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线束端头剥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7212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36
本申请公开了电器线束端头剥皮装置,其属于线束剥皮技术领域。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的后端固定有托架,且托架的内侧设置有剥皮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底座,且限位底座的上端面贴合有限位盖,所述限位底座与限位盖贴合面的内侧对称分布有第一限位槽。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高效限位的电器线束端头剥皮装置,通过第一液压缸带动第一弯折杆及限位盖上移一段距离,使得限位底座与限位盖分离,之后可同时将三根电器线束分别穿过限位底座内侧的三个第一限位槽直至电器线束端部穿出下支架内侧的第二限位槽一定距离,之后通过第一液压缸带动第一弯折杆及限位盖下移,将电器线束有效限位于限位底座与限位盖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线束剥皮,具体而言,涉及电器线束端头剥皮装置


技术介绍

1、在线束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常常需要对线束端头外皮进行剥皮,因此需使用到剥皮装置。

2、产品的结构可参照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8970921u中所公开的一种线束剥皮装置,针对现有的线束剥皮装置的剥皮工作仍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增大了人工劳动量,工作效率低;且无法对线束进行有效的固定,影响工作质量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底座的顶壁上焊接有对称的两根垂直设置的支撑柱,支撑柱的外圈活动套接有升降块,底座的顶部安装有两个输出端朝上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焊接有垂直设置的第一螺杆,升降块螺纹套接在第一螺杆的外圈,两个升降块相互靠近的侧壁上均固定有水平设置的两个电动推杆,两个电动推杆的输出端焊接有垂直设置的固定板,本技术自动化程度较高,人工劳动量较小,工作效率较高,可对线束进行有效的固定,工作质量较高。

3、上述结构中通过手动转动两个操作块,带动第二螺杆转动,从而使两个第二螺杆推动两个夹板相互靠近,使两个夹板夹紧线束的顶端,即可对线束进行固定,然而该方式耗费一定人力及时间,使得限位效率降低。

4、现在尚没有一种高效限位的电器线束端头剥皮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2、为了解决以上
技术介绍
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电器线束端头剥皮装置,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的后端固定有托架,且托架的内侧设置有剥皮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底座,且限位底座的上端面贴合有限位盖,所述限位底座与限位盖贴合面的内侧对称分布有第一限位槽,且限位盖的外部两侧对称连接有一组第一弯折杆,所述第一弯折杆的下端连接有第一液压缸,所述限位底座的后方连接有导向架。

3、通过第一液压缸带动第一弯折杆及限位盖上移一段距离,使得限位底座与限位盖分离,为电器线束预留足够贯穿空间,之后可同时将三根电器线束分别穿过限位底座内侧的三个第一限位槽直至电器线束端部穿出下支架内侧的第二限位槽一定距离,之后通过第一液压缸带动第一弯折杆及限位盖下移,将电器线束有效限位于限位底座与限位盖之间,其具有高效限位性。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折杆呈倒l状,且第一弯折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盖、第一液压缸。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槽的直径与导向架的内径直径相同,且第一限位槽与导向架的内壁面持平。

6、进一步地,所述剥皮机构包括下支架,所述下支架贴合于托架的上表面,且下支架的上方设置有上支架,所述下支架与上支架的内侧对称分布有第二限位槽,且上支架的两端内侧嵌合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外表面连接有第二弯折杆,且第二弯折杆的下端连接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底部连接有托板,且第二液压缸靠近下支架的一侧设置有三角连接块,所述托板靠近下支架的一端中部固定有滑块,且滑块的外部匹配贴合有滑槽,所述下支架的后端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内侧中部连接有切刀。

7、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架与固定板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固定板通过第二弯折杆与第二液压缸构成升降结构。

