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垃圾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17961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式垃圾处理系统,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包括渗滤液净化系统、垃圾焚烧系统、去盐水净化系统和循环水收储系统;所述渗滤液净化系统设有反渗透处理模块,所述垃圾焚烧系统设有冷却塔模块,所述去盐水净化系统设有原水箱模块和生水加热模块。所述具有热量传导功能的循环水收储系统能够将所述第一储水仓内废水的热量转移至所述第二储水仓内的废水中,进一步分别产出冷水和热水。将冷水排放至垃圾焚烧系统的冷却塔模块的供水系管路内,能够增强冷却效果;或将热水排放至去盐水净化系统的原水箱模块内,能够降低生水加热模块的功耗。本技术结构简单、功能可靠,极大提高了对渗滤液排出废水的物质和能量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环保,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垃圾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1、城市的运作过程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等。时至今日,焚烧式垃圾处理方式仍占有不小比重。垃圾的长时间堆放会产生垃圾渗滤液,因此,垃圾处理厂在运作时需要同时处理固体垃圾和液体垃圾。

2、垃圾处理厂处理渗滤液会经过多级膜过滤,经过处理后的渗滤液排出废水温度较高、水质指标较好(一般优于工业水水质指标)。传统企业将渗滤液的排出废水用作冷却塔补水,一方面降温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造成热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传统方案存在的“渗滤液的排出废水用作冷却塔补水时,冷却效果不明显,造成热量浪费”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式垃圾处理系统,能够实现对渗滤液排出水的有效利用。

2、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成式垃圾处理系统包括渗滤液净化系统、垃圾焚烧系统、去盐水净化系统和循环水收储系统;所述渗滤液净化系统设有反渗透处理模块,所述垃圾焚烧系统设有冷却塔模块,所述去盐水净化系统设有原水箱模块和生水加热模块;所述反渗透处理模块产出的废水通过循环水收储系统流向所述冷却塔模块和所述原水箱模块;所述循环水收储系统包括储水组件和导热组件,所述储水组件进一步包括通过导热组件相互连接的第一储水仓和第二储水仓,所述第一储水仓和第二储水仓分别与冷却塔模块和原水箱模块连接。所述具有热量传导功能的循环水收储系统能够将所述第一储水仓内废水的热量转移至所述第二储水仓内的废水中,进一步分别产出冷水和热水。需要用水时:将冷水排放至垃圾焚烧系统的冷却塔模块的供水系管路内,能够增强冷却效果;或将热水排放至去盐水净化系统的原水箱模块内(与原水箱模块内的原水混合,实现预热),之后使用液泵将原水箱模块内的混合水排放至生水加热模块进行二次加热,该预热操作能够降低生水加热模块的功耗/功率需求。

3、所述循环水收储系统还包括主体结构、给排水组件;所述主体结构包括基层、结构柱、结构梁、抱箍、支座、保温层和外饰面;所述基层、结构柱、结构梁相互固定连接用于承载循环水收储系统;所述主体结构内部通过抱箍和支座固定安装储水组件。所述给排水组件包括主进水管、第一分支进水管、第二分支进水管、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所述主进水管与反渗透处理模块之间通过液压泵和给排水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分支进水管与第一储水仓顶部连接,所述第二分支进水管与第二储水仓顶部连接;所述第一排水管与第一储水仓底部连接,所述第二排水管与第二储水仓底部连接。

4、所述导热组件为半导体制冷器。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的吸热端置于第一储水仓内,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的放热端置于第二储水仓内;所述半导体制冷器能够将第一储水仓内液体的热量转移至第二储水仓的液体中。

5、所述循环水收储系统还包括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包括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一排气孔与第一储水仓顶部连接,所述第二排气孔与第二储水仓顶部连接。所述排气组件用于所述储水组件注水时平衡内外气压,避免所述储水组件涨破。

6、所述循环水收储系统还包括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至少设有两个;所述搅拌组件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储水仓和第二储水仓内腔底面。所述导热组件的下底面呈v形或u形,且所述搅拌组件置于所述导热组件下方。所述搅拌组件用于加速所述第一储水仓和第二储水仓内的液体流动,进一步加速匀热。

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一分支进水管位置处设有第一液体阀门,所述第二分支进水管设有第二液体阀门,所述第一排水管设有第三液体阀门,所述第二排水管设有第四液体阀门。所述液体阀门用于控制液体管道的开闭。

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位置处分别设有气体阀门。所述气体阀门用于控制排气孔的开闭。

