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造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8175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5
本申请涉及造风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大型造风装置,包括风罩和环形轨道,环形轨道位于风罩内,风罩顶端开设有出风口,底端形成有进风通道,环形轨道上等间距环绕设置有多个驱动机构,每个驱动机构上均设置有风叶,环形轨道上设置有用于为多个驱动机构提供电能的供电机构,多个驱动机构同步在环形轨道上环绕移动并带动多个风叶进行移动。本申请的每个风叶均由一个驱动机构单独进行驱动,多个驱动机构在环形轨道上带动多个风叶同步移动,能够减小驱动机构受到的负载,在风叶尺寸增大的情况下,造风装置依然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进而能够增加造风装置的造风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造风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型造风装置


技术介绍

1、大型造风装置具有输送气体、通风、干燥等多种功能,其特点是体积大,能量消耗低,输送量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大型造风装置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2、目前,大型造风装置大多为风机,风机包括驱动电机和叶片,驱动电机带动叶片进行转动,从而能够造风。叶片的长度决定风机的风压,叶片长度越长,风机风压越大,单位时间内的造风量就越大。

3、但是,叶片长度增加后,叶片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驱动电机的负载阻力也随之增大,长时间使用后易造成驱动电机受损,从而使得风机难以长时间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在造风装置长时间稳定运行的情况下增加造风装置的造风量,本申请提供一种大型造风装置。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大型造风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大型造风装置,包括风罩和环形轨道,所述环形轨道位于风罩内,所述风罩顶端开设有出风口,底端形成有进风通道,所述环形轨道上等间距环绕设置有多个驱动机构,每个所述驱动机构上均设置有风叶,所述环形轨道上设置有用于为多个驱动机构提供电能的供电机构,多个所述驱动机构同步在环形轨道上环绕移动并带动多个风叶进行移动。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供电机构为多个驱动机构提供电力,使得多个驱动机构在环形轨道上同步环绕移动,驱动机构带动风叶进行移动,多个风叶沿环形轨道周向同步移动,并将外界空气从进风通道吸入风罩内,在风叶作用下,被吸入风罩的空气从出风口排出风罩,从而能够进行造风。如此设置,每个风叶均由一个驱动机构单独进行驱动,多个驱动机构在环形轨道上带动多个风叶同步移动,能够减小驱动机构受到的负载,在风叶尺寸增大的情况下,造风装置依然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进而能够增加造风装置的造风量。

5、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小车外壳、驱动件、传动件和多个滚轮,所述风叶固定设置在小车外壳上,多个所述滚轮转动设置在小车外壳的两侧,所述驱动件设置在小车外壳内,所述滚轮通过传动件与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滚轮滚动设置在环形轨道上。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通过传动件带动多个滚轮进行转动,多个滚轮在环形轨道上滚动,进而带动小车外壳移动,小车外壳再带动风叶在环形轨道上进行移动。如此设置,一个驱动件带动一个风叶进行移动,且多个滚轮在环形轨道上滚动,从而使得风叶移动更加稳定。

7、优选的,所述风叶靠近小车外壳的底端厚度大于远离小车外壳的顶端厚度,所述风叶靠近移动方向的前端高度低于远离移动方向的后端高度。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叶底端厚度更大使得风叶的结构强度更高,风叶靠近移动方向前端低、后端高,使得风叶的造风效果更佳。

9、优选的,所述小车外壳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风叶远离环形导轨中心处的侧壁固定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叶在移动时,加强筋对风叶进行支撑,从而提高风叶的结构强度。

11、优选的,所述小车外壳沿自身移动方向的端部设置有连接件,多个所述小车外壳通过连接件首尾依次连接,且首尾两个所述小车外壳之间形成有活动间隙。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驱动机构通过连接件依次进行连接,使得多个风叶进行移动时,风叶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易发生改变,进而使得造风装置在造风时更加稳定;同时,活动间隙为多个小车外壳提供轻微移动的间隙,从而提高了驱动机构在环形轨道上移动的稳定性。