8、进一步地,所述下支架通过三角连接块与托板相连接,且下支架通过电动推杆与托架构成伸缩结构。

9、进一步地,所述托板通过滑块与滑槽构成卡合滑动结构,且滑槽与托架之间为一体结构。

10、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11、通过第一液压缸带动第一弯折杆及限位盖上移一段距离,使得限位底座与限位盖分离,为电器线束预留足够贯穿空间,之后可同时将三根电器线束分别穿过限位底座内侧的三个第一限位槽直至电器线束端部穿出下支架内侧的第二限位槽一定距离,之后通过第一液压缸带动第一弯折杆及限位盖下移,将电器线束有效限位于限位底座与限位盖之间,导向架的设置便于电器线束快速导向于剥皮机构中,减少穿线过程中线束难以快速对齐现象的发生。

12、电器线束限位前,通过第二液压缸带动第二弯折杆、固定板及上支架上移,为电器线束预留贯穿空间,电器线束限位好后,通过第二液压缸带动第二弯折杆、固定板及上支架下移,使得第二限位槽中的切刀有效的对电器线束外表面的胶皮进行环形切割,切割结束后,通过电动推杆带动下支架后移,由于下支架通过三角连接块与托板相连接,故可同时带动上支架一并移动,此时可将切割后的胶皮推出,实现电器线束端头的剥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器线束端头剥皮装置,包括:限位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1)的后端固定有托架(2),且托架(2)的内侧设置有剥皮机构(3),所述限位机构(1)包括限位底座(101),且限位底座(101)的上端面贴合有限位盖(102),所述限位底座(101)与限位盖(102)贴合面的内侧对称分布有第一限位槽(103),且限位盖(102)的外部两侧对称连接有一组第一弯折杆(104),所述第一弯折杆(104)的下端连接有第一液压缸(105),所述限位底座(101)的后方连接有导向架(1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线束端头剥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杆(104)呈倒L状,且第一弯折杆(10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盖(102)、第一液压缸(1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线束端头剥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03)的直径与导向架(106)的内径直径相同,且第一限位槽(103)与导向架(106)的内壁面持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线束端头剥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皮机构(3)包括下支架(301),所述下支架(301)贴合于托架(2)的上表面,且下支架(301)的上方设置有上支架(302),所述下支架(301)与上支架(302)的内侧对称分布有第二限位槽(303),且上支架(302)的两端内侧嵌合有固定板(304),所述固定板(304)的外表面连接有第二弯折杆(305),且第二弯折杆(305)的下端连接有第二液压缸(306),所述第二液压缸(306)的底部连接有托板(307),且第二液压缸(306)靠近下支架(301)的一侧设置有三角连接块(308),所述托板(307)靠近下支架(301)的一端中部固定有滑块(309),且滑块(309)的外部匹配贴合有滑槽(310),所述下支架(301)的后端连接有电动推杆(311),所述第二限位槽(303)的内侧中部连接有切刀(3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器线束端头剥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302)与固定板(304)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固定板(304)通过第二弯折杆(305)与第二液压缸(306)构成升降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器线束端头剥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301)通过三角连接块(308)与托板(307)相连接,且下支架(301)通过电动推杆(311)与托架(2)构成伸缩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器线束端头剥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307)通过滑块(309)与滑槽(310)构成卡合滑动结构,且滑槽(310)与托架(2)之间为一体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器线束端头剥皮装置,包括:限位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1)的后端固定有托架(2),且托架(2)的内侧设置有剥皮机构(3),所述限位机构(1)包括限位底座(101),且限位底座(101)的上端面贴合有限位盖(102),所述限位底座(101)与限位盖(102)贴合面的内侧对称分布有第一限位槽(103),且限位盖(102)的外部两侧对称连接有一组第一弯折杆(104),所述第一弯折杆(104)的下端连接有第一液压缸(105),所述限位底座(101)的后方连接有导向架(1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线束端头剥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杆(104)呈倒l状,且第一弯折杆(10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盖(102)、第一液压缸(1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线束端头剥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03)的直径与导向架(106)的内径直径相同,且第一限位槽(103)与导向架(106)的内壁面持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线束端头剥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皮机构(3)包括下支架(301),所述下支架(301)贴合于托架(2)的上表面,且下支架(301)的上方设置有上支架(302),所述下支架(301)与上支架(302)的内侧对称分布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学刚杨雪飞董成飞宇飞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永诺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