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热管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6008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23
本技术涉及变电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变电站热管散热装置,包括热管、散热组件和引流件,热管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通过热管的蒸发段处设置的自湿润液体吸收热量,自湿润液体汽化后遇到热管的冷凝段液化散热,热量传导至散热组件,加快热量释放;进一步地,通过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将热管与散热组件连接,增加换热面积,加快热传导速率,具有可拆卸,散热快,易安装,少能耗的特点,有利于变电站的散热,提高了散热效率,便捷了热管散热器的安装,具有易拆卸、易维修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变电站,特别是涉及一种变电站热管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1、变电站是指电力系统中对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接收电能及分配电能的场所。在发电厂内的变电站是升压变电站,其作用是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馈送到高压电网中。散热问题是现有变电站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温度升高是因为太阳光的辐射产生的热量引起的,热量通过照射传递到变电站箱体中,箱体内温度过高会影响高低压设备及组件的正常运行。热管作为传热元件,利用热传导原理和相变介质快速热传递性质,应用于解决散热等方面的问题。传统的变电站大多为箱式且采用风扇扇热的方法,该方法不仅具有散热慢的问题,还需要考虑噪声、通风量和能耗等的相关问题。而热管能更高效的散热且不用考虑噪声和通风量的问题,也能减少能耗。

2、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冷箱式变电站,包括:柜体,所述柜体的内侧通过至少两个隔板分隔成多个腔体,相邻两个腔体的顶部相互连通,所述柜体的顶部安装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与所述柜体之间形成散热腔,所述散热腔的内侧固定有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的内侧活动安装有由安装在所述安装框架上的驱动机构驱动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铰接有引风组件,且所述引风组件还通过往复摆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所述隔板的内侧设置有换热腔,所述换热腔与安装在所述柜体底部的循环换热组件连通,引风组件移动的过程中还通过往复摆动组件的作用带动引风组件沿与其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进行摆动,该现有技术存在散热慢、能耗高、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电站热管散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散热慢、能耗高、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热管散热装置,包括:热管、散热组件和引流件,所述热管一端与所述散热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热管包括蒸发段、冷凝段,所述冷凝段一端靠近所述散热组件且与所述散热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蒸发段远离所述散热组件,所述蒸发段内部还设有自湿润液体,所述引流件套装在所述热管的中空腔体内。

3、优选的,所述散热装置垂直放置,所述散热组件在上,所述热管在下,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翅片和套筒,所述翅片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翅片沿所述套筒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所述热管一端与所述套筒可拆卸连接。

4、优选的,所述翅片上设有开缝,所述开缝的数量沿进风口到出风口方向递增,且所述开缝呈交错分布。

5、优选的,所述开缝采用双桥开缝的方式,即交替进行向上开缝和向下开缝。

6、优选的,所述翅片上还设有条片,所述条片的宽度为1.5-2.5mm,长度为2.0-3.0mm,条片的凸起高度为1.0-1.5mm,所述条片数量为多个,所述条片位于靠近所述开缝处。

7、优选的,所述套筒内壁设有螺纹,且所述热管一端设有螺纹,所述热管一端与所述套筒螺纹连接。

8、优选的,所述翅片的高度为14-16mm,且所述翅片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0°-60°。

9、优选的,所述引流件为毛细吸液芯,所述毛细吸液芯套装在所述热管的中空腔体内。

10、优选的,所述毛细吸液芯为烧结粉末金属毛细结构,所述热管外层由铜粉包裹。

11、优选的,所述套筒上设有多个凹槽,所述翅片一端位于所述凹槽内。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热管的蒸发段处设置的自湿润液体吸收热量,自湿润液体汽化后遇到热管的冷凝段液化散热,热量传导至散热组件,加快热量释放;

13、进一步地,通过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将热管与散热组件连接,增加换热面积,加快热传导速率,具有可拆卸,散热快,易安装,少能耗的特点,有利于变电站的散热,提高了散热效率,便捷了热管散热器的安装,具有易拆卸、易维修的优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电站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管(2)、散热组件(1)和引流件(5),所述热管(2)一端与所述散热组件(1)可拆卸连接,所述热管(2)包括蒸发段(3)和冷凝段(4),所述冷凝段(4)一端靠近所述散热组件(1)且与所述散热组件(1)可拆卸连接,所述蒸发段(3)远离所述散热组件(1),所述蒸发段(3)内部还设有自湿润液体,所述引流件(5)套装在所述热管(2)的中空腔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垂直放置,所述散热组件(1)在上,所述热管(2)在下,所述散热组件(1)包括翅片(6)和套筒(7),所述翅片(6)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翅片(6)沿所述套筒(7)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所述热管(2)一端与所述套筒(7)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6)上设有开缝(8),所述开缝(8)的数量沿进风口到出风口方向递增,且所述开缝(8)呈交错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缝(8)采用双桥开缝的方式,即交替进行向上开缝和向下开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6)上还设有条片(9),所述条片(9)的宽度为1.5-2.5mm,长度为2.0-3.0mm,条片(9)的凸起高度为1.0-1.5mm,所述条片(9)数量为多个,所述条片(9)位于靠近所述开缝(8)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7)内壁设有第一螺纹(10),且所述热管(2)一端设有第二螺纹(11),所述热管(2)一端与所述套筒(7)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6)的高度为14-16mm,且所述翅片(6)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0°-6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件(5)为毛细吸液芯,所述毛细吸液芯套装在所述热管(2)的中空腔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吸液芯为烧结粉末金属毛细结构,所述热管(2)外层由铜粉包裹。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7)上设有多个凹槽(12),所述翅片(6)一端位于所述凹槽(12)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管(2)、散热组件(1)和引流件(5),所述热管(2)一端与所述散热组件(1)可拆卸连接,所述热管(2)包括蒸发段(3)和冷凝段(4),所述冷凝段(4)一端靠近所述散热组件(1)且与所述散热组件(1)可拆卸连接,所述蒸发段(3)远离所述散热组件(1),所述蒸发段(3)内部还设有自湿润液体,所述引流件(5)套装在所述热管(2)的中空腔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垂直放置,所述散热组件(1)在上,所述热管(2)在下,所述散热组件(1)包括翅片(6)和套筒(7),所述翅片(6)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翅片(6)沿所述套筒(7)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所述热管(2)一端与所述套筒(7)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6)上设有开缝(8),所述开缝(8)的数量沿进风口到出风口方向递增,且所述开缝(8)呈交错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缝(8)采用双桥开缝的方式,即交替进行向上开缝和向下开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玥瑜胡艳鑫叶羽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