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湿法脱酸提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5903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2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烟气湿法脱酸提效装置,包括: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内自下而上依次固定设置有浆液池,烟气入口,增效文丘里装置,提效喷淋装置和除雾器,所述吸收塔顶部设置有出口烟道;所述增效文丘里装置由至少三层与塔壁固定连接、互相交错排列的管材或棒材组成,且各层管道之间的间距自下而上依次减小设计;所述提效喷淋装置包括至少三层:底层的第一主喷淋层,中层的提效喷淋层和上层的第二主喷淋层;所述吸收塔外侧设置有浆液循环装置。本技术装置通过优化设计,减少系统阻力,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了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从而降低了处理工业废气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环境保护烟气净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烟气湿法脱酸提效装置


技术介绍

1、尽管清洁能源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发展,但是煤炭在全球能源中依然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煤炭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更是不可缺少的角色。由于湿法脱酸工艺快速的气液反应速率,较高的脱酸效率,使得其在超低排放的环保政策影响下得以大面积推广。现有湿法脱酸吸收塔在提效改造时通过增加喷淋层,增加液气比来提高脱酸效率,但同时需要增加吸收塔浆池容积、抬高吸收塔高度来满足,也有通过增设托盘或湍流器等塔内件,增加气体中酸性物质与液体的传质系数,增加脱酸效率,但这些塔内件阻力较大,会给整个脱酸系统带来较大的阻力电耗,失去了低碳环保的初衷。另一方面,根据计算流体动力学流场模拟对湿法脱酸塔内烟气流场分析可知,接近烟气入口端的烟气流速较高,对侧流速偏低,烟气到达喷淋层时又产生“边壁逃逸”现象,最终这种不均匀的塔内烟气流场导致脱酸反应效率较低,传质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烟气湿法脱酸提效装置,通过增加增效文丘里装置,提效喷淋组装置,解决接近烟气入口端的烟气流速较高,对侧流速偏低,烟气到达喷淋层时又产生“边壁逃逸”现象,塔内烟气流场分布不均匀问题,提高了脱酸反应效率较低,传质效果好。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烟气湿法脱酸提效装置,包括:吸收塔,所述吸收塔内自下而上依次固定设置有浆液池,烟气入口,增效文丘里装置,提效喷淋装置和除雾器,所述吸收塔)顶部设置有出口烟道;

3、所述增效文丘里装置由至少三层与塔壁固定连接、互相交错排列的管材或棒材组成,且各层管道之间的间距自下而上依次减小设计;

4、所述提效喷淋装置包括至少三层:底层的第一主喷淋层,中层的提效喷淋层和上层的第二主喷淋层;

5、所述吸收塔外侧设置有与提效喷淋层层数匹配数量的浆液循环装置,所述浆液循环装置一端与浆液池连接,通过浆液循环泵和管道,另一端与提效喷淋装置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增效文丘里装置各层管道之间的间距自下而上依次为 50-100mm,30-50mm。

7、进一步的,所述增效文丘里装置的各层远离烟气入口一端与吸收塔的塔壁成90°-105°的夹角布置。

8、进一步的,所述提效喷淋装置中层的提效喷淋层采用贴近塔壁单圈环形喷淋管道的设计,在环形管道上等距分布出口朝下的喷嘴。

9、进一步的所述提效喷淋装置底层和上层的第一主喷淋层和第二主喷淋层结构相同,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吸收塔内壁上的一根主管和所述主管两侧固定对称连接的多根支管,多根支管平行排列,所述主管和支管均为一端粗一端细结构,所述支管与主管在一个水平面上,粗的一端与主管垂直贯通设置,所述支管两侧对称均匀设置多个喷嘴,使喷淋面积能覆盖完整的吸收塔截面。

10、进一步的,所述提效喷淋装置各层间距相同,间距为1200-2000cm。

11、进一步的,所述增效文丘里装置的管道采用金属衬高分子材料制成,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并减小系统阻力。

