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5796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21
本申请提出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扩散板;灯板,所述灯板与所述扩散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灯板朝向所述扩散板的一侧设置有灯珠;第一反射片,所述第一反射片设于所述灯板和所述扩散板之间;所述第一反射片具有第一透光孔和第二透光孔阵列;所述第二透光孔阵列包括多个第二透光孔,所述多个第二透光孔围绕所述第一透光孔设置;所述第一透光孔正对所述灯珠设置,且所述第二透光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透光孔的孔径。旨在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能够减小扩散板和灯板的OD值,以在满足显示装置薄型化的同时,也能够提高亮度的均匀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显示,特别涉及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直下式背光模组在大尺寸显示装置中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背光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灯板和扩散板,两者之间的距离为od值(混光距离);od值的大小决定了亮度的均匀度;od值越小,显示装置能够做到薄型化,但是其亮度越不均匀,画面不均匀。因此,在显示装置向薄型化方向发展时,存在亮度不均匀的阻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旨在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能够减小扩散板和灯板的od值,以在满足显示装置薄型化的同时,也能够提高亮度的均匀度。

2、本申请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3、扩散板;

4、灯板,所述灯板与所述扩散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灯板朝向所述扩散板的一侧设置有灯珠;

5、第一反射片,所述第一反射片设于所述灯板和所述扩散板之间;所述第一反射片具有第一透光孔和第二透光孔阵列;所述第二透光孔阵列包括多个第二透光孔,所述多个第二透光孔围绕所述第一透光孔设置;所述第一透光孔正对所述灯珠设置,且所述第二透光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透光孔的孔径。

6、可选地,所述第一反射片还具有第三透光孔阵列,所述第三透光孔阵列包括多个第三透光孔,所述第三透光孔围绕所述第一透光孔设置;所述第三透光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透光孔的孔径;其中,所述第二透光孔阵列与所述第一透光孔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三透光孔阵列与所述第一透光孔之间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7、可选地,所述灯板与所述扩散板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20mm;和/或所述第一反射片的厚度为0.15-0.4mm。

8、可选地,所述灯板具有至少两个所述灯珠;

9、所述第一反射片具有至少两个第一透光孔,所述灯珠与所述第一透光孔一一对应设置。

10、可选地,所述第二反射片具有至少两组第二透光孔阵列,且每一组第二透光孔阵列围绕一个所述第一透光孔;

11、其中,相邻的两个第一透光孔之间布置有其对应的两个第二透光孔阵列的一部分第二透光孔。

12、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反射片,所述第二反射片设于所述灯板上,并且朝向所述第一反射片设置,以使得所述灯光的光线在所述第一反射片和所述第二反射片上来回发射,以从所述第一透光孔和/或所述第二透光孔之间出射至所述扩散板。

13、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14、灯支撑,所述灯支撑设于所述灯板上,从所述灯板延伸至所述扩散板并支撑所述扩散板;

15、所述第一反射片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一透光孔和所述第二透光孔阵列均间隔设置;所述灯支撑穿过所述连接孔,并与所述灯支撑连接。

16、可选地,所述灯支撑包括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部分设于所述灯板上,并朝向所述扩散板延伸,且具有台阶面;所述第二支撑部分设于所述台阶面上,并朝向所述扩散板延伸并支撑所述扩散板;

17、所述第二支撑部分穿过所述连接孔,且所述第一反射片面向所述灯板的一侧与所述台阶面抵接。

18、可选地,所述第一反射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反射片间隔设于所述扩散板和所述灯板之间。

19、本申请还提出显示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背光模组。

20、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扩散板和灯板之间设置第一反射片;第一反射片上设置有第一透光孔和第二透光孔阵列;第一透光孔正对灯板上的朝向扩散板的灯珠,而第二透光孔阵列的多个第二透光孔围绕第一透光孔设置;所述第二透光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透光孔的孔径;由于灯珠的上方的光强度最大,随之距离的增加,角度增加,光强度逐渐减小;灯珠越近的第一透光孔出光强度大出光面积相对小,离灯珠越远的第二透光孔出光强度小出光面积相对更大,从而平衡从第一反射片出光的强度,以此达到出光均匀的目的。由于通过第一反射片上的第一透光孔和第二透光孔阵列的光线调节,使得射向扩散板的光线更均匀,因而可以将扩散板和灯板之间的混光距离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减小,以在满足显示装置薄型化的同时,能够提高亮度的均匀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片还具有第三透光孔阵列,所述第三透光孔阵列包括多个第三透光孔,所述第三透光孔围绕所述第一透光孔设置;所述第三透光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透光孔的孔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与所述扩散板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20mm;和/或所述第一反射片的厚度为0.15-0.4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具有至少两个所述灯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片具有至少两组第二透光孔阵列,且每一组第二透光孔阵列围绕一个所述第一透光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反射片,所述第二反射片设于所述灯板上,并且朝向所述第一反射片设置,以使得所述灯珠的光线在所述第一反射片和所述第二反射片上来回发射,以从所述第一透光孔和/或所述第二透光孔之间出射至所述扩散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p>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支撑包括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部分设于所述灯板上,并朝向所述扩散板延伸,且具有台阶面;所述第二支撑部分设于所述台阶面上,并朝向所述扩散板延伸并支撑所述扩散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反射片间隔设于所述扩散板和所述灯板之间。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片还具有第三透光孔阵列,所述第三透光孔阵列包括多个第三透光孔,所述第三透光孔围绕所述第一透光孔设置;所述第三透光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透光孔的孔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与所述扩散板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20mm;和/或所述第一反射片的厚度为0.15-0.4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具有至少两个所述灯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片具有至少两组第二透光孔阵列,且每一组第二透光孔阵列围绕一个所述第一透光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反射片,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