13、优选的,所述环形轨道包括轨道支架、内侧轨道和外侧轨道,所述轨道支架内部中空并位于风罩内,所述内侧轨道和外侧轨道同轴设置在轨道支架上,且多个所述滚轮分别滚动设置在内侧轨道和外侧轨道上。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轨道支架对内侧轨道和外侧轨道进行支撑,滚轮在内侧轨道和外侧轨道上进行滚动,从而使得驱动机构在环形轨道上移动更加稳定,进而使得风叶移动更加稳定。同时,内部中空设置的轨道支架使得外接空气能够通过进风通道进入风罩内。

15、优选的,每个所述滚轮上均设置有挡环,多个所述挡环分别抵接内侧轨道与外侧轨道相互靠近的侧壁。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在内侧轨道和外侧轨道上滚动时,挡环对滚轮进行限位,使得滚轮不易从内侧轨道和外侧轨道上滑脱,进而提高驱动机构移动的稳定性。

17、优选的,所述风罩包括固定架和罩体,所述固定架罩设在环形轨道上,所述罩体设置在固定架内,且所述罩体外壁抵接固定架内壁,所述出风口形成在罩体的顶端,所述罩体底端高度大于或等于轨道支架顶端高度,且所述进风通道形成在罩体底端的固定架内,所述罩体底部内径相同,所述罩体顶部内径朝靠近出风口方向逐渐减小。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界空气通过进风通道和轨道支架被吸入罩体内,再从出风口排出,气体排出过程中,罩体内径逐渐减小,使得造风的风压逐渐增强,同时,固定架对罩体进行支撑,使得造风的风压增强时,罩体依然能够保持稳定。

19、优选的,所述供电机构包括供电环、多个导电件和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等间距固定设置在供电环底部,所述供电环位于环形轨道内侧,多个所述导电件分别固定设置在多个小车外壳靠近供电环的侧壁上,所述导电件与驱动件电连接,且所述导电件抵接供电环。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源线为供电环提供电力,供电环通过导电件为驱动件提供电力,使得驱动机构能够带动风叶在环形导轨上进行移动,在驱动机构移动过程中,小车外壳带动导电件进行移动,导电件移动过程中始终弹性抵接供电环,使得导电件能够持续为驱动机构提供电力。

21、优选的,所述导电件包括导电杆和弹性件,所述导电杆的一端设置在小车外壳上并与驱动件电连接,所述导电杆的另一端向下弯折并抵接供电环内侧,所述弹性件设置在导电杆上,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导电杆的弯折两端固定连接并使导电杆端部在移动过程中始终抵接供电环。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机构进行移动时,小车外壳带动导电杆进行移动,导电杆抵接供电环从而为驱动件提供电力,导电杆在移动时,弹性件作用于导电杆,使得导电杆的端部能够始终抵紧供电环内侧壁,进而提高供电机构供电的稳定性。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采用多个驱动机构驱动多个风叶同步进行移动,每个风叶均由一个驱动机构单独进行驱动,能够减小驱动机构受到的负载,在风叶尺寸增大的情况下,造风装置依然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进而能够增加造风装置的造风量;

25、2.通过采用底端厚度更大的风叶,使得风叶的结构强度更高,风叶靠近移动方向前端低、后端高,使得风叶的造风效果更佳;

