所述后座主体(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12)的表面开设有通槽(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电动车后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主体(1)的内侧安装有加强结构(3),所述加强结构(3)包括插块(31),所述插块(31)滑动安装在收纳槽(11)内侧,所述收纳槽(11)的内侧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螺纹杆(32),所述螺纹杆(3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蜗轮(33),所述后座主体(1)的内侧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手动蜗杆(3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电动车后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13)呈“十”字形构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电动车后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13)对卡槽(27)对齐,所述卡块(24)贯穿通槽(13)和卡槽(2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电动车后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26)的一端与滑槽(23)的内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电动车后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块(31)与插槽(22)相互配合,所述螺纹杆(32)与插块(31)内部螺纹连接,所述手动蜗杆(34)与蜗轮(33)啮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电动车后座,包括:后座主体(1),所述后座主体(1)的右壁上开设有收纳槽(11),所述后座主体(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12)的表面开设有通槽(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电动车后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主体(1)的内侧安装有加强结构(3),所述加强结构(3)包括插块(31),所述插块(31)滑动安装在收纳槽(11)内侧,所述收纳槽(11)的内侧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螺纹杆(32),所述螺纹杆(3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蜗轮(33),所述后座主体(1)的内侧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手动蜗杆(34)。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云清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百事利电动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