9、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一种集成式垃圾处理系统包括循环水收储系统,所述循环水收储系统能够将反渗透处理模块产出的渗滤液废水一分为二,同时将其热量集中至部分废水中,热量增加的废水温度升高变为热水用于后续去盐水净化系统原水的预热,降低生水加热模块的功耗需求;失去热量的部分渗滤液废水变成冷水用于垃圾焚烧系统的冷却塔模块,提高冷却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功能可靠,极大提高了对渗滤液排出水的物质和能量利用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式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渗滤液净化系统、垃圾焚烧系统、去盐水净化系统和循环水收储系统;所述渗滤液净化系统设有反渗透处理模块,所述垃圾焚烧系统设有冷却塔模块,所述去盐水净化系统设有原水箱模块和生水加热模块;所述反渗透处理模块产出的废水通过循环水收储系统流向所述冷却塔模块和所述原水箱模块;所述循环水收储系统包括储水组件(1)和与外设电源连接的导热组件(2),所述储水组件(1)进一步包括通过导热组件(2)相互连接的第一储水仓(11)和第二储水仓(12),所述第一储水仓(11)和第二储水仓(12)分别与冷却塔模块和原水箱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收储系统还包括主体结构(3)、给排水组件(4);所述主体结构(3)包括基层(31)、结构柱(32)、结构梁、抱箍(33)、支座(34)、保温层(35)和外饰面;所述基层(31)、结构柱(32)、结构梁相互固定连接用于承载循环水收储系统;所述主体结构(3)内部通过抱箍(33)和支座(34)固定安装储水组件(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排水组件(4)包括主进水管(41)、第一分支进水管(42)、第二分支进水管(43)、第一排水管(44)和第二排水管(45);所述主进水管(41)与反渗透处理模块之间通过液压泵和给排水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分支进水管(42)与第一储水仓(11)顶部连接,所述第二分支进水管(43)与第二储水仓(12)顶部连接;所述第一排水管(44)与第一储水仓(11)底部连接,所述第二排水管(45)与第二储水仓(12)底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式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进水管(42)位置处设有第一液体阀门(421),所述第二分支进水管(43)设有第二液体阀门(431),所述第一排水管(44)设有第三液体阀门(441),所述第二排水管(45)设有第四液体阀门(45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收储系统还包括排气组件(5),所述排气组件(5)包括第一排气孔(51)和第二排气孔(52),所述第一排气孔(51)与第一储水仓(11)顶部连接,所述第二排气孔(52)与第二储水仓(12)顶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式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孔(51)和第二排气孔(52)位置处分别设有气体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2)为半导体制冷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式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的吸热端置于第一储水仓(11)内,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的放热端置于第二储水仓(12)内;所述半导体制冷器能够将第一储水仓(11)内液体的热量转移至第二储水仓(12)的液体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式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搅拌组件(6),所述搅拌组件(6)至少设有两个;所述搅拌组件(6)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储水仓(11)和第二储水仓(12)内腔底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成式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2)的下底面呈V形或U形,且所述搅拌组件(6)置于所述导热组件(2)下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渗滤液净化系统、垃圾焚烧系统、去盐水净化系统和循环水收储系统;所述渗滤液净化系统设有反渗透处理模块,所述垃圾焚烧系统设有冷却塔模块,所述去盐水净化系统设有原水箱模块和生水加热模块;所述反渗透处理模块产出的废水通过循环水收储系统流向所述冷却塔模块和所述原水箱模块;所述循环水收储系统包括储水组件(1)和与外设电源连接的导热组件(2),所述储水组件(1)进一步包括通过导热组件(2)相互连接的第一储水仓(11)和第二储水仓(12),所述第一储水仓(11)和第二储水仓(12)分别与冷却塔模块和原水箱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收储系统还包括主体结构(3)、给排水组件(4);所述主体结构(3)包括基层(31)、结构柱(32)、结构梁、抱箍(33)、支座(34)、保温层(35)和外饰面;所述基层(31)、结构柱(32)、结构梁相互固定连接用于承载循环水收储系统;所述主体结构(3)内部通过抱箍(33)和支座(34)固定安装储水组件(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排水组件(4)包括主进水管(41)、第一分支进水管(42)、第二分支进水管(43)、第一排水管(44)和第二排水管(45);所述主进水管(41)与反渗透处理模块之间通过液压泵和给排水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分支进水管(42)与第一储水仓(11)顶部连接,所述第二分支进水管(43)与第二储水仓(12)顶部连接;所述第一排水管(44)与第一储水仓(11)底部连接,所述第二排水管(45)与第二储水仓(12)底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广磊范保坤赵猛王盼新胡志峰张薛苹杨鹏
申请(专利权)人:光大环保能源济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