26、3.通过采用连接件对多个小车外壳依次进行连接,使得多个风叶进行移动时,风叶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易发生改变,进而使得造风装置在造风时更加稳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型造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罩(1)和环形轨道(2),所述环形轨道(2)位于风罩(1)内,所述风罩(1)顶端开设有出风口(3),底端形成有进风通道(4),所述环形轨道(2)上等间距环绕设置有多个驱动机构(5),每个所述驱动机构(5)上均设置有风叶(6),所述环形轨道(2)上设置有用于为多个驱动机构(5)提供电能的供电机构(7),多个所述驱动机构(5)同步在环形轨道(2)上环绕移动并带动多个风叶(6)进行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造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小车外壳(51)、驱动件(52)、传动件(53)和多个滚轮(54),所述风叶(6)固定设置在小车外壳(51)上,多个所述滚轮(54)转动设置在小车外壳(51)的两侧,所述驱动件(52)设置在小车外壳(51)内,所述滚轮(54)通过传动件(53)与驱动件(52)传动连接,所述滚轮(54)滚动设置在环形轨道(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型造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6)靠近小车外壳(51)的底端厚度大于远离小车外壳(51)的顶端厚度,所述风叶(6)靠近移动方向的前端高度低于远离移动方向的后端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型造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外壳(51)上设置有加强筋(8),所述加强筋(8)与风叶(6)远离环形导轨中心处的侧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型造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外壳(51)沿自身移动方向的端部设置有连接件(9),多个所述小车外壳(51)通过连接件(9)首尾依次连接,且首尾两个所述小车外壳(51)之间形成有活动间隙(1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型造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轨道(2)包括轨道支架(21)、内侧轨道(22)和外侧轨道(23),所述轨道支架(21)内部中空并位于风罩(1)内,所述内侧轨道(22)和外侧轨道(23)同轴设置在轨道支架(21)上,且多个所述滚轮(54)分别滚动设置在内侧轨道(22)和外侧轨道(23)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大型造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滚轮(54)上均设置有挡环(10),多个所述挡环(10)分别抵接内侧轨道(22)与外侧轨道(23)相互靠近的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大型造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罩(1)包括固定架(11)和罩体(12),所述固定架(11)罩设在环形轨道(2)上,所述罩体(12)设置在固定架(11)内,且所述罩体(12)外壁抵接固定架(11)内壁,所述出风口(3)形成在罩体(12)的顶端,所述罩体(12)底端高度大于或等于轨道支架(21)顶端高度,且所述进风通道(4)形成在罩体(12)底端的固定架(11)内,所述罩体(12)底部内径相同,所述罩体(12)顶部内径朝靠近出风口(3)方向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型造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机构(7)包括供电环(71)、多个导电件(72)和支撑杆(73),多个所述支撑杆(73)等间距固定设置在供电环(71)底部,所述供电环(71)位于环形轨道(2)内侧,多个所述导电件(72)分别固定设置在多个小车外壳(51)靠近供电环(71)的侧壁上,所述导电件(72)与驱动件(52)电连接,且所述导电件(72)抵接供电环(7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大型造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72)包括导电杆(721)和弹性件(722),所述导电杆(721)的一端设置在小车外壳(51)上并与驱动件(52)电连接,所述导电杆(721)的另一端向下弯折并抵接供电环(71)内侧,所述弹性件(722)设置在导电杆(721)上,所述弹性件(722)的两端分别与导电杆(721)的弯折两端固定连接并使导电杆(721)端部在移动过程中始终抵接供电环(7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造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罩(1)和环形轨道(2),所述环形轨道(2)位于风罩(1)内,所述风罩(1)顶端开设有出风口(3),底端形成有进风通道(4),所述环形轨道(2)上等间距环绕设置有多个驱动机构(5),每个所述驱动机构(5)上均设置有风叶(6),所述环形轨道(2)上设置有用于为多个驱动机构(5)提供电能的供电机构(7),多个所述驱动机构(5)同步在环形轨道(2)上环绕移动并带动多个风叶(6)进行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造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小车外壳(51)、驱动件(52)、传动件(53)和多个滚轮(54),所述风叶(6)固定设置在小车外壳(51)上,多个所述滚轮(54)转动设置在小车外壳(51)的两侧,所述驱动件(52)设置在小车外壳(51)内,所述滚轮(54)通过传动件(53)与驱动件(52)传动连接,所述滚轮(54)滚动设置在环形轨道(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型造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6)靠近小车外壳(51)的底端厚度大于远离小车外壳(51)的顶端厚度,所述风叶(6)靠近移动方向的前端高度低于远离移动方向的后端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型造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外壳(51)上设置有加强筋(8),所述加强筋(8)与风叶(6)远离环形导轨中心处的侧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型造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外壳(51)沿自身移动方向的端部设置有连接件(9),多个所述小车外壳(51)通过连接件(9)首尾依次连接,且首尾两个所述小车外壳(51)之间形成有活动间隙(1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型造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轨道(2)包括轨道支架(21)、内侧轨道(22)和外侧轨道(23),所述轨道支架(21)内部中空并位于风罩(1)内,所述内侧轨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西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浦宇铜艺装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