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蓝光窗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5598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20
本技术涉及窗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蓝光窗膜,包括依次层叠连接的防刮层、第一基膜、第一蓝光反射层、复合层、第二基膜、第二蓝光反射层、安装层以及离型膜;所述第一蓝光反射层与所述第二蓝光反射层为胆甾相液晶涂层,所述第一蓝光反射层的蓝光反射峰值为395nm,第二蓝光反射层的蓝光反射峰值为415nm,或所述第一蓝光反射层的蓝光反射峰值为415nm,第二蓝光反射层的蓝光反射峰值为395nm,本方案中通过采用反射峰在395nm和415nm的两种蓝光反射涂层搭配使用形成协同互补作用,从而实现高效阻隔蓝光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窗膜,具体涉及一种防蓝光窗膜


技术介绍

1、众所周知,波长在380~430nm之间的蓝光为有害蓝光,有害蓝光与紫外线波长接近,穿透力强,能够渗入皮肤深层,会加速皮肤衰老,而且能够穿透眼球晶状体到达视网膜,对其造成不可逆的光学损害。

2、目前市面上的蓝光阻隔窗膜包含几种,一种是利用荧光增白剂吸收蓝光,选用吸收波长在350~430nm的荧光增白剂,添加于pet母粒中拉成吸收蓝光的pet基膜,应用于窗膜中,但这类阻隔蓝光的窗膜由于荧光增白剂的存在,吸收了350~430nm光线,但是会反射荧光,导致产品在强光下有发雾现象,并且由于吸收蓝光产品会带有黄相,卖相一般;另有一种是利用蓝光吸收剂吸收蓝光,而蓝光吸收剂主要是偶氮类或苯并吲哚类有机物,通过共轭结构实现蓝光高效吸收,添加于窗膜复合层中,实现蓝光的阻隔,但蓝光吸收剂耐候性不好,一般半年至一年就会失去蓝光阻隔作用,同时由于吸收蓝光,产品也会带有黄相,卖相一般;再者是利用多层微附基膜折射蓝光,而多层微附基膜是几十至几百层pet堆叠,利用折射可以反射特定波段的光源,由于反射蓝光,产品反光为淡蓝色,卖相很好,但是多层微附pet基膜价格昂贵,大大限制了窗膜产品的使用;最后是利用磁控溅射pet基膜反射蓝光,通过在pet基膜上磁控溅射特定金属层,可以反射蓝光,使得产品反光为淡蓝色,卖相很好,但是金属层会影响汽车电子信号,限制了窗膜产品的使用。

3、中国专利cn109143711b提出了一种透明防蓝光保护膜,在防蓝光层中设置胆甾相液晶,通过调整胆甾型液晶的螺距可以控制防蓝光层反射相应波段的蓝光,但该专利所公开的防蓝光保护膜中只能选择控制一个波段的蓝光反射,对蓝光的阻隔作用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出一种防蓝光窗膜实现高效反射蓝光、阻隔蓝光的效果,实用性增强。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依次层叠连接的防刮层、第一基膜、第一蓝光反射层、复合层、第二基膜、第二蓝光反射层、安装层以及离型膜;所述第一基膜的一面设置防刮层,其另一面设置第一蓝光反射层,所述第二基膜的一面设置第二蓝光反射层,其另一面通过复合层与所述第一蓝光反射层连接;所述第一蓝光反射层与所述第二蓝光反射层为胆甾相液晶涂层,所述第一蓝光反射层的蓝光反射峰值为395nm,第二蓝光反射层的蓝光反射峰值为415nm,或,所述第一蓝光反射层的蓝光反射峰值为415nm,第二蓝光反射层的蓝光反射峰值为395nm。

3、优选的,所述第一蓝光反射层和第二蓝光反射层厚度为0.5~3um.