12、进一步的,所述提效喷淋层的喷嘴采用碳化硅材质。

13、进一步的,所述浆液循环装置的循环泵是变频泵。

14、进一步的,所述提效喷淋层的管道采用玻璃钢、碳钢衬胶或合金钢材质制作。

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增效文丘里装置层和提效喷淋装置层的互相协作,减少了系统阻力,降低了能耗和成本,同时提高了系统稳定性,有着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具体包括:

16、(1)提高系统脱酸效率:增效文丘里装置和提效喷淋层的设计和优化,有助于加强烟气和浆液的接触,形成较稳定的液膜,提高了传质系数k,从而提高系统的脱酸效率;

17、(2)减少系统阻力:增效文丘里装置的规则形状和表面材料的选择,可以减小系统阻力,从而降低了喷淋区域的烟气流通阻力,维持较稳定的气液接触状态,提高了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

18、(3)降低能耗和成本:通过优化设计和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提效浆液循环泵的设计和控制系统的优化,能够有效降低系统的循环量和能耗,从而降低了处理工业废气的成本;

19、(4)提高系统稳定性:提效喷淋层设计和控制系统的结合,可以使系统的喷淋量和液位更加稳定,减少烟气短路和局部流速过高等问题,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

20、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阐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气湿法脱酸提效装置,包括:吸收塔(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1)内自下而上依次固定设置有浆液池(2),烟气入口(3),增效文丘里装置(4),提效喷淋装置(5)和除雾器(6),所述吸收塔(1)顶部设置有出口烟道(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湿法脱酸提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效文丘里装置(4)各层管道之间的间距自下而上依次为,50-100mm,30-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湿法脱酸提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效文丘里装置(4)的各层远离烟气入口一端与吸收塔(1)的塔壁成90°-105°的夹角(41)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湿法脱酸提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效喷淋装置(5)中层的提效喷淋层(52)采用贴近塔壁单圈环形喷淋管道的设计,在环形管道上等距分布出口朝下的喷嘴(5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湿法脱酸提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效喷淋装置(5)底层和上层的第一主喷淋层(51)和第二主喷淋层(53)结构相同,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吸收塔(1)内壁上的一根主管(501)和所述主管(501)两侧固定对称连接的多根支管(502),多根支管(502)平行排列,所述主管(501)和支管(502)均为一端粗一端细结构,所述支管(502)与主管(501)在一个水平面上,粗的一端与主管(501)垂直贯通设置,所述支管(502)两侧对称均匀设置多个喷嘴(503),使喷淋面积能覆盖完整的吸收塔截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湿法脱酸提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效喷淋装置(5)各层间距相同,间距为1200-20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湿法脱酸提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效喷淋层(52)的管道采用玻璃钢、碳钢衬胶或合金钢材质制作。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气湿法脱酸提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效喷淋层(52)的喷嘴(521)采用碳化硅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湿法脱酸提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浆液循环装置(8)的循环泵(81)是变频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湿法脱酸提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效文丘里装置(4)的管道采用金属衬高分子材料制成,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并减小系统阻力。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湿法脱酸提效装置,包括:吸收塔(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1)内自下而上依次固定设置有浆液池(2),烟气入口(3),增效文丘里装置(4),提效喷淋装置(5)和除雾器(6),所述吸收塔(1)顶部设置有出口烟道(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湿法脱酸提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效文丘里装置(4)各层管道之间的间距自下而上依次为,50-100mm,30-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湿法脱酸提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效文丘里装置(4)的各层远离烟气入口一端与吸收塔(1)的塔壁成90°-105°的夹角(41)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湿法脱酸提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效喷淋装置(5)中层的提效喷淋层(52)采用贴近塔壁单圈环形喷淋管道的设计,在环形管道上等距分布出口朝下的喷嘴(5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湿法脱酸提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效喷淋装置(5)底层和上层的第一主喷淋层(51)和第二主喷淋层(53)结构相同,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吸收塔(1)内壁上的一根主管(501)和所述主管(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琦唐朝勇李永艳贾莹时楠杨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铝能清新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