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5734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2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供电装置,涉及供电领域,在医疗台车机头中设置第一保险丝和第一TVS二极管,在医疗台车车身中设置防静电电路、隔离降压电路、第一供电开关和微控制器。通过微控制器控制医疗台车车身中的其他用电设备的得失电,利用第一TVS二极管和防静电电路来抑制电路中的静电干扰,利用隔离降压电路实现微控制器与用电设备之间的供电进行隔离来避免第一电源的供电不稳定而损坏微控制器,利用第一保险丝在第一电源异常时及时断开来保护电路。通过在机头和车身中设置多种保护,可以在机头和车身分离时有效地抑制瞬态干扰带来的影响,可以提高台车供电的安全性,在发生异常时及时断开供电从而保护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供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供电装置


技术介绍

1、由于传统的医疗设备通常是固定位置安装,当与医疗设备之间的距离较远的患者需要进行治疗时,只能额外安装一台医疗设备,这种方式的成本较高。为此,在现有技术中,将医疗设备和台车结合,将传统的医疗设备安装到台车上,医疗设备作为机头,台车本体作为车身,方便医疗设备通过台车移动到不同的地方,为处在不同位置的患者提供医疗。为了使医疗设备具有更好的便携式以适应不同的治疗需求,在现有技术中,需要将机头与车身分离,也就是在必要时可以将医疗设备本体从台车上拆卸下来使用。在这种分离式设计的医疗台车中,通常情况下只对机头进行供电而不对车身进行供电,若车身内设置有加热盘等装置,则通过弹簧针或者插接线等连接,利用机头将电能传输至车身的加热盘等装置进行供电。

2、但是,当机头与车身分离时,两者之间的供电线路暴露在环境中,非常容易受到瞬态干扰的影响,瞬态干扰指的是因为电网不稳定、雷击干扰、静电放电和设备启停等情况影响而产生瞬间的大电压或大电流的干扰,瞬态干扰容易导致机头与车身中的装置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电装置,通过在机头和车身中设置多种保护,可以在机头和车身分离时有效地抑制瞬态干扰带来的影响,可以提高台车供电的安全性,在发生异常时及时断开供电从而保护电路。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供电装置,包括:

3、设置于医疗台车的机头内的第一保险丝和第一tvs二极管,设置于所述医疗台车的车身内的防静电电路、隔离降压电路、第一供电开关和微控制器;

4、所述第一保险丝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一保险丝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tvs二极管的阴极及所述防静电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防静电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医疗台车的车身内的用电设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供电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用电设备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供电开关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供电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tvs二极管的阳极接地;

5、所述隔离降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防静电电路的第二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供电端连接。

6、一方面,所述防静电电路包括:

7、第一mos管、第二tvs二极管、稳压模块和滤波模块;

8、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作为所述防静电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稳压模块的一端、所述滤波模块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tvs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且连接的公共端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稳压模块的另一端、所述滤波模块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tvs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且连接的公共端作为所述防静电电路的第二端;

9、其中,所述防静电电路的接地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接地端不为同一接地端。

10、一方面,所述第一供电开关包括:

11、第一光耦和第二mos管;

12、所述第一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隔离降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微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光耦中的受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用电设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光耦中的受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光耦中的受光三极管的基极接地;

13、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用电设备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接地。

14、一方面,还包括第二保险丝;

15、所述第二保险丝的一端与所述所述防静电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保险丝的另一端与所述用电设备的一端连接。

16、一方面,还包括静电抑制电路;

17、所述静电抑制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医疗台车的车身内的外接设备端口连接,所述静电抑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外接设备连接端连接,所述静电抑制电路用于抑制所述微控制器的外接设备连接端处的静电。

18、一方面,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医疗台车的机头内的电流检测模块、第二供电开关和主控电路,设置于所述医疗台车的车身内的电压检测模块和负载电路;

19、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tvs二极管的阴极以及所述第一保险丝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源的输出电流;

20、所述第二供电开关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保险丝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一tvs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供电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防静电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供电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

21、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用电设备连接,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电压检测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压,以便所述微控制器根据电压控制所述负载电路的使能,从而便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源的输出电流;

22、所述负载电路与所述用电设备并联,所述负载电路的使能端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

23、一方面,所述负载电路包括:

24、第二光耦、第三mos管以及第一电阻;

25、所述第二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隔离降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光耦中的受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且连接的公共端与所述用电设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光耦中的受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光耦中的受光三极管的基极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接地。

26、一方面,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

27、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控制芯片;

28、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输入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后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输入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

29、一方面,所述第二供电开关包括:

30、继电器和三极管;

31、所述继电器包含线圈、第一可动触点、第二可动触点、第一不动触点、第二不动触点、第三不动触点和第四不动触点;

32、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三电源连接;第一可动触点在线圈失电时接触第一不动触点,得电时接触第二不动触点;第二可动触点在线圈失电时接触第三不动触点,得电时接触第四不动触点;

33、所述继电器的第一可动触点与所述防静电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不动触点断路,第二不动触点接地,第二可动触点与第三不动触点连接且连接的公共端与所述防静电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四不动触点分别与所述第一保险丝的第二端、所述第一tvs二极管的阴极以及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34、所述三极管的基级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电路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开关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保险丝;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静电抑制电路;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医疗台车的机头内的电流检测模块、第二供电开关和主控电路,设置于所述医疗台车的车身内的电压检测模块和负载电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电路包括:

8.如权利要求6所述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电开关包括: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电路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开关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保险丝;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静电抑制电路;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跃勇米海川董俊鹏赵志科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百昌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