4、优选的,所述防刮层,为uv固化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层,其厚度为1.5~5um。

5、优选的,所述第一基膜为透明pet基膜或原色pet基膜中的一种,其厚度为12~100um。

6、优选的,所述第二基膜为透明pet基膜、原色pet基膜、磁控pet基膜或镀铝pet基膜中的一种,其厚度为12~100um,当第二基膜选用磁控pet基膜或镀铝pet基膜时,其磁控面或镀铝面连接复合层,另一面设置第二蓝光反射层。

7、优选的,所述复合层为丙烯酸压敏胶层,其厚度为3~12um。

8、优选的,所述安装层为丙烯酸压敏胶层,其厚度为5~12um。

9、优选的,所述离型膜为透明硅油离型膜,厚度为19~50um,离型力10~50g/inch。

1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1、本技术所提供的这种层状结构的防蓝光窗膜,设置了两层蓝光反射层,两层蓝光反射层为分别具有395nm或415nm蓝光反射峰的胆甾相液晶涂层,当入射光经由第二蓝光反射层时,其反射峰值相应波段的蓝光被反射后,剩余波段的入射光再由第一蓝光反射层反射,通过两层蓝光反射层的搭配可以形成协同作用从而实现更高效的防蓝光效果,克服了当前防蓝光窗膜发雾、衰退、卖相不好、价格昂贵、阻隔电子信号等缺点。

12、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防蓝光窗膜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技术对比例所公开的一种防蓝光窗膜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公开的防蓝光窗膜测试效果的光谱图;

16、图4为本技术对比例一所公开的防蓝光反射窗膜测试效果的光谱图;

17、图5为本技术对比例二所公开的防蓝光反射窗膜测试效果的光谱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蓝光窗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连接的防刮层、第一基膜、第一蓝光反射层、复合层、第二基膜、第二蓝光反射层、安装层以及离型膜;所述第一基膜的一面设置防刮层,其另一面设置第一蓝光反射层,所述第二基膜的一面设置第二蓝光反射层,其另一面通过复合层与所述第一蓝光反射层连接;所述第一蓝光反射层与所述第二蓝光反射层为胆甾相液晶涂层,所述第一蓝光反射层的蓝光反射峰值为395nm,第二蓝光反射层的蓝光反射峰值为415nm,或,所述第一蓝光反射层的蓝光反射峰值为415nm,第二蓝光反射层的蓝光反射峰值为395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蓝光窗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蓝光反射层和第二蓝光反射层厚度为0.5~3u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蓝光窗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刮层为UV固化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层,其厚度为1.5~5u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蓝光窗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膜为透明PET基膜或原色PET基膜中的一种,其厚度为12~100u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蓝光窗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膜为透明PET基膜、原色PET基膜、磁控PET基膜或镀铝PET基膜中的一种,其厚度为12~100u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蓝光窗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层为丙烯酸压敏胶层,其厚度为3~12u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蓝光窗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层为丙烯酸压敏胶层,其厚度为5~12u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蓝光窗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膜为透明硅油离型膜,厚度为19~50u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蓝光窗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硅油离型膜的离型力为10~50g/inch。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蓝光窗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连接的防刮层、第一基膜、第一蓝光反射层、复合层、第二基膜、第二蓝光反射层、安装层以及离型膜;所述第一基膜的一面设置防刮层,其另一面设置第一蓝光反射层,所述第二基膜的一面设置第二蓝光反射层,其另一面通过复合层与所述第一蓝光反射层连接;所述第一蓝光反射层与所述第二蓝光反射层为胆甾相液晶涂层,所述第一蓝光反射层的蓝光反射峰值为395nm,第二蓝光反射层的蓝光反射峰值为415nm,或,所述第一蓝光反射层的蓝光反射峰值为415nm,第二蓝光反射层的蓝光反射峰值为395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蓝光窗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蓝光反射层和第二蓝光反射层厚度为0.5~3u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蓝光窗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刮层为uv固化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层,其厚度为1.5~5u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庆元李泽鸿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鑫